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别字案例分析研究
2017-03-27刘兴林
刘兴林
摘 要:《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中明确指出“学会汉语拼音。能说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在第一阶段中也分别指出“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用硬笔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在第二阶段中指出“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800个(比原减少200个)左右会写。”在第三阶段中指出“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左右会写。”由此可见,写字教学在小学阶段是非常重要的,而中低年级的写字教学尤为重要。
关键词:案例分析;研究;理解能力
学生在小学阶段养成了良好的写字习惯将会影响他的一生。郭沫若先生曾说:“培养中小学生写好字,不一定要求人人都成为书法家,但总要把字写得合乎规范,比较端正、干净、容易认。”
而许多小学生连正确的汉字都不会写,甚至有许多错别字。更别提规范了,我们班的学生郭××今年九岁,在上三年级,智力正常,学习认真、刻苦。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有一定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数学成绩很好,语文成绩中等偏下,主要是错别字拖了后腿。在平时的抄写和默写中错别字较多,在习作中错别字更加多。有一次默写20个词语,第一次错了15个,正确率25%。订正三遍后第二天默写,对10个,错10个,正确率50%。再次订正三遍三天后默写,错12个,正确率下降到40%。
一、错别字现象
郭××的错别字种类繁多,在作业中能处处开花,我从他的作业中归纳出以下几种现象:
1.同音和音近字混淆。“竞相开放”的“竞”经常写成“竟然”的竟,“远眺”写成“远跳”,“曲径通幽”写成“曲经通幽”,“驰名中外”写成“馳明中外”。此外,“生”与“深”混淆,“叶”与“夜”混淆,“生”与“身”混淆,“霜”与“双”混淆等等。
2.多笔画少笔画。如:“战”右边的戈字旁多加一笔横;“今”写成“令”;“香”下面的“日”写成“目”;“抵”少掉最后一笔点。
二、形成原因分析
我们教师为纠正这些错别字煞费苦心,但收效甚微、事倍功半。今天叫他们把字改过来了,可明天他们又忘了,是什么原因让他们总是写错字呢?我对造成郭××写如此多的错别字现象进行了浅层次分析,找出以下几种原因:
1.基础差,一、二年级的生字掌握不牢,有许多字没有记住或当时记住了后来又忘了。特别是一些笔画多的字,往往只记住了大部分,细微部分都模糊了,所以在书写时随便应付一下了事,以至于自己也不清楚写的什么字,甚至随便找一个笔画简单的同音字或相近音字。
2.没有掌握良好的认字、识字方法。对字的结构以及细微部分认识模糊,没有采取有意识的识记方法突出记忆。有一次我教学“落”字,在检查作业的时候发现有两个人将“落”字写成了左右结构,其中就有郭××,而他在课上的时候并没有写错,放学后,我把错别字写在了黑板上,让郭××仔细观察:这个字错在哪?他看了一眼,就说出了“落”字错在结构上。我又让他想办法:怎样写才不会出错?他想了想说,一定要把草字头写得宽一点,如果草字头太窄了,就很容易写成左右结构。于是,我让他边说边写,再找两个同学做学生,让他边讲解边示范。这样重复了五六遍,他才记住,由此可见,他的认字、识字有所欠缺。
3.年级段的重点。到三年级后教学重点由低年级的识字转到阅读、语段方面,教学中对识字教学的关注有所减弱,绝大部分学生能够主动有效地识字,而对于郭××这样的孩子来说更容易掉队。中年级的教学重点已经由字词教学到句段教学,教师在识字上的时间、精力相对较少,对于字词基础不扎实的学生来说任务重了些。
4.书写时注意力不集中。在写当前这个字时,他脑子中想的是前面一个相近的字或后面将要写的字,以至于自己写错了字都不知道。
三、纠正措施
在分析之后,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措施:
1.鼓励,激发兴趣。对于郭××的进步及时表扬鼓励,激发他的学习兴趣,促进其主动学习。
2.教识字方法。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特别是字的细微部分突出记忆,如教学“洒”时就将一个同学的发言“一个人在西边洒水”进行推广,虽然不一定科学但记住之后就不容易写错。
3.强调字义和偏旁的理解。如“叶”与树叶有关,而“夜”与夜晚有关。日字旁与时间有关,目字旁与眼睛有关。
4.常巩固。经常默写,一次默写个数不多,找出错误部分订正,强化巩固。
5.抓学习习惯。养成做完作业认真检查的习惯。
四、取得效果
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郭××的识字量有所增加,识字的准确率有所提高,但还没有跟上大部队,他在识字方面仍很吃力。对于新词的第一次默写总是错一大半,对于长时间没有默写的词语再次默写时效果也不尽如人意。因此,我们仍在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