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阿姨”是谁与教学取舍之道
——《琵琶行》中“阿姨”一词探讨反思

2017-03-27

成功 2017年12期
关键词:老鸨妓院从军

李 军

岐山县益店高级中学 陕西宝鸡 722403

唐代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正文第三段中有琵琶女自叙身世的几句话:“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材和教学用书中没有关于“阿姨”的注释,我细思不解,学生亦偶有问及此词意思者,翻阅《古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源》等工具书,上网查询,与同事商讨,难以定论,心中总有牵挂。那么到底“阿姨”是谁呢?

“阿姨”是老鸨

市面上许多参考资料把“阿姨”解释成“老鸨”。的确,在古代倡妓一般不直接和“客户”联系,而是由她们的“经纪人”老鸨来做这方面的工作。老鸨既是妓女的剥削者,也是妓女权益的保护者,在身份上又是长辈。一般,老鸨称妓女“女儿”,妓女亦喊老鸨为“妈妈”。可是再一想,老鸨死了,会影响一个艺妓的生涯吗?老鸨死了,妓院就会关闭吗?只要琵琶女仍然很红,色艺俱佳,能够帮助妓院赚很多钱,有利用价值,下一任老鸨不会让她嫁给商人的。

“阿姨”是亲娘

有的文章认为是“母亲”的意思,因为这两句上句是说家庭的变故,下句是说琵琶女本人随着岁月的流逝而容颜衰老。前有“弟走从军”一事,后自然说的是母亲。又说在《金瓶梅》里有许多妓院都是“家庭经营制”。原因不外乎两个:穷,笑贫不笑娼。而且从琵琶女自述中也隐约看得出她们家也算是“家庭经营式”妓院,所以,“阿姨”是老鸨,也是琵琶女的“亲娘”。可我考虑,有弟有母何必为艺妓?既为艺妓必是家庭惨淡,那么多年以后琵琶女又怎会反过来再受家庭变故的影响?再说,人情之中,极少有亲爹亲娘会把自己的骨肉推向火坑,坐而收利呢?一本《金瓶梅》显然不能够佐证此悖于情理的推论。且唐代对母亲的称呼中也没有“阿姨”一词,既是母亲,何称“阿姨”呢?

“阿姨”是“假母”

又有人根据两部记录唐代教坊制度的书,一本是唐 崔令钦的《教坊记》,另一本是唐 孙的《北里志》,得出:“弟”,就是指《教坊记》所言“香火兄弟”之“弟”,即琵琶女之结拜之“妹”;“弟走从军阿姨死”之“阿姨”是指“假母”。诗中琵琶女称“假母”为“阿姨”正是对“母辈妇女的尊称”。可是,既是“香火兄弟”、“假母”,又何以能影响琵琶女的生活呢?一个艺妓的命运与其结拜姐妹及其所认假母息息相关,这也经不起推敲。

“阿姨”是姊妹、娘姨

一些学生用书解释此句为“兄弟去参军,姊妹已死去,时光流逝自己容颜衰老。”这种解释更是难以理解,再怎么“阿姨”也不会是琵琶女的姊妹!凭我们的常识,我们也应该认为“阿姨”是“琵琶女”的长辈。《古代汉语词典》、《辞海》、《辞源》的解释也相同,称母的姐妹为“阿姨”,即就是娘姨。但如果“阿姨”是娘姨,同样不好理解,古代社会一个嫁出去的没有社会地位的女子的存亡,能关照影响到外甥女的人生命运吗?既然能,又怎么会让外甥女做了艺妓?

“阿姨”应该无实际意义,诗句重在夸张、渲染

列举分析了这么多,每一种解释都有点道理,也都会有不通不实之处,令人百思不得其解。联想到中国古代诗歌作品中常用夸张渲染的手法以突出形象、深化主题的特点,我大胆假设一下,“弟走从军阿姨死”这一句应该是衬句、是虚写,应该是无实际意义的,是诗人的想象夸张,用来渲染突出琵琶女命运的悲惨,为下文“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做好铺垫的;其下句“暮去朝来颜色故”是主句、是实写,是琵琶女现实的情况。如果我们这样思考,那么上下两句关系与“阿姨”就好理解了。主句“暮去朝来颜色故”应该是写随着岁月的飞快流逝,她的容颜已老,不再是妓院的红牌,也就没有了赚钱的价值,就被打发了出去,这是一个妓女命运发展的必然道路,这是现实的。有人也许会问琵琶女是艺妓,其弹奏技艺极为高超“名属教坊第一部”、“曲罢常教善才服”,应该说年龄愈大,技艺愈醇,怎么其命运会和颜色的衰老有关呢?其实,一般情理而言,不太会有纯粹的艺妓。所以上句“弟走从军阿姨死”,主要是渲染琵琶女命运的悲惨,以造成一种凄凉的气氛,是为了进行陪衬,突出琵琶女年长色衰后的悲惨命运,其本句的意义并不实不大。简而言之,“弟走从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这两句可以这样理解,“家里早就没有什么可以依靠的亲人,而又随着岁月的流逝,容颜已老,姿色已失。”

细思教材和教学用书的编者们,不去注释这个词语,确实很有见地,也是用心良苦。何况我们不知此词确切意思,难道影响了我们对诗歌思想性和艺术美的领悟与欣赏 略去不注,大处着眼,就不会陷于字斟句酌的迂腐中去了,这不正是教学的主次与取舍之道的一个方面吗?

猜你喜欢

老鸨妓院从军
送友人从军戏作
木兰从军
最适合从军的七大犬种
欧盟拨款资助妓院遭质疑
紫苏
紫苏
谈戏曲中的老鸨形象
抗战时期的知识青年从军运动
妓院的称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