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观察
2017-03-28李振飞李水康
李振飞+李水康
【摘要】 目的 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方法 11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55例。两组均予以常规综合治疗, 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应用低分子肝素溶栓治疗, 治疗组患者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为(13.26±5.14)分低于对照组的(20.33±4.85)分,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2%,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情况, 加快患者恢复,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关键词】 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7.01.011
Observation on clinical effect of urokinase thrombolysis therapy for cerebral thrombosis LI Zhen-fei, LI Shui-kang. Guangdong Province Wuchuan City Peoples Hospital, Wuchuan 524500,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clinical effect of urokinase thrombolysis therapy for cerebral thrombosis. Methods A total of 110 cerebral thrombosis patients as study subjec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reatment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with 55 cases in each group. On the basis of conventional comprehensive therapy for both groups,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low molecular heparin thrombolytic therapy, and the treatment group received urokinase thrombolysis therapy. Clinical effect was compared in two groups. Results After treatment,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lower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 score as (13.26±5.14) points than (20.33±4.85) poi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Both groups had lower NIHSS score after treatment than before treatment. All differences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treatment total effective rate as 92.7%, which was 78.2% in the control group. The treatment group had obviously higher treatment total effective rat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P<0.05). Conclusion Urokinase thrombolysis therapy shows excellent clinical effect for th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cerebral thrombosis, which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nerve defect situation, promote recovery of patients. So it is worth clinical promotion.
【Key words】 Urokinase; Thrombolysis therapy; Cerebral thrombosis; Clinical effect
腦血栓是临床比较多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 也是十分常见的急性脑梗死类型, 主要是因脑血管出现炎性病变或动脉粥样硬化, 使得管腔发生阻塞或是狭窄, 从而引起供血区的脑组织发生缺血、缺氧甚至坏死所致, 临床主要表现为偏瘫和失语等功能障碍, 严重者还会发生死亡, 对患者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造成严重影响[1, 2]。为脑血栓患者实施早期溶栓治疗有着重要作用, 可以疏通已闭塞的脑血管, 纠正脑组织局部供血情况, 改善缺血脑组织坏死现象, 显著加强患者神经功能以及提高预后[3, 4]。本次研究的主要探讨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 特对本院110例脑血栓患者的临床资料予以分析,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从2014年7月~2016年7月收治的110例脑血栓患者作为此次研究对象, 将其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 各55例。对照组中, 女28例, 男27例;年龄38~80岁, 平均年龄(59.8±15.2)岁;发病至就诊时间1~7 h,
平均就诊时间(2.3±1.8)h。治疗组中, 女26例, 男29例;年龄39~81岁, 平均年龄(60.3±15.8)岁;发病至就诊时间2~7 h, 平均就诊时间(2.9±1.7)h。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入选标准[5] ①参照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发布的脑血栓诊断标准予以确诊, 并通过行颅脑CT与核磁共振成像(MRI)等影像学检查予以证实;②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均表现为语言障碍、意识障碍、吞咽障碍、感觉障碍、运动神经失调、视野障碍以及偏瘫或偏侧等;③未并发心、肝、肾等重要脏器功能障碍患者;④未发生出血性脑梗死、二次脑梗死以及心源性脑梗死患者;⑤未患有颅内肿瘤、消化性溃疡、血管畸形以及其余出血倾向疾病的患者;⑥无智力低下与精神疾病患者。
1. 3 方法 两组患者首先均给予常规综合治疗, 主要包括血压与血糖控制、抗感染、脱水降颅压、营养神经、吸氧以及扩张血管等。对照组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低分子肝素溶栓治疗: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昆明积大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53199)0.3 ml, 首次注射为2次/d,
随后改为1次/d, 持续治疗2周。治疗组患者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依据患者病程选择药物剂量, 若患者病程≤3 h, 则于浓度为0.9%的100 ml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入50万U尿激酶(哈高科白天鹅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0930112)行静脉滴注, 在20 min内静脉滴注完;若患者病程>3 h, 则于浓度为0.9%的200 ml氯化钠注射液中加入100万U尿激酶行静脉滴注, 在30 min内静脉滴注完;持续治疗2周。
