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引导式的自主课堂实探
2017-03-27陈艳
陈 艳
南京市燕子矶中学 江苏南京 210038
自从教育部下达“禁补令”后,怎样提高课堂效率,并在有限课时内达到教学目的,成了一个新的研究问题。高中数学每节课涉及的知识点比初中要多,对知识掌握的要求层次加深,尤其现今高中课改全面推开,对学生能力要求也有提高和拓广,如果仍用传统教学的以教师讲为主,已不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对于新老师,认为内容多,总想给学生多讲一点,让学生多做一点,其实越是这样,学生疲于应付,效果越差。主要传统教学模式,学生成为被动接受的容器,抑制了学生自主性、创造性。
《任意角》是苏教版高中数学必修4第1章第1节第1课时,在此之前初中几何中,学生已经学过了角的概念,并了解了一些比较特殊的角,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本节课主要把学生之前所学的角从不大于周角的非负角扩充到任意角,这一部分是三角函数中最基础也是非常重要的内容,它与实际生活中的许多例子都有着联系,并且直接影响着后面解析几何学习,所以本节在总体上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地位。由于我面对的是一群基础比较薄弱的学生,完全开放式的自主教学经过尝试很难实施的起来,所以这节课我采用的是问题引导式的自主课堂。
首先在概念引入环节“请同学们回忆初中角是怎么定义的?范围是什么?再思考:旋转开始位置叫什么?终止的位置呢?绕着旋转的点呢?怎么在图中表示角是旋转得到的这个过程?(多媒体展示跳水、体操图片)请同学们看图,图中显示的720°是不是角?在不在我们所学的角的范围内?怎么办?再请同学们看图螺丝扳手拧螺丝。在拧紧、拧松的过程中,是否都有角的形成?那这些形成的角有没有什么区别?”等一系列问题环环相扣,老师由浅入深的通过问题循循诱导,帮助学生建立一个可自主学习的思路,顺着这样的路子,让学生通过一系列的动手实践,与生活实例联系等环节,引导他们自主的去探讨出本节课的基本内容。
整堂课主要是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其引导者这一思想展开,用问题引导的方式,让学生从问题中层层递进发现知识点,一方面是面对的是基础薄弱的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几乎没有,沿袭初中的老师喂学生吃的不良学习习惯,懒得自己动脑筋去思考,等着老师讲授知识;一方面是自己对学生的研究不透彻,课堂把握又不是很到位,所以在问题思考和设计上还有不足的地方,语言技术和艺术上还有欠缺,还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如“有了任意角的概念后,我们就探究角的表示方法,图形法,画出一些角的图,观察你所画的图,这些角顶点和始边定下来后,还有什么其他不同之处?终边会落在哪些位置上?你能把这些位置分个类吗?”这一过程的实施遇到没有预计到的阻碍,学生能很快答出终边落在的所有位置可能,但是对于教师问的“你能把这些位置分个类吗?”被提问到的学生茫然不知所谓的分什么类,他们认为这些位置已经是分为所回答的6类,后来在教师的继续追问下“这些位置如果按其特点分成大类你觉得是哪几大类?”才有个别学生说是象限和坐标轴,其余同学这才恍然老师说的是这样的分类。
但是,整堂课布局较好,复习回顾了角的概念,引用生活实际中的例子,很自然地引入角的概念的推广,学生感兴趣,并且有利于学生直观、准确地理解有关概念。课堂上不断的让学生动手作图,感受各角之间的关系,由作图的经验,很容易总结出各角之间的关系,使得由特殊到一般地总结出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变得水到渠成,并且印象深刻。
整体的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模式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思考、琢磨、发现、归纳、总结的时机和空间。尤其在寻找终边相同的角的表示方法时步步深入,环环相扣,学生很有兴趣。复习回顾环节中终边始边的强调需要加强,回顾环节还应放慢步伐。此外问题引导式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的提问技术要求比较高,所以教师的教学提问技术要更深一层次的进行研究学习,琢磨。在课堂上还应该把更多的时间交还给学生,“逼迫”这些基础薄弱的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要学会等待,给学生时间去发现。做到:尽量让学生去发现,尽量让学生自己去想,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说。
纵然现在课改要求自主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学习,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自主探究数学问题,有利于学生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创造性思维。但是,自主教学并不是唯一的教学方式,也不是每节课都必须按照这个模式进行教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教学和其他教学策略和方法的关系,把各种教学模式有机融合在数学新课程的学习中,尤其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更要因材施教,不能盲目的追从一味的自主教学,而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实践、理论学习、研究等方式探索出最有效的教学模式,对症下药既能让基础薄弱的学生提高能力又能有效的掌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