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现代散文选本类型及特点

2017-03-27

城市学刊 2017年6期
关键词:小品文选本女作家

曾 娟



中国现代散文选本类型及特点

曾 娟

(湖南城市学院 晚清民国文学研究所,湖南 益阳 413000)

中国现代散文选本随着新文学的发展兴盛而繁荣,但并不完全同步。现代文学的第一个十年只是散文选本的起步时期,散文选本的真正兴盛是在现代文学的第二个十年。进入第三个十年,现代散文选本势头依然很好。同时,中国现代散文选本形态多样,可以依不同标准进行分类,各有特点,构建了五彩缤纷的中国现代散文史。

现代散文;选本;类型

选本是中国文学史上重要的文学现象,也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重要的文献资料。随着现代文学的兴盛繁荣,各体文学选本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甚至直到当代仍有众多学者选取现代作家作品编撰选本。“凡选本,往往能比所选各家的全集或选家自己的文集更流行,更有作用。册数不多,而包罗诸作,固然也是一种原因,但还在近则由选者的名位,远则凭古人之威灵,读者想从一个有名的选家,窥见许多有名作家的作品。”[1]据统计,中国现代散文选本近300个,对繁荣现代散文有着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俞元桂、陈平原、汪文顶、温儒敏、钱理群、张福贵、谭桂林、李怡、王本朝、丁帆、黄修己等先生的相关研究成绩斐然,现代诗歌、散文、小说、戏曲等研究方兴未艾,但是现代各体文学选本关注度不高,部分选本还无人挖掘,研究力度和深度也不够。其中,现代散文选本研究才刚刚起步。本文拟就现代散文选本的基本情况、类型及其影响作简单论述。

一、基本情况

现代散文从广义的范围理解,包括日记、书信、随笔、杂文、小品文等,目前收集到的现代散文选本达300余个(只限现代部分),不包括当代学人编撰的现代散文选本。以现代文学30年分期来看:第一个十年,是新文学运动兴起发展期,散文选本处于起步阶段,选本不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洪北平编的《白话文苑》(1920年)和苕溪孤雏编《白话文趣》(1921年),前者主要收录钱玄同、梁启超、陈独秀、胡适、潘力山、蔡元培、戴季陶等的白话散文,后者主要收录蔡元培、梁启超、鲁迅、赵祖欣等的白话散文,在推动白话文运动中发挥了作用。在第一个十年不多的散文选本中,出现了分体散文选本,即北京晨报社所编的《游记第一集》,收录李霁初的《游俄见闻纪实》、鲍洯胥的《北京——柏林》、孙福熙的《赴法途中漫画》(九封信)、徐彦之的《从上海经过法国到伦敦》等游记散文,很好地介绍了俄罗斯、德国、法国、英国等国家的社会经济、异域风情。

第二个十年,是新文学发展宝贵的十年,散文选本处于发展兴盛期,产生120余个散文选本,很好地呼应了该时期散文的发展,各分体散文选本层出不穷。该时期的散文选本编撰以上海为中心,以北平、南京、天津为副中心,比较有代表性有影响力的散文选本主要有曹养吾编《中国近十年散文集》(1929年)、张立英编《女作家散文选》(1933年)、赵景深编《现代小品文选》(上下卷1933年)、周作人编《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1935年)、郁达夫编《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1935年)、孙席珍编《现代中国散文选》(上下卷1935年)。曹养吾编《中国近十年散文集》收录周作人6篇、冰心1篇、叶绍钧3篇、朱自清3篇、俞平伯2篇、徐志摩5篇、郭沫若3篇、郁达夫3篇、徐祖正2篇、孙伏园1篇、孙福熙3篇、苏梅1篇、徐蔚南1篇、王世颖3篇、郑振铎1篇;张立英、王定九热衷中国现代女作家散文选辑,分别从书信、日记、小品文、随笔等加以专门收录。周作人编《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和郁达夫编《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影响深远,所选散文作家作品皆流传甚广,成为经典。

