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O2O模式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策略研究
——以承德地区为例

2017-03-25刘向红布莉华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承德地区进校园线下

刘向红,布莉华

(1.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信息中心,河北 承德 067000;2.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图书馆,河北 承德 067000)

O2O模式下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策略研究
——以承德地区为例

刘向红1,布莉华2

(1.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 信息中心,河北 承德 067000;2.河北民族师范学院 图书馆,河北 承德 067000)

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是非遗传承和保护的重要举措,能够使本土非遗摆脱公知度低和传承后继乏人的困境,以承德地区为例,针对本土非遗校园传承存在的问题,借鉴电子商务的O2O模式,制订了非遗在高校及中小学线上线下传承方案,提出应寻求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选择适合学校传承的非遗项目进行线下体验,建设和利用不同功能的线上平台进行线上传播和运营,线上线下同步运营推进非遗的校园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O2O模式;学校教育;传承

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政府发起、社会高度关注的一个热点话题。而学生作为传统文化传承的主体,非遗进校园是非遗传承保护的重要举措,国家及各级政府也给予高度重视,并出台了非遗进校园的系列相关政策。2011年6月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第34条规定:“学校应当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的规定开展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1]。2005年,国务院《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指出:“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要建立科学有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机制,通过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的传承后继有人”[2]。虽然国家在政策层面给出了非遗进校园的指导性意见,但是由于各级政府重视程度和执行力度不同,各地非遗进校园的深度和广度都有所不同。在网络化的生活和学习环境下,学生是线上学习和生活的主力军,为了开拓本土非遗的发展视野,提升校园用户对本土非遗的关注度,本文以承德地区为例,借鉴O2O电子商务模式,提出非遗在学校线上线下传承、传播和保护的解决方案。

1 承德地区非遗校园传承现状与瓶颈

目前,承德地区已通过政府审批的非遗项目有134项,其中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国家级非遗9项,省级非遗41项。 存在的问题是缺乏统一的数据管理平台,管理方式落后,公知度低,开发的项目少,部分项目面临后继无人的传承状态,在校园的传承呈发展不均衡状态。

1.1 承德地区非遗校园传承现状

承德市共有公办本科院校2所,高职高专院校5`所,中专1所,非遗项目在高校的传承状况非常不均衡,部分非遗项目在个别高校如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的传承和保护工作突出,而在其他高校没有任何进展。河北民族师范学院2013年被确定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着力发展与本土非遗项目相关的专业和课程,诸多少数民族体育和音乐、舞蹈非遗项目被引入大学课堂,传统舞蹈项目如“二贵摔跤”,传统音乐项目如“清音会”,传统美术项目如“滕氏布糊画”、“丰宁满族剪纸”等都被列入该学院相关系部或全院的教学课程中,部分项目如“二贵摔跤”成为其品牌活动项目,曾荣获全国民运会表演项目一等奖,“清音会”成为其重点研究项目[3]。

非遗项目在中小学的传承状态也不乐观,仅隆化县隆化镇回民小学和围场县中小学开展的非遗进校园活动较为系统和成功,而其他学校的传承活动没有延续性,多属即兴行为。隆化镇回民小学自2003年起,在每天的体育活动课时间向三年级以上学生传授省级非遗项目“霸王鞭”。围场县教育局将省级非遗项目“珍珠球”列为该县特色体育项目,编制教材,在全县中小学推广,进入中小学体育课堂,并发展为全县中小学体育比赛项目[4,5]。

1.2 承德地区非遗校园传承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

1.2.1 承德地区非遗校园传承存在的问题

非遗在承德地区的校园传承与保护呈现几个问题,一是发展极不均衡,大多数学校在非遗传承的工作方面严重缺失;二是非遗线上传播平台缺失,各县区非遗保护和线上传播呈各自为政的自由发展状态,导致非遗活动电子档案严重缺失;三是传承范围狭窄,公知度低,影响力小;四是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力度小。

1.2.2 承德地区非遗校园传承的发展潜力

正是由于承德地区的非遗校园传承存在诸多盲点和问题,才更具发展潜力,首先,可以借鉴其他地区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制订系统完善的发展策略;二是可以开发统一的线上传播平台,线上线下工作同步开展;三是承德地区正在大规模建设社区小学,非遗项目可发展为特色校园体育、艺术项目植入各学校的文体课程和兴趣社团。

