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管理交流平台的构建研究

2017-03-28张辉

科技与创新 2017年5期
关键词:勤工助学交流平台工作效率

张辉

摘 要: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的开展不仅能解决贫困生经济困难的问题,而且对促进高校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对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管理中交流平台的构建展开了研究,对当前勤工助学工作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介绍其交流平台的构建过程,对其作用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交流平台;工作效率

中图分类号:G25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7.05.117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的开展越来越广泛,越来越多的勤工助学生参与到图书馆的日常工作中,不仅缓解了贫困生经济困难的问题,且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高校图书馆事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当前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管理中仍存在一些不足,构建勤工助学工作管理交流平台能弥补这些不足,提高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管理的水平。

1 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现状

1.1 勤工助学学生流动量大

勤工助学学生的更替性和流动量大,实际情况为,在学期末毕业生离校和学期初新生入学图书馆最忙时,往往也是学生流动的高峰阶段,一次次的培训、适应、转岗、离岗给图书馆的日常工作造成了人力、物力的较大浪费,因此,勤助学生流动性大已经成为阻碍高职院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发展的最主要问题。

1.2 培训工作简化,学生服务意识淡薄

勤工助学学生培训工作简化是图书馆普遍存在的现象,报到后立即上岗,由教师安排具体工作,学生做完即可。但在实际中,学生将图书馆的工作当成一种简单重复性的体力劳动,不思考,未创新,无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求知欲,更难以在工作中发挥自身的特长,提出创造性的想法,甚至连最基本的服务其他师生的意识都很难形成。这些问题与学生流动性大、到岗时间无法统一、工作时间不一致等客观原因有紧密关系,因此,有学者提出,图书馆应改变零散化、短暂化的培训方法,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岗前培训。

1.3 馆员与助理学生沟通较少

馆员与助理学生之间因为工作时间不同等原因,除了日常的管理工作之外,其他方面的沟通交流少,导致学生无法走进作业过程中认真构建海水淡化装置。据悉,本文在进行相关操作的过程中,主要借助超滤+一级反渗透+二级反渗透工艺的馆员的世界,无从了解馆员背后的图书馆思想,阻碍了他们快速走进图书世界的进程,表现在工作中为学生服务意识薄弱、

服务质量有待提高。综合来看,图书馆在勤工助学管理工作中面临着如何更好地“用人”“育人”“留人”的问题,都与“人”相关,使“沟通”成为将工作效率发挥到极致的有效途径。在此背景下,建立一个“交流平台”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2 “交流平台”的构建

2.1 建立图书馆勤工助学QQ群

QQ群的建立使大家交流起来很方便,即使当天不在岗的同学也能了解其他同学的工作时间和工作安排,其中,有3项内容最受大家欢迎——“每周一文”“共读一本书”“我的心声”。“每周一文”由大家轮流推介,馆员们主要推介的是《图书馆报》上关于图书馆界的一些值得大家思考和关注的现象、图林漫步栏目中馆员的感悟等内容,同学们都很喜欢。

2.2 建立“周五图书组”

每周五都会有30 min的讨论时间,主题为“共读一本书”的所读所想,一月一本书,弗朗西斯·培根曾说:“读书使人富有,交流使人机敏。”对此,笔者深信不疑,从《目送》到《岛上书店》,从《相约在图书馆》到《老子学院》等,让学生通过文字阅读,了解图书馆相关的知识、思想,阅读书目排行榜的畅销作品、古代大师的经典,在鉴赏中增进师生之间的了解,在讨论中结合工作畅所欲言。讨论室的建立让所有到图书馆助学的学生感到意外,有些惊喜,随后与书结缘,感悟书香气息,领悟文字魅力。

3 “交流平台”的作用

3.1 能有效解决岗前培训简化问题

将新来报到的学生集中在一起进行岗前培训的困难较大,直接上岗遗患过多,因此,我们尝试将新生带入“周五讨论组”,先听再看,熟悉教师和同学,通过阅读快速融入集体,进而由教师带领其实地考察,与细致的讲解结合,带领新报到的学生参观书库,了解书库概貌,指引他注意书架旁的分类号,将图书分类法的相关知识介绍给他们;同时,询问学生的情况,比如所在学院、所学专业、课表安排等,在互动的信息交流中,学生已经熟悉了我们的工作内容,比如环境要整洁、干净,图书上架整理的原则,新书上架要求,破损图书的修复,借阅柜台服务的相关规定,如何帮助学生寻找图书等。工作内容琐碎、繁杂,第一次交流解决了3个基本问题——学生了解岗位工作流程、教师了解学生基本情况、安排上两周的上岗时间及工作任务。最终,教师会安排一位工作优秀的助理与新生合作,以老带新。书能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良好的阅读氛围与交流场面每次都会給新来的助理员一种新鲜的刺激感,为他融入集体奠定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3.2 培养学生的责任心