第三个十年,是八年抗日战争和国内解放战争时期。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上海、北平、南京相继失守,新文学运动在沦陷区、国统区和以延安为中心的解放区展开。此时的散文选本方兴未艾,产生100多个,而且在选本风格上与时代潮流紧密结合,涌现出一大批战地散文选本,这是时代的选择,也是报告文学文体自身发展的结果。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郭沫若等《上海抗战记》(1937年)、华之国编《西线的血战》(1937年)《东战场上》(1938年)、胡颂之编《血战台儿庄》(1938年)、海燕编《全线游击战》(1938年)《全线血战记》(1938年)《敌军暴行记》(1938年)、胡兰畦编《战地三年》(1940年)、以群编《战斗的素绘》(1943年)等等。

二、选本类型及特点

对于选本分类,不外乎从选源、选人、入选作品等角度加以区分。现代散文选本丰富多样,很好地展示了现代时期散文创作的原生态面貌,其选本形态更为复杂。主要有以下选本类型:

(一)以时间收录为界的中国现代散文选本

以时间收录为界的中国现代散文选本很好理解,其收录的散文选本以某一历史时间为节点,如曹养吾编《中国近十年散文集》(1929年)、周作人编《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一集》(1935年)、郁达夫编《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1935年)、何家槐编《战斗中的一年》(1939年)、胡兰畦编《战地二年》(1939年)等等。郁达夫在《中国新文学大系·散文二集·导言》里指出:“这一次,良友图书公司发了大愿,想把五四以来的中国新文学作一次总结算;凡自一九一七年起至一九二年止的十年间的论文小说诗歌戏剧散文等,都分头请人选择,汇成一帙,使读者可以收事半功倍之效。其中的散文部分,就委托了我和周作人先生,分选两册……原定的体例,是只选自一九一七年至一九二七年之间的作品,但被选的诸家,大抵还是现在正在写作的现代作家(除两位已故者外),思想与文章,同科学实验不同,截去了尾巴,有时候前半截要分析不清的。对这问题,我和周先生所抱的,是同一个意见,所以明知有背体例,但一九二七年以后的作品,也择优采入了一小点,以便参证;不过选集的主体,还是以一九一七到一九二七的十年间的作品为重心而已。”[1]899-901郁达夫导言讲明了该书收录的时间以及略有突破的原因。该类散文选本编选目的性强,集中表现编选者的选文观念及释放编选者的情怀。

(二)以文体编撰为界的中国现代散文选本

现代散文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现代散文包括游记散文、书信、小品文、随笔、日记以及报告文学等,狭义的散文仅指记叙散文、议论散文和抒情散文。现代散文选本研究一般指广义的散文概念,因此,现代散文选本按文体划分可分为游记散文选本、书信散文选本、小品文选本、随笔选本、日记选本、报告文学选本等。游记散文选本在现代散文史上较多,如北平晨报社编《游记第一集》(1923年)、新绿文学社编《名家游记》(1933年)、孙季叔编《中国游记选》、潘泰封辑《川康游踪》(1943年)、矛盾等《西北行》(1943)等等。游记散文选本之所以广受欢迎,除了游记散文本身的文学性之外,读者可以跟随领略异域风情。因此,桂林中国旅行社等旅行社亦加入了编撰出版游记散文选本的行列,将游记散文选本列入中学地理科补充读本。

书信是了解作家生平、思想、文学观念的最佳窗口。现代散文选本中以书信为专门选源的选本不是很多,却很珍贵,如《三叶集》(1920年),选田汉、宗白华、郭沫若三人留学日本期间的19封书信,异常珍贵,是了解田汉、宗白华、郭沫若早期思想的重要史料。另有曹聚仁编《书信甲选》(1932年)、戴叔清编《模范书信文选》(1933年)、张立英编《女作家书信选》(1933年)、胡云翼编《现代书信选》(1934年)等,主要是作为模范文学读本面向中学生。

