遴选优质文本,提高群文阅读教学实效
2017-03-28张敏
张敏
[摘 要]改变语文教学高耗低效的尴尬,群文阅读是一条有效的途径。群文阅读教学的关键是文本的选择。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尊重文本的原始状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多角度丰富文本的形式,以凸显群文的“本味” “童味”和“杂味”,从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不断提升。
[关键词]群文阅读;优质文本;原本状态;认知特点;文本形式
[中图分类号] G623.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7)07-0027-01
当下的语文教材,虽然是以主题单元方式编排,但单元内文本之间的关联性并不明显。如何充分运用课外资源,与教材内文本进行深入链接,整合成一个整体,是实施群文阅读的关键所在。
一、尊重原本状态,凸显群文之“本味”
教材内文本有着自身的特点,主题明朗、价值正向、语言规范,承载着发展学生言语生命的重要使命。而群文的选择,相对宽泛,应该尽量保持文本的原本状态。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地域,作品都有鲜明的印记。文本阅读就是要借助文字感知作者所处的时代和地域的特质。因此,只有尊重文本的原有情味,才能最大限度地保持作品的风格,为学生的得意、得言、得法奠定基础。
如,在教学《月亮湾》第二自然段时,教师紧扣文本的主题,选择了郑振铎的《燕子》文中描写春天景色的段落作为群文阅读的资源。苏教版四年级教材虽然选编了该文,但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阅读的要求,对原文进行了较大幅度修改,致使很多细节与原文出入较大。通过对比,我们发现作者原文率性而质朴、流畅而自然,诵读朗朗上口、富有韵律感,具有清俊秀丽之美。
因此,群文的选择,我们切不能以影响学生理解为借口,而对原文进行一厢情愿的“修改”,而要在尊重学生认知的基础上,保障文本的质量与品位,为学生提供最优质的文本营养,从而推动群文阅读的高效实施。
二、依循认知特点,凸显群文之“童味”
儿童是阅读教学的对象,更是主体。教师不能站在成人的视角遴选文本,提供所谓的“好文”,而要学会从儿童的年龄特点、认知能力出发,对群文进行选择。因此,我们要选择儿童能够接受且感兴趣的文本,引发学生迫不及待的阅读欲望。在阅读之后,还要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感受与内心体验表达出来,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不断提升。如果文本的选择不能契合学生的内在需求,就会引发学生的阅读懈怠,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
例如,《鞋匠的儿子》这篇课文叙述了林肯当选总统后遭受参议员们的羞辱,他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和高超的演讲艺术感化参议员们的故事。教学这一篇课文时,教师除了引领学生感知林肯人人平等的核心思想之外,还将这篇课文转化成演讲的例文,并进行演讲。但在拓展群文的过程中,教师过多地选择了一些演讲专业知识的文本,雖然知识丰富,语言表达的方式也接近学生的认知能力,但学生并不乐意接受。专业的知识与技巧,已经脱离了学生的认知心理。其实,教师可以选择以典型故事为主的演讲文稿,让学生在鲜活的故事中感受演讲的技巧,提升学生的演讲能力。
儿童有着自己感知世界、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教师不应该以自己的意愿揣度儿童内在的认知,而要在顺应儿童特点的基础上,保留群文文本的童真童趣,这样才能为儿童所接受。
三、丰富文本形式,凸显群文之“杂味”
群文阅读改变了传统教学就一篇教一篇的模式,以一个或者几个核心问题为原点链接多篇文本,以增加学生的阅读数量,扩大学生的视域。因此,教师对群文的选择就不能局限在逼仄的视角下,而要在建构多篇选文的基础上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苏教版《负荆请罪》这篇剧本时,由于剧本的情节相对独立,不少学生在理解时难以把握事件发展的来龙去脉。这时,教师为学生拓展补充了人教版的课文《将相和》,让学生了解“完璧归赵”“渑池之会”的故事,知道故事的来龙去脉。同时,这篇课文根据司马迁的《史记》改编,是一个典型的历史故事。教师为学生选择了《史记·蔺相如廉颇列传》一文,让学生通过文白对照的方式,感受文言文叙述故事的特点。在完成了课文的教学之后,教师又为学生补充了这个故事的三篇评论性文章,引领学生从不同的维度与视角感知文本
在这一案例中,群文的选择可谓多样,有前后联系的故事补充、有原生态的原文拓展、有针对故事的评价与赏析。在一篇课文中,教师对类群文本的选择就没有局限在同一个维度中,而是从不同视角,选出多样的文本,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语文能力。
总而言之,群文阅读教学的关键在于文本的选择。没有好的文本资源,其他一切都是空谈。教师要从教学的需要出发,依循儿童认知的特点,凸显文本的本真面貌,运用多维的表达方式,促进群文阅读教学的高效实施。
(责编 韦 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