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的装点 诗意的熏陶
——浅谈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
2017-03-27施凤红
施凤红
耿马县勐撒镇洛凌九年一贯制学校 云南临沧 677500
语文作为基础教育阶段的一个学科,普通初高中的语文课程目标,都是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来设计的。这三个维度相互渗透,融为一体,共同指向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一、语文素养的内涵阐释
语文素养是指人经过长期的语文学习及实践从而在语文修养方面达到的一定水平。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语文素养的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语文素养是指学生在语文方面表现出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学识、能力、技艺和情感态度价值观”,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二、语文素养的培养泛谈
(一)语文课堂的有效教学——语文素养形成的基石
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语文教师是学生语文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承担着有效的提高和发展学生语文素养的重任。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充分认识到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堂。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新型人才。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转换角色。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只能是一个组织者、引导者、评价者,而不是传统的“一包到底”的师者形象。其次,教师应该积极创设情景,激发兴趣。因为兴趣是认识世界、获得知识和探求真理的力量源泉,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第三,善于观察,鼓励创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习惯于观察学生的学习和探究的方式,从而发现和鼓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的为学生储备知识,让他们学会用知识去装点世界。让他们读懂书中的诗情、诗意,学会用诗意去装点人生。著名作家王小波说:“一个人只拥有此生此世是不够的,他还应该拥有诗意的世界。”一个人要拥有诗意的世界,必须具备相应的语文素养,而语文课堂学习是实现这一目标最直接的途径,是语文素养形成的基石。
(二)课内外大量阅读——语文素养提升的关键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中国大百科全书》说:“阅读是一种从书面语言中获得意义的过程。阅读也是一种基本的智力技能,这种技能是取得学业成功的先决条件。在阅读过程的深处,实质上包含着一种文化的传递过程。当文化通过阅读根植于学生内心之后,它便成为了一种素养。基础教育阶段的阅读教学,特别需要重视积累。一是语文知识的积累,一是生活知识的积累。
教师不但要带学生走进教材,还要带着学生走出教材,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通过教育,学生应该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九年义务教育要求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因为阅读能够给学生带来快乐,阅读能让学生学会诗意的生活。
(三)良好的语文生活(社会实践)——语文素养积累养成的过程
为了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语文生活,作为教师,首先,必须努力树立教育教学的新理念,教师必须有长远的,为学生今后发展的责任心,有“润物细无声”的精神境界,尊重学生的生命活力,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其次,教师自身的语文生活状态,应该成为学生构建自己语文生活的活教材,因此,语文教师必须重视自身的语文修养。良好的语文生活的构建,是点滴积累,逐步发展的进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放眼生活的同时,教师还要提醒学生关注文本,重视文本学习,坚持把文本学习当成构建语文生活的导引和示范。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习母语,主要的不是靠传授知识,接受系统的训练,而是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中靠感悟、靠习得来获得。因此要充分利用一切机会和丰富的资源,给学生创造尽可能多的语文实践机会,加强学生的感悟和情感体验,丰富语言积累,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语文能力。
总之,语文教学要重基础、重整合、重实践、重积累、重熏陶。只有在反复的实践当中,不断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
参考文献:
[1]《解密杜郎口》.山东电子音像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2]《教育学考试大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1
[3]《教育学心理学考试大纲》.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
[4]中学语文教学法.王世堪主编,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