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转课堂在高职综合英语课程教学中的运用探讨
2017-03-27胡婷婷
胡婷婷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公共课部 湖北黄石 435000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传统的英语教育模式已无法满足现如今社会的需求,进而对新型教育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翻转课堂的出现,能够从根本上改善学生对英语的厌学心理,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有效解决了课堂质量低下的问题,同时使得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到显著提升。
一、翻转课堂应用于高职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意义
(一)翻转课堂的主要概述
翻转课堂主要是指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种翻转,其主要表现为,重新调整课堂的教学结构及时间分配,使得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者并进行自主学习,进而构建一个和谐、积极的课堂氛围。这种新型教学模式,能够发挥出课堂有限时间的最大价值,实现教师与学生的有效沟通互动,共同谈论知识难点,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1]。
(二)具体应用的意义
首先,翻转课堂在高职综合英语课堂中的广泛应用,可以彻底改变传统的教学状态,将学生培养为学习的主人,打造出积极的课堂环境,通过师生之间的平等交流,进而有效达到学习目标。同时这种教育模式的开展,能够加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其英语能力。其次,翻转课堂主要以互动、沟通为主,从很大程度上能够不断提高学生的英语表达能力。另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可以从根本上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为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提升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二、翻转课堂在高职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措施
(一)切合实际情况进行开展
在翻转课堂开展之前,教师需要先了解学生的英语基础状况,针对不同的学习程度差异,有针对性的进行任务制定,进而建立完善的教学目标,为后期的教学工作提供良好的保障。翻转课堂在高职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应用时,首先,教师可根据不同学习状态的学生分为几个小组,让学生进行组内讨论与学习,并且可以按周期轮流更换小组长,让学生在有效学习英语知识的同时,培养其责任心和团队协作意识。其次,在翻转课堂开展过程中,教师要针对各个小组学习程度的不同进行任务分配,或者进行组内竞赛的形式,从而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能够将英语课堂进行有效开展,提高课堂的整体效率。最后,教师在上课之前,可以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共同制定出课堂的教学目标,对于达成课堂目标的小组,教师可以给予相应的奖励措施。
(二)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在传统的英语教学课堂中,教师总是应用灌输式教育模式,使得学生对教师产生一定的距离感,进而无法在课堂中建立良好的学习氛围。随着社会的信息化高速发展,通过翻转课堂的应用,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同样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建立了良好的桥梁。首先,教师可以通过网络通讯软件与学生或学生家长进行实时沟通,使得教师能够充分了解学生的日常状态及心理变化。其次,教师可以针对高职英语课程的自身特性,带领学生参与到一些公益英语实践活动中,一方面,能够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另一方面,还能够培养学生的爱心意识,学会将现有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中,从根本上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起到重要的作用。最后,教师可以适当设置英语教学中的课文提问,当学生完成课堂任务后,教师可针对英语课文进行拓展,进而激发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让学生与教师达成合作形式,使得每位学生都能够参与到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课堂的故旧思想,为学生创建更多的室外教学课堂,让学生在提升英语口语能力的同时,开拓自己的视野,充分发挥出英语教学的意义,为学生的多面性发展提高有效的帮助。
(三)创设多元化教学手段
随着网络的日益发达,逐渐深入到高校的课堂教学中。英语教学通常较为枯燥,再加上对语法、文章的不理解,很容易使学生造成厌学心理。但是通过翻转课堂的应用,为学生带来了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一来,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视频、英文动画等形式进行教学,建立信息化英语课堂,同时要提高教师的软件技术能力。另外,教师在制作视频时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提高其英文水平[2]。
(四)对教学进行评价
教学评价是高职综合英语课堂开展的重要部分。通过课堂评价,能够令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对其进行不断地提升。同时,教师可以以小组为单位,让小组成员之间互相督促,通过各个方面的评价,教师能够深入了解到学生的吸收情况,进而为制定下一阶段的教学目标,从而使得翻转课堂在高职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获得最佳效果。
三、结论
随着教育事业的信息化进展,为翻转课堂的真正落实提供了重要作用。将其应用与高职综合英语课堂教学中,能够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及协作能力。并且,对师生关系和课堂效率都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样是为我国的教育事业发展贡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康涛.高职高专英语翻转课堂教学和传统教学的综合应用探讨[J].校园英语,2018(03):44.
[2]焦传俊.翻转课堂在高职公共英语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南京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7(04):2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