1. 4 观察指标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NIHSS评分和治疗总有效率。NIHSS评分主要是对意识最大刺激、面瘫、上下肢肌力、最佳反应、行走能力、手肌力以及语言能力等多个方面进行评估, 满分45分, 评分越高说明病情越重, 轻度为<15分, 中度为15~30分, 重度为>30分。
1. 5 疗效判定标准[6] 患者NIHSS评分下降>90%, 病残0级为基本痊愈;患者NIHSS评分下降45~90%为显效;患者NIHSS评分下降18~44%为有效;患者NIHSS评分下降<18%为无效;患者NIHSS评分增加<18%或死亡为恶化。总有效率=(基本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1. 6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 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IHSS评分变化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NIHSS评分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49, P=0.955>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明显降低,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且治疗组患者的NIHSS评分要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419, P=0.000<0.05)。见表1。
2. 2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 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51/55), 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8.2%(43/55), 比较本文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 治疗组要明显好于对照组(χ2=4.68, P<0.05)。见表2。
3 讨论
脑血栓是临床十分常见且危害性较大的一种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近些年因为人们生活节奏的逐渐加快与饮食结构的不断转变, 该疾病发病率呈现不断增长趋势[7]。患者发生脑血栓后, 脑组织开始出现局部梗死, 脑血栓病灶主要是由中心坏死区域及其周边缺血半暗带构成。虽然中心坏死区域中所有细胞已完全失活, 但是其缺血半暗带存在侧支循环, 其中可能还留有较多能够存活的神经元细胞, 该部位的细胞损伤特点表现为可逆性, 假若局部血流可以快速達到正常水平, 其神经元细胞仍有再次存活并发挥正常功能的可能[8, 9]。所以必须重视缺血半暗带区域内神经元细胞的保护, 通过在脑血栓发病初期及早(最佳为发病6 h内)开展溶栓治疗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 可以显著提高预后[10, 11]。临床治疗脑血栓的目标是要显著降低患者病死率与致残率, 改善患者感觉、言语以及意识等神经症状, 将神经功能缺损情况降至最低[8]。
尿激酶属于蛋白分解酶之一, 主要是通过人体肾小球上皮细胞合成, 能够把纤溶酶原有效激活成纤溶酶, 加快前凝血因子Ⅴ或Ⅷ、纤维蛋白原以及纤维蛋白凝块的降解, 以此达到溶栓目的[12, 13]。医用尿激酶主要来源于正常人尿液或是肾组织细胞培养液, 通过提取所得, 或由基因技术制取, 口服通常无作用, 经静脉注射后进到机体中能够对纤溶酶原予以激活, 明显降低血液粘稠度, 显著加强二磷酸腺苷酶活性, 对血小板集聚予以抑制, 以此达到预防血栓形成的目的。由于尿激酶主要是从人体中获取, 能够快速见效, 且不存在抗原性, 能够明显改善由缺血、缺氧等原因导致的众多生物化学变化[14, 15]。但需注意的是, 当脑组织发生缺血以及缺氧现象后, 会明显提高脑部微血管的通透度, 增加内膜细胞的水肿发生率, 如果血流正常后可能导致血液外渗以及灌注压上升等, 所以在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过程中, 应当同时开展再灌注保护治疗, 如服用维生素E、维生素C、甘露醇等药物。
此次研究发现, 治疗后治疗组患者的NIHSS评分为(13.26±5.14)分低于对照组的(20.33±4.85)分, 两组患者的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7%, 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8.2%,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要明显好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尿激酶和低分子肝素均能达到溶栓目的, 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 但是尿激酶对脑血栓患者的溶栓效果更理想, 更能改善预后。
综上所述, 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患者能够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可以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缺损情况, 加快患者恢复, 值得临床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 韩晓猛.尿激酶溶栓治疗46例脑血栓患者临床体会.中国伤残医学, 2014, 8(1):118.
[2] 步桂芝. 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观察. 中国卫生产业, 2014(9):157-158.
[3] 陈荣平, 高宏章, 全燕辉. 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分析. 医药前沿, 2015(4):85-86.
[4] 谭宝慧.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尿激酶对脑血栓患者D-二聚体水平的影响.中国实验诊断学, 2016, 11(1):47-50.
[5] 高翠萍.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疗效观察.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11, 19(11):1900-1901.
[6] 袁应双.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评价.吉林医学, 2010, 31(14):1975-1976.
[7] 欧国涛.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疗效分析.医学临床研究, 2013, 30(6):1105-1107.
[8] 宋存峰, 王磊, 隋玲玲, 等.急性脑梗死选择性动脉内溶栓的疗效分析.吉林医学, 2011, 32(30):6337-6338.
[9] 余清超.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老年脑血栓62例效果观察.吉林医学, 2013, 34(15):2928-2929.
[10] 于海霞.尿激酶对老年脑血栓恢复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 27(1):87-88.
[11] 李軍, 姚春华, 徐洪海. 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评价.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3, 15(8):72.
[12] 冯东兴.低分子肝素钙联合小剂量尿激酶治疗进展性脑血栓的疗效观察.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4, 14(24):31-32.
[13] 余晓斐. 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的临床效果分析. 中国实用医药, 2014, 9(25):147-148.
[14] 范波.低分子肝素钙结合尿激酶治疗脑血栓患者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外医学研究, 2015, 19(22):38-39.
[15] 张文勇. 尿激酶溶栓治疗脑血栓临床效果评价. 吉林医学, 2010, 31(17):2617-26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