小品文在现代散文史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鲁迅风小品和林语堂的幽默小品颇具代表性。现代文学第二个十年正是小品文兴盛之时,初步统计小品文散文选本不下几十部,如梁遇春编《小品文选》(1930年)、林荫南编《模范小品文读本》(1933年)、赵景深编《现代小品文选》(上下册1933年)、俊生编《现代小品文选》(1934年)、苏渊雷编《小品妙选》(1935年)、王君编《幽默小品文选读》(1935年)、生活书店编译所编《幽默的叫卖声》(1935年)、陈望道《小品文与漫画》(1935年)等等,甚至文学大师沈从文亦编过《现代小品文杰作选》(1936年),巴金亦编过《名家幽默小品文精选》(1946年),直至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以后,散文选本的主流转向抗战文学。

报告文学散文选本是现代散文选本的重要形式,是现代文学第三个十年散文的主要形态,是随着抗战爆发而兴起,主要代表有以群编《战斗的素绘》(1943年)、白芜编《游击三千里》(战地报告文学,1945年)、丁玲等《报告文学选辑》(1946年)、曹聚仁等《轰炸下的南中国》(1938年)。随笔选本也是现代散文选本的内容之一,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阿英编《现代名家随笔丛选》(1933年)、俊生编《现代女作家随笔选》(1936年)、迅风编《现代散文随笔选》(1944年)以及巴金等《名家随笔选》(1945年)等等。除此之外,尚有日记散文选本,戴叔清编《模范日记文选》(1932年)是主要代表。

(三)根据风格编撰的中国现代散文选本

散文风格多种多样,有女性散文的阴柔美,有抒情散文的优美,有让人捧腹一笑的幽默小品。因此,现代涌现出以风格为编撰依据的散文选本,如女性散文选本:张立英编有《女作家随笔选》《女作家小品选》《女作家散文选》《女作家日记选》《女作家书信选》(1933年)等;雪菲编《现代中国女作家创作选》(1932年);俊生编《现代女作家小品选》《现代女作家散文选》(1936年)等,清晰地展示了现代女性作家的散文、小品等创作。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小品文兴盛,因此各类小品文选逐渐诞生。邵苇一根据小品的风格,专门编辑《现代中国抒情小品文选》(1936年);王君编《幽默小品文选读》(1935年)、滕钧昌编《幽默小品文选》(1936年)、筱梅编《幽默文选》1936年、巴金编《名家幽默小品文精选》(1946年)等等皆是该时期幽默小品兴盛的见证。

以风格为编撰依据的现代散文选本,一般不注重作者名气,更注重作品的水准和特点。邵苇一在编撰《现代中国抒情小品文选》时称:“是的,这三十五篇作品的作者,有几位在读者也许会感到是陌生的,但我可自信地说:这些署名虽是陌生,但其作品是在水准线以上的。我相信,读者们定也会能在这些美好的文字里得到你们所需要的。”[2]

(四)根据专题内容编撰的中国现代散文选本

散文,形式灵活小巧,便于书写特定的人和事。在中国现代散文选本中,根据专题内容编撰而成的散文选本,颇有史料价值。如钟敬文于1927年编《鲁迅在广州》,收录张迂庐、钟敬文、招文远、黎锦明、宋云彬、王任叔等作家关于鲁迅在广州的生活、工作、交游的散文,是了解广州时期鲁迅的珍贵史料。鲁迅因其影响巨大,去世以后,众多文艺界的朋友纷纷撰言,故有范诚编《鲁迅的盖棺论定》(1936年)和千秋出版社编《鲁迅先生轶事》(1937年)。