在工作中,我们经常能发现学生在帮助前来咨询同学时,喜欢用语言去说,少了一份主动为他人服务的意识。一位新生想找《一个人的朝圣》,咨询学生助理时,助理员潇洒地用手一指,说:“去最后三排新书架上找吧!”这种情况时常发生,同事们交流后将《从“带路女生”想到馆员的“遥指”服务》放到群里的“每周一文”中让大家阅读,文章中的赖斯把握住了改变命运的机会,正是因为她在小事甚至细节上脚踏实地。我们馆员“要多做一点‘眼前的服务,少一点‘遥指的服务”。助理馆员看完文章后很吃惊:“没想到表面只相差那么一点点,实际却有着天壤之别。”老子所说的“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不就是这个道理吗?我欣赏菲利普·詹姆士·贝利的一句话——“行动能证明我们的存在,而不是时间。”在交流中,我们没有说一句关于责任心的话,但我相信这颗播撒到他们心中的种子必定会发芽、成长、开花、结果。将人生修养渗透到交流内容中,在思想碰撞中互相影响,将责任心放到每一件平凡小事中去体现,最终达到我们的“用人”“育人”之目的。

3.3 有助于了解学生思想,调动工作积极性

助理学生是活生生的个体,有他们自己的交际圈,会产生我们处于教师地位不会关注或不换位思考就无法发现的问题,只有在默契并时常交流的氛围中才能听到他们的心声。文学书库的助理员会与其他书库、阅览部及采编部的助理员交流,在比较中产生了不满情绪,比如,在阅览部助学的学生不用推着书车在书架之间奔波上书、在工作中自由空间较大、有些书库的借阅量不大、采编部的同学在办公室办公、完成新书的数据录入、给新书贴条码还能提前一饱眼福等问题,勤工助学的名额得来不易,一般情况下,学生即使有想法也不会说,但这并不是其工作的最佳状态,不利于实际工作的高效率开展,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无丝毫益处。在谈心的过程中发现,通过讲大道理、读文章等方式没法解决这些问题,只能改革,理解并满足学生的合理需求,从而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因此,我们通过协商决定书库工作的分工,按分类及书架数量将上书的工作平均分配,每位同学负责自己的书架,完成后的时间是完全自由的;与助学中心沟通,将工资发放的等级决定权下放到每个书库具体的负责教师手中,通过同学们的工作表现及工作时间决定A岗或B岗的等级,并将A岗名额最大限度地分给书库的助理学生。这些举措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交流获取信息,沟通解决困惑,有了责任心和积极性,我们的工作就能顺利、有序开展。

3.4 在交流中创新,培养团队精神

在交流中,同学们提议轮岗,因此,实行“一月一换岗”,每位同学都能感受其他人的工作,接触到更多种类的图书,交接班时互评互学,团队成员之间互动,能相互体谅,互相帮助,工作完成了也不愿意离开,还会在一起讨论为什么有些书的借阅量大,深受大家欢迎。此外,还有一些内容很好,却不被重视的书,需要我们推介给同学,因此,文学库的助理员一起建立了文学书库的小广告栏。这个消息开始在群里传播,刺激其他书库的学生开始动脑筋想办法解决自己书库的问题。

从具体的工作到与工作相关的书籍内容,由书引发的各种人生思考和感悟,我们一起品读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分享各自的摘录笔记及心得,我們一起讨论了人际交往的智慧、现代人的生活态度、如何更好地做人做事、倾吐彼此内心的困惑……交流使我们走得很近,“留人”的问题自然解决了。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管理中,合理构建交流平台能解决岗前培训简化的问题,增强学生的责任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工作的积极性,对学生团队精神的培养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因此,在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管理中,可以构建有效的交流平台,提高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管理水平,促进高校图书馆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吕琦英.勤工助学大学生参与图书馆服务管理工作问题研究——以广东石油化工学院图书馆为例[J].南方论刊, 2015(09).

[2]江欣励,尚博,于涛.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管理工作现代化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5(12).

[3]高玉萍.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工作的管理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4,24(12).

〔编辑:张思楠〕

文章编号:2095-6835(2017)05-0119-01

猜你喜欢

勤工助学交流平台工作效率
效率提高了,还是降低了?
交流平台
交流平台
哈佛大学《Harvard gazette》
交流平台
基于激励管理机制探究高校图书馆志愿者与勤工助学的持续发展
创业视角下大学生勤工助学功能及其引导策略研究
基于工学结合视角的高职院校勤工助学学生工匠精神培养探析
来华留学生勤工助学、实习管理与就业指导工作探析
10种方法助你提高工作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