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生态学专业的初任教师
2017-03-27吴艳玲
吴艳玲
内蒙古师范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 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22
随着教育的深入改革,人们逐渐意识到教育改革的成功与否取决于教师,教师决定了教学水平的高低。因此,教师的专业发展得到了愈来愈多的关注[1]。目前我国教师队伍每年都有大量的初任教师加入,他们大多是应届的硕、博士毕业生及海外归来的留学人士,直接进入高校走入教学岗位。虽然他们专业功底扎实、知识渊博,但通常未接受过专业的教育理论及教学技能等专业培训,导致其教育理论功底浅薄、教学技能不强。
近几年,学科发展越来越强,越来越多的人将视角放在跨学科、边缘及交叉学科的研究[2]。人们开始从新的角度来探讨各类社会、经济问题,加之环境的剧烈变化,生态学已成为教育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生态学应用在教育领域中,涉及到教师的发展、素质、角色、文化及师生关系等诸多方方面面,而对生态学科的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方面的成果则少之又少。将生态学专业与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相结合,是研究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新视角,有针对性的丰富了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相关理论,为我国不同时期教师的专业发展提供建设性的意见[3]。
一、相关概念的定义
(一)初任教师
初任教师是结束职前教育课程的学习以后正式上岗还没有适应的新教师。有人指出,初任教师不仅包括刚入职的新教师,也包括从一门学科转到另一门学科任教的教师,离开教育岗位又再次返回教学工作中的教师等[4]。
(二)生态学
“生态学”(ecology)由词根“oikos”和“logos”构成。前者指“房子”或“居所”;后者指“论述”、“钻研”。简言之,生态学意为“研究居所的学问”[5]。该词最初由海克尔界定为对生物体和周围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对初任教师而言,从生态学的角度,其所在的环境即学校环境,由物理的,社会的和规范环境构成,它们是学校中开展的众多类型活动所必须依靠的。人、活动和环境构成学校这个复合(复杂的)生态系统。
(三)初任教师专业发展
本研究讨论的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是指处于入职初期的教师在自身及环境的支持下尽快适应学校生态环境、胜任教师角色、熟练教育教学任务,逐渐丰富、更新和完善其专业结构的过程。
二、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初任教师的入职前期(尤其是前三年)对教师职业成长和发展影响最大,若错过这一关键时期,对教师本人的发展和学校的发展都会造成难以弥补的重大损失。
一方面,绝大部分的初任教师在刚刚步入学校时都满怀激情,怀抱期望,只是由于经验不足、教学能力不够成熟无法开展有效的教学,更无法面对学校对其提出的更多复杂的要求。当初任教师不得不承担各种远超出自己想象的责任和任务时,他们就会对自己的能力与职业选择产生怀疑,常常感到焦虑与恐慌,甚至出现信心危机。他们认为教学不会达到其理想的期望,重重打击使得许多初任教师离开教育行业、离开教师岗位。因此,应特别注意入职的初期阶段,提供各种条件促进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端正教育方向、形成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有效模式。
另一方面,一个高校能否快速发展,迅速提升综合实力,关键取决于其是否拥有一支高质量的教师队伍。从世界各地不同高校毕业的初任教师,必将为这个学校的发展注入新鲜的血液,带来不同的理念、角度、学术观点,这些对于一个高校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样也会带来新的挑战。受各条件的制约,大部分高校初任教师在入职后没有经过严格的职业培训直接走上教学岗位,承担一至多门课程的教学工作,初任教师经常会遭遇种种教学难题:无法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无法很好地驾驭课堂,无法很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等,而这些必将影响到教学效果。因此,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情况关系到我国师资质量和整个教育行业的前景,如何更好的进行高校初任教师的专业发展,让他们更快、更好地适应教学岗位,对教师个人和学校发展都具有深层次的、重要的和长远的意义。
三、生态学专业初任教师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和实践经验跟不上生态学发展的需要
生态学专业是一个与时俱进的专业。目前生态学已日益上升为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核心。如此庞大的知识体系,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如何达到矛盾的对立统一在教学工作中尤为显得重要。对于初任教师而言,其更多的时间可能放在如何快速进入教师的角色当中,而忽略了生态学本身发展迅速的特点,造成教师教学实践与专业发展距离愈来愈远。
(二)缺乏有效的教学手段
生态学专业涵盖的知识面广、知识量大、知识结构深。初任教师由于缺乏教学方式与方法的基本培养与训练,往往过分地追求“讲学”,一堂课以滔滔不绝、自顾自式地从头讲到尾,内容上也是如此,缺乏启发式、研讨式的科学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结果必然是导致学生听得累、上得累,更重要的是扼杀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积极性与思考空间以及创新精神,这些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和大学生今后社会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三)主动性差,缺乏与同行与学生的有效沟通
生态学专业学科分支较多,教师队伍相对庞大。高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这种特殊性主要表现在教师之间关系松散,在一定的程度上缺乏有效的沟通。而初任教师面临着由学生向教师转换的过渡时期,这种同行之间沟通上的缺乏会导致高校初任教师感觉自己处于孤立无援的状态。
四、提升生态学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理性思考
(一)完善初任教师岗前培训
岗前培训是提高生态学专业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前提,对初任教师角色的转变极其重要,很多高校还没有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往往存在着走过场的形式主义。初任教师专业发展是一种认知过程,一个价值、情感、需要等多方变化的过程。完善初任教师岗前培训,不单注重理论传授,也需要学科教学专家讲授学科教学论,若能组织示范教学、教学观摩及教学研讨会,让初任教师全程、切身体验教学观摩、课后讨论、评课、说课、集体备课,将增强其对教育教学的认知,弥补其师范性先天不足的缺陷,使初任教师有机会根据自身情况结合实践选择发展侧重点及方向。
(二)配以初任教师导师制
这是生态学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途径。国外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通行做法之一是制订良师方案,为高校初任教师配有具资质的良师以协助其专业发展。在我国,潘憋元先生认为,“老带新”的传统有利于新教师的发展,高校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初任教师导师制。这就要求高校对导师的遴选、职责、具体工作要求、评估考核等方面制定具体而有操作性的细则。“导师”不仅以“传、帮、带”的形式把自己的实践传给初任教师,还要根据初任教师的特点、专业发展为其量身定制适应该教师发展的专业目标与计划。“导师”要明确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深入教学现场观察其教学状况,交流教学过程,探讨教学反馈。
总之,当前生态学取向已成为教师专业发展研究的新取向。对初任教师专业发展运用生态学的原理和基本规律来研究很少。本论文试图探讨初任教师专业发展的现存问题进行生态学分析再提出可行性建议,弥补这方面的理论空白。希望能对我国基础教育阶段初任教师教育和培养有一定理论和现实作用。
参考文献:
[1]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吴鼎福,诸文蔚.教育生态学[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0.
[3]朱宁波.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2.
[4]Schepens,Aetal.Studying Learning Processes of Student Teachers with Stimulated Recall Interviews through Changes in Interactive Cognitions[J].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7,(23).
[5]李晓敏.教育生态学视角下的信息技术教师边缘化生存状态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