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新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企业适用人才

2017-03-28张勇忠梁法辉

山东工业技术 2017年6期
关键词:校企合作

张勇忠 梁法辉

摘 要: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也是提升办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因此,在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求校企双方协同创新,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目前,大多数的校企合作还是停留在浅层次上,企业深入人才培养的热情不高。本文通过我校(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为企业提供产学研一体化服务,协助企业建立人才评价考核标准及培训体系,为企业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使校企双方深度融合在一起,最大限度地实现校企双方共赢。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服务;人才评价考核标准

DOI:10.16640/j.cnki.37-1222/t.2017.06.238

0 引言

职业教育的产生源于产业经济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大量需求,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必须以满足企业岗位需求为目标,突出行业属性,强调专业知识、实践技能及职业素养的综合培养,因此,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本质要求,也是提升办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合格人才的一种重要途径。在职业人才培养过程中,要求校企双方协同创新,实现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目前,大多数的校企合作还是停留在浅层次上,企业深入人才培养的热情不高。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校企合作的政策还不完善。尽管国家对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制定了相应的指导方针及原则,但缺乏具体的、可操作性的政策法规和实施规则,对校企双方在实施校企合作中的责、权、利没有明确的表达,使得职业教育相关政策法规对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缺乏约束力和驱动力。

二是校企深度合作的有效模式尚未形成。校企合作还没有变成来自学校和企业自身内在发展的一种动力需要,因此,大多数的校企合作是短期的、不规范的、靠感情和人脉关系来维系的低层次的合作,尚未形成统一协调的、自愿的整体行动。校企合作缺乏有效的合作模式和机制,无法协调好企业、受教育者和院校之间的关系,使得在此基础上的合作只存在于表面。

三是职业院校目前的人才培养水平达不到企业的用人要求。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发展,职业教育虽然已经脱离了传统的封闭办学模式,广泛进行企业岗位工作内容及用人需求的调研,但由于无法深入企业的人才开发体系,因此,不能完全掌握企业的人才标准,无法实现培养目标与岗位需求的对接,不能完成课程体系与企业人才职业标准的融合,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自然不能满足企业的严格要求。

2015年7月教育部出台了《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质量的若干意见》(教职成[2015]6号),其中明确指出“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原则,企业要发挥重要的办学主体地位,参与人才培养得全过程。在当前大背景下,我校根据自身的办学基础及长期形成的办学优势,创新校企合作的有效模式,构建产学研一体化服务校企合作新模式,把双方的利益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利益共同体。

1 合作模式

整合校企双方有效资源,服务学校人才培养及企业技能人才标准开发、现场技术攻关及企业人才培养平台搭建,实现合作共赢。

创新的校企合作模式本质上还是以“人才培养”为中心,通过一种新的合作路径,最终形成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双赢机制。

2 合作内容

(1)基于企业人力资源发展规划,校企成立研发团队,共同开发企业技能人才评价标准,并开发相应测评试题库;

(2)对企业技能人才进行测评并依据测评结果开发相应培训模块,开展人员培训工作;

(3)基于企业人力资源规划,采用现代学徒制模式联合进行职业人才培养;

(4)校企双方开放各自的优质实训资源,实现共用共享,并在此基础上共建实训基地,为企业技能人才培训及学校职业人才培养提供硬件保障;

(5)通过培训及认证,校企双方实现讲师的互聘互用,为人才培养提供智力支撑;

(6)校企双方共同组建研发团队,依托学校实验实训资源,针对企业现场难题进行联合攻关。

3 合作开展

(1)组织保障。为深入有效推进校企合作整体工作,根据我校实际情况,校企双方共同建立三个团队,一是由学校培训管理部与企业人力资源部共同构建的组织协调团队,主要职责是实现校企合作的对接及相关资源的协调与配置工作,采取定期例会方式;二是由学校各教学院部优秀教师与企业现场专家组建的项目执行团队,主要职责是根据企业的实际述求确立具体的研究项目,制定明确的工作目标,详细的任务分解及明确的工作标准和提交成果,完成预期目标;三是由学校的教学督导室、实习管理科及企业专家组成的项目评估委员会,主要职责是对实施的项目进行阶段性评估、结果评估和总体评价,保证项目实施效果。

(2)项目研发。项目研发是校企深入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因此,项目研发中必须充分保障双方的利益并使双方利益最大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清楚双方的利益点。企业的根本目的是赢取经济利益,一切出发点必然围绕这一根本目的,而这一根本目的的实现需要两大要素:一是人员尤其是一线技能人员的能力素质,二是应用的技术及工艺。基于此,我们为企业提供服务也必须牢牢抓住这两点:一是加强企业技能人才素质的提升,二是解决企业生产中的技术难题。学校的利益诉求点是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充分利用企业的优质资源,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发现,校企持续深入合作的根本是学校为企业提供优质的服务,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充分体现学校的价值度,使企业充分认识到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校企合作。

(3)质量保障。项目进行中,评估委员会针对项目进行过程监控及目标综合评价,跟踪评价项目效果,查找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及改善建议,确保最终目标的达成。

长春汽车高等专科学校创新的产学研一体化服务校企合作新模式是基于为企业提供人力资源支撑及技术服务,同时整合双方优质资源实现共建共享,其根本目标是为企业未来发展奠定人才基础。正是基于这个原因,企业与长春汽车高专的校企合作才深入而持久地进行下去,这为其他高校与企业的校企合作提供很好的借鉴。

项目名称:吉林省高教学会课题“校企协同育人机制研究”(课题编号:JGJX2015D411)

猜你喜欢

校企合作
在新形势下创新汽车技术专业“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模式的初探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中职“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韩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新发展
刍议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高职土建类专业产教创深度融合机制探索
就业视域下卓越工程师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探析
民办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深度校企合作模式探索
对实训教学体系改革进行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