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弟子规》如何渗透中职生的德育教育
2017-03-27梁红
梁 红
广西商业技师学院 广西桂林 541001
中华文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国学是古老文化的精华,是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精神形成的源泉,也是我们应该代代相传的瑰宝。近年来,随着国学热的复苏,《弟子规》作为儒学的启蒙读物,逐渐受到广大教育工作者和家长的青睐。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让德育课作为中职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在德育教学中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力度,结合《弟子规》课题研究,把继承诵读历史和尊重群众首创精神结合起来,我们以经典诵读活动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把经典诵读活动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使之成为当前德育工作真正触及学生心灵,将言语德育转变为行动德育的有效途径。本人就《弟子规》在德育工作中的重要性,以及本校学生是如何通过对《弟子规》的学习来渗透德育教育进行论述。
一、德育教育
当代中职学生的道德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不可否认,一些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国家认同感差、社会责任感缺乏、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享乐思想盛行、自我意识膨胀、集体观念不强等问题。因此,德育教育对中职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德育教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道德、法律和心理健康的教育。它是中等职业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智育、体育、美育等相互联系,彼此渗透,密切协调,对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和学校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
二、《弟子规》诵读的意义
(一)塑造中职学生的思想品德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分为五个部分加以演述;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为了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我校这两年将国学诵读活动带进校园,把《弟子规》与学生思想道德教育课程相结合。学生从诵读中体会《弟子规》中做人的内涵,由记忆升华到感悟,懂得如何做人、交友、修身和立志,逐渐养成宽以待人、严于律己的好习惯,学会以平常心来处理突发事件,以感恩之心报答父母养育之情,以进取之心勤于读书、奋发向上,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思想道德素质。
(二)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健康的价值观念
在校园里,很多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让老师瞠目结舌,不可思议。《弟子规》具体而全面地阐述了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一要求弟子珍惜光阴。“朝起早,夜眠迟”,勤勉学习,生活有规律。二要求讲究个人卫生,衣着整洁,饮食合度。指出:“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置冠服,有定位,勿乱顿,致污秽。衣贵洁,不贵华,上循分,下称家……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弟子规》要求我们有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注意穿着的整洁与整齐。衣着的关键不在于它是否名牌,是不是昂贵,而是符合自己的身份,符合自己的经济能力。三要求青少年学生坐立行走,出入进退要符合一定的规范。“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这是要求注意自己的体态姿势,养成良好的坐立行走姿势。因此,熟读《弟子规》,将其所要求的行为准则谨记心头,长期实践,形成良好习惯,由良好的习惯塑成富有教养的行为品格,这是《弟子规》教育的意义所在。
三、利用《弟子规》诵读渗透德育教育的策略
(一)营造丰富的经典诵读环境,创建良好的经典诵读平台
我校教师布置《弟子规》诵读内容,让学生在教室后面的黑板成立古诗词专栏,要求学生在黑板上书写自己喜欢的段落,然后由教师进行点评,达到师生共享的目的;学生将自己的中华经典书籍置放在教室,供其他同学借阅,在教室里建立“中华文化经典书柜”,教师鼓励学生相互交换中华经典书籍,这样学生既可以阅读到更多的中华经典,还可以加强同学之间对中华经典的交流,为中华经典诵读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在教学中增加经典诵读课程
教师根据诵读需要,将《弟子规》作为校本课程,在教学中作为资料经常使用,学生长期诵读经典,不仅可以从中学习到礼仪规范,提高思想素质教育,还能将经典诵读的精神应用在实践生活中,学会孝敬父母、体贴父母。教师还充分的利用学校的教学资源,将中华经典编撰成歌曲,让学生根据韵律去吟唱或者表演。
四、结论
综上所述,利用中华文化经典渗透中职生的德育教育,一方面可以提高中职生的思想品德,另一方面能够有效的提高教育质量。中职教育要注重利用中华经典诵读渗透德育教育,中职教师还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需要,制定更加科学的中华经典诵读策略,让中职生深入中华文化的精髓,通过这种教育方式,对中职学生的德育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黄灿.《弟子规》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2]刘凤.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之我见[J].辅导员下旬刊(教学研究),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