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要贴近学生的生活

2017-03-27马琼美

成功 2017年12期
关键词:教育资源创设情境

马琼美

丘北县曰者镇中心小学校 云南文山 663200

语文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将教学活动置于真实(或模拟)的生活背景之中,将会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将教学的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

一、以语文课堂为载体,让学生感悟生活

(一)联系生活进行感悟

由于小学生生活区域的局限性,生活积累相对贫乏,一些课文在教学时需要与学生生活建立一种联系,引发心灵的体验和情感的共鸣。我们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拉近时空距离,把现实生活的生动场景再现于课堂,使学生获得如见其人、如临其境的感受。如教学《观潮》,可把钱塘江大潮的过程再现于学生面前。

(二)凭借生活创设问题情境

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生活基础,并努力使小学生生活与文章生活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激起学生强烈的探求欲望。主要方法有:(1)揭示矛盾。文中生活与现实往往会有一些矛盾,有的属表层性的矛盾,是由于不理解或片面理解的情况下产生的错觉,这样的矛盾,往往可以成为学生深刻理解的铺路石。(2)寻找相关。创设的问题情境,努力与学生的生活沟通起来,与文本信息建立联系。如学了《卖火柴的小女孩》后,可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卖火柴的小女孩如果来到了你家,你会怎么说怎么做?“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表达了自己美好的愿望。然后让学生听十岁儿童刘倩倩写的那首卖火柴的小女孩来我家做客的诗歌《你别问,这是为什么》,“妈妈给我两块蛋糕,我悄悄地留了一块。你别问,这是为什么……”教室里静静的,学生的心灵被深深地打动了。

(三)模拟生活进行语言实践

语文要为生活服务,要把教学活动置于学生的生活情境中,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强化学生的生活意识,培养生活能力。

首先,表现为再现文中的生活情境。如学了《海底世界》后,请学生当导游游览美丽的海底世界。或者根据课文的生活背景,创造性地进行某一细节的补白,如教学《啄木鸟和大树》,请学生以表演的方式补出大树临死前后悔的言行,学生兴趣盎然。

其次,表现为创设文外生活情境。所谓文外生活情境,是指创设的情境并非文章中所描写的,而往往是现实生活中存在的一些生活场景,是语言实践的一种凭借。如上《落花生》后,引导学生辩论:“现代社会,你想做苹果那样的人,还是做花生那样的人?”。

再次,表现为重视作文中的交流。校园无闲事,家庭有新闻,社会有热点,值得思考或众说纷纭的话题很多,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动态,从自己对生活的积淀和感悟出发,说真话,抒真情。可以找类似“奥运之星”、“农民工”、“弱势群体”这样聚焦社会政治、人类发展等开放性题目,让学生进行交流,做生活的主人。

二、以课外实践活动为桥梁,让学生走进生活

作业除了有巩固课内知识、技能的功能外,还应发挥作业的桥梁作用,通过作业这一手段,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向社会,走进生活,发展语文能力,培养生活才干。生活化的作业可以在以下几种形式中做些尝试:

(一)查考型

如在端午节来临之际,让学生去了解端午节的来历,查阅资料,了解屈原的生平,搜集屈原的诗词进行赏析,了解端午节各地有哪些风俗,并动手做粽子,表达对屈原的尊敬和怀念之情。

(二)探究型

是在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与明确学习目标下的实际探究活动,学了《苹果落地》后,让学生学习列宁专心思考,认真研究的品质,寻找生活中的一种现象深入研究,并把研究过程写成观察日记。

(三)创编型

学了《将相和》后,让学生排演课本剧、画连环画;学了标点后,让学生编童话《标点争功》;学了《秋天的画》后,画一幅秋景图。

(四)鉴赏型

根据教师提供的欣赏资料及线索背景进行鉴赏活动。如学了《草船借箭》、《赤壁之战》后,鼓励学生看电视剧《三国演义》,学了《桂林山水》《长城》等课文后,让学生收集与课文联系的图片进行欣赏。

(五)调研型

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进行认识世界,设计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建设方案,如学了《绿色的卫兵》后,组织学生调查绿化状况,了解当地环保现状,然后写倡议书,画宣传画,写广告词。

三、以拓展语文教育资源为突破口,让学生走向生活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要“充分利用学校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语文教学要立足课堂,又要扩展时空,走向生活的各个领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

(一)充分挖掘教育资源

校外的教育资源丰富多彩,一类是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如我们的重龙山、文庙、武庙、白云湖,为孩子们创造了广阔的生活空间。二类是现代公益设施。如图书馆、文化馆、各种标牌广告,让学生了解现代社会的生活气息。三类是现实社会生活,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要用到语文,我们要勇于挖掘,利用教育资源。

(二)拓展语文实践活动

“生活的空间有多大,语文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校外远足,让学生饱览祖国大好风光;社会调查,领略和谐社会的建设历程;公益活动,激发孩子的爱心;民间采风,了解风情人物。让学生与社会生活面对面,与自然心连心,体察社会气息,把握时代脉搏,如为商店设计广告词,帮不识字的老年人写信,开展“今天我当家”、做一天“实习小营业员”,动手做贺卡并设计祝福语……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应在语文学习中感悟生活,学会生活;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学会语文;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

猜你喜欢

教育资源创设情境
不同情境中的水
借助具体情境学习位置与方向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创设情境 提高效率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护患情境会话
面向数字化教育资源的Flash到HTML5转换研究
自主学习视角下的开放教育资源文献综述(上)
“五老”是金钱买不到的优质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