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和预后的作用探讨

2017-03-28尹晔

中国实用医药 2017年5期
关键词:急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治疗

尹晔

【摘要】 目的 探讨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和预后的作用。方法 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的抢救技术, 观察组患者进行急诊护理干涉, 对比两组患者的干预效果。结果 在护理过程中, 观察组的死亡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2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急救反应时间为(24.8±9.6)min、住院时间为(13.3±2.5)d短于对照组的(55.7±13.2)min、(23.8±3.7)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急诊护理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死亡率低、并发症少, 急救反应时间短,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急诊护理;治疗;预后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5.086

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发率较高, 且病情会迅速恶化, 严重则可致使患者死亡[1]。如果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后, 不能及时的有效的抢救, 则致死率和致残率非常高。这急性心肌梗死每时每刻都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安全, 严重影响患者的日常工作和生活[2]。临床上通过数次的实验表明, 高效的迅速的急诊护理干涉急性心肌梗死, 其抢救效率高。本文对本急救中心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进行治疗, 探讨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和預后的作用, 现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急救中心收治的2015年11月~2016年11月收治的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60例。观察组中男30例、女30例, 年龄35~68岁, 平均年龄(51.5±7.3)岁;对照组中男32例、女28例, 年龄36~70岁, 平均年龄(53.0±7.2)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治疗方法 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进入急救中心检测,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急诊护理:①出诊时间比较快速, 为患者和患者家属详细讲解临时抢救说明, 有效指导患者和患者家属控制情绪、保护冷静, 禁止随意走动[3];②建议患者采取平躺卧位, 禁止随意搬运, 耐心等候救护车;③救护人员快速检测患者心电图, 检查患者的体征变化情况;④救护人员必须准确齐全氧气口罩和相关的吸氧设备, 保证患者在心脏病发作后可以及时吸氧,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⑤给患者建立≥1条有效的静脉通路, 保证药物可以方便、及时、顺利的输入, 将留置针固定好, 防止液体溢出;⑥患者病情控制良好后, 尽快送至医院治疗, 争取最佳抢救时间, 注意患者的生命体征, 保持稳定现状[4]。

1. 3 观察指标 仔细观察并记录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死亡情况、急救反应时间和住院时间。

1. 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结果比较 在护理过程中, 观察组患者中有6例发生休克、18例发生心力衰竭、12例发生心律失常、2例发生死亡;对照组患者中有14例发生休克、45例发生心力衰竭、34例发生心律失常、12例发生死亡;观察组的死亡率为3.3%低于对照组的20.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2 两组患者急救反应时间和住院时间比较 在护理过程中, 观察组的急救反应时间为(24.8±9.6)min、住院时间为(13.3±2.5)d;对照组的急救反应时间为(55.7±13.2)min、住院时间为(23.8±3.7)d。观察组的急救反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有研究显示, 近年来我国的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逐年上升, 每年至少有50万新发患者, 每年至少有200万现患[5]。急性心肌梗死发病率高, 其容易引发并发症。急性心肌梗死发病, 患者会出现心肌缺氧、缺血情况, 而且急性心肌梗死突发性非常高, 如果不能及时抢救非常容易导致患者死亡。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一般在发病前1~2 d或1~2周有前驱症状, 通常表现为心绞痛加重, 发作时间延长[6]。有研究发现, 如果患者有发热且胸骨后部剧烈疼痛, 出现呕吐、心律失常、白细胞增多、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心电图发生改变, 血清心肌酶水平异常上升等症状, 就表明急性心肌梗死可能发病[7]。

持续性缺血缺氧、冠状动脉急性导致的心肌坏死即急性心肌梗死[8]。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症状一般表现为持久且剧烈的胸骨疼痛, 即使服用药物也不能完全缓解, 提高血清心肌酶活性, 改变心电图, 引发休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 严重则危及生命安全[9-11]。因为急性心肌梗死的死亡率非常高, 在突发后必须在非常短的黄金抢救时机中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才能提高抢救效率, 降低死亡率。目前在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最好的方案就是急诊护理, 它可以有效的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2-14]。及时抢救患者生命, 是医疗工作者的抢救宗旨。在对患者进行入院抢救前, 必须仔细观察和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病发情况, 在入院后也认真的观察和记录患者的治疗状况、并发症发生情况、急救反应的时间、住院时间, 提高抢救的可行性和高效性[15]。

本文对12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进行常规的抢救技术和急诊护理, 根据治疗结果:观察组的死亡率3.3%低于对照组的死亡率20.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急救反应时间为(24.8±9.6)min、住院时间为(13.3±2.5)d;

對照组的急救反应时间为(55.7±13.2)min、住院时间为(23.8±

3.7)d。观察组的急救反应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使用急诊护理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可以有效的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病死率, 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明显缩短急救反应时间和住院时间, 提高了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 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绍丽.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院前急救与急诊护理.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学术版), 2015, 9(3):42-44.

[2] 蒋卫平.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 青岛医药卫生, 2015, 6(9):447-449.

[3] 郑春媚.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15(6):125-126.

[4] 吴绍芹, 吴怀芹.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急诊护理分析探讨.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6, 1(6):256-257.

[5] 孟先, 张大鹏, 杨新春, 等. 急性心肌梗塞急诊经皮冠脉介入治疗后长期预后的相关因素.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2010, 6(4):600-603.

[6] 郝胜兰. 急性心肌梗塞患者院前急救护理对预后的影响. 求医问药(下半月), 2013, 4(8):115.

[7] 徐翔. 浅谈急诊急救护理在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中的作用. 当代医药论丛, 2015(2):53.

[8] 王颖.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分析.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4(3):325-326.

[9] 王俊玫, 孙艳红. 急诊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 2016, 3(19):3869-3870.

[10] 骆峥峥.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 母婴世界, 2015, 17(6):333-334.

[11] 夏青.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15, 17(5):122.

[12] 张伟红. 急诊护理路径对急性心肌梗死抢救效果的影响. 医药卫生:文摘版, 2015, 26(12):114.

[13] 孙桂杰. 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急救护理.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5, 7(1):85-86.

[14] 于凤莲, 卢芳芳, 李杰. 急性心肌梗塞的院前急救护理. 工企医刊, 2009, 1(2):39-41.

[15] 付雪飞, 宗彩霞, 张呈, 等.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急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 中国伤残医学, 2015(10):177-178.

猜你喜欢

急诊护理急性心肌梗死治疗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中医辨证治疗分析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
舒适护理模式在小儿急性哮喘急诊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主动脉夹层患者应用急诊护理临床效果分析
老年急腹症患者就诊特点和急诊护理干预
综合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救治过程中的护理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