现代散文选本喜以某地某日为焦点,集中展示风俗民情和社会经济文化。如茅盾主编《中国的一日》(1936年)、夏衍等《今日之上海》(1938年)以及朱作同、梅益编《上海的一日》(1939年)颇具代表,比较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和上海30年代末期社会各阶层的生活状况与民俗等。北平作为当时的首都,更为散文家青睐,如长江等编《沦亡的平津》(1938年)、陶亢德编《北平一顾》(1938年)、老舍等编《北京城》(1942年)、于叙五编《北京城》(1944年)等或怀念沦陷的北京,或叙北京的春天、气候、风水、歌谣、公园、庙会、公寓等等。除此之外,欧美、重庆和陕北亦是文人重点介绍宣传之所,如陕甘宁边区文化界救亡协会编《五月的延安》(1940年)、丁玲等《陕北杂记》(1946年)、林如斯等《重庆风光》(1942年)、宇宙风社出版《欧美风雨》(1937年)、林语堂等编撰《欧美印象》(1941年)等等。

以专题内容编撰的现代散文选本目的性强,搜集范围广,选文的文学性考虑不多,更多的是以文存史,颇具史料价值。“通过这些具体的‘选’的行为向读者提供其特有的解读作品的方式,使读者和作者在选本中按照选者所划定的轨道相遇、撞合,在选者的‘指挥’下,完成从作者到读者的文学传播与文学接受的过程。所以选者的‘指挥’,以及选者如何‘指挥’,就是实现读者接受的关键。”[3]如《中国的一日》分为18编,第1编为全国鸟瞰,第2编是南京,第3编是上海,第4编是江苏,第5编是浙江,第6编是江西和安徽,第7编是湖北和湖南,第8编是北平和天津,第9编是河北、察哈尔和绥远,第10编是“失去的土地”,第11编是山东和河南,第12编是山西、陕西和河南,第13编是广东和福建,第14编是广西、贵州、云南和四川,第15编是海、陆和空,第16编是侨踪,第17编是一日间的报纸,第18编是一日间的娱乐,可以说《中国的一日》涉及全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军事、民俗等等,是20世纪30年代中国社会的真实写照,具有历史资料的价值。

中国现代散文选本丰富多样,分类标准尚有许多,亦不能简单地以某一标准衡量现代散文选本,各种类型的散文选本有重叠交叉。通过对中国现代近300个散文选本基本情况进行阐述,对现代散文选本类型及特点进行初步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现代散文选本的形态,有助于深入研究现代散文选本的历史价值。

[1] 鲁迅. 集外集·选本[M]. 上海: 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1: 114.

[2] 柯灵. 中国现代文学序跋丛书·散文卷[M]. 海口: 海南人民出版社, 1988: 1089.

[3] 邹云湖.中国选本批评[M]. 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 2002:7.

(责任编校:彭 萍)

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Modern Prose Anthology

ZENG Juan

(Institute of Literature Research of the Time of the Late Qing Dynasty, Hunan City University, Yiyang, Hunan 413000, China)

The selection of modern Chinese prose has flourishe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literature, but it is not fully synchronized. In the first decade of modern literature is just the start period of prose anthology, prose anthology was the real prosperity in the second decade of contemporary literature, to enter the third decade, modern prose anthology trend is still very good. At the same time, the selection of Chinese modern prose is diversified, which can be classifi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criteria, and each has its own characteristics, which has constructed a colorful history of Chinese modern prose.

modern prose; Anthology; type

2017-09-22

曾娟(1982-),女,湖南邵阳人,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

I 206.6

A

10.3969/j. issn. 2096-059X.2017.06.019

2096-059X(2017)06–0099–04

猜你喜欢

小品文选本女作家
作为一种批评方法的选本意识
——现代新诗选本研究综述
中国京剧选本之“选”与比较研究(1880—1949)
转瞬即逝的绝美——例谈小品文《蝉》的微解读策略
中国古代戏曲选本概念辨疑与类型区分
大家的小品文
稀见女作家戏曲三种考述
“新世纪海外华文女作家”丛书总序
小品文的精神
谈谈小品文
穿过市井烟火气的民国女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