基于承德地区非遗校园传承存在的问题和发展潜力,本文设计了线上线下同步推进非遗项目进校园的工作思路与解决方案。

2 O2O模式下承德地区非遗校园传承的思路

2.1 O2O模式的概念

O2O即Online To Offline(线上到线下),这个概念最早来源于美国,原意是个电子商务名词。现在广泛应用于各领域,是指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线上(在线平台)和线下(现实世界)互通互动的一种运营模式。本文所涉及的非遗走进校园的O2O运营模式,特指依托移动互联网,将线上的媒介平台应用和线下的非遗传承活动有机结合,线上线下良性循环,做到信息互通、资源共享,线下的非遗传承活动为线上提供素材,线上媒体为线下活动提供传播和社交平台。

2.2 拓展O2O模式的线上传播渠道,利用线上媒体传播线下活动

新媒体环境下的线上渠道应包括多种网络和社交媒体,如非遗专题网站、校园网的非遗专题栏目、非遗相关的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非遗资源网易公开课等,以便将各类非遗资源和校园传承活动按照不同类型的线上媒体特点进行整合、上传,使线上媒体成为重要的非遗资源学习和传播渠道。

2.3 规范O2O模式的线下活动管理,保障线上媒体传播的信息安全性

O2O模式的线下活动需进行规范管理,由地方政府统一协调、统一规划,对于中小学、大学分别制订不同的传承活动方案,对于不同地区的学校,也可根据当地的特色非遗资源开展不同类型的非遗进校园活动。线下活动的规范管理,有利于保障线上媒体宣传的信息源安全可靠。

2.4 利用O2O模式的社交属性促进兴趣社区建设和线上线下互动

O2O模式的重要特点是其社交属性,尤其移动社交平台如微信、微博,具有强大的社交属性,可以借助兴趣社交和熟人社交的方式,将一部分线下活动转移到线上,建设兴趣社区,共享线下活动,甚至共享线下课程[6];利用线上社交功能拉近非遗资源的高级用户群体(深度研究用户和传承人)与兴趣群体的距离,促进非遗进校园活动的线上和线下互动。

3 O2O模式下承德地区非遗校园传承的解决方案

3.1 寻求地方政府的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选择适合校园传承的的非遗项目进行O2O运营

1)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保障是前提条件。地方政府重视是非遗校园传承的前提和保障,是非遗校园传承工作落实的基础。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的非遗校园传承工作取得较大成就,即得益于省、市政府的政策、资金支持以及本校领导层面的重视,仅“清音会”一项非遗项目建设,2001年—2006年就投入40余万元,所以该院音乐系创立了“承德清音会音乐”民族民间音乐课程,组建清音会乐队,从根本上解决该非遗项目传承难的问题[7]。同理,其他地区非遗进校园的成功案例无不源于政府和学校领导层面的支持。

2)选取适宜校园传承的本土非遗项目进行线下体验。选取合适项目进入校园是非遗校园传承的重要方面。承德地区非遗项目目前审批通过的已有134项,涵盖非遗的十大部类,通过考察各地区的成功案例,课题组选取了承德地区部分适合校园传承和保护的代表项目,如传统音乐(如清音会、丰宁满族民歌)、传统舞蹈(如隆化二贵摔跤、霸王鞭)、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如姚式太极拳、珍珠球、皇家擂)、传统美术(如丰宁满族剪纸、滕氏布糊画、桦皮画)、传统戏剧(如兴隆雾灵皮影)、民间文学(如契丹始祖传说)等,这些项目不仅适宜编入教材、走进课堂,列入大中小学的艺术、体育、传统文化教育类课程,而且可以录制视频、拍摄图片、制作三维动画,编制线上教材,上传线上平台,适合线上线下同步学习。

3.2 建设和利用不同功能的线上平台进行非遗进校园的线上运营

1)建设本土非遗数字资源库,提升本土非遗公知度。国内的非遗数字资源库品类众多,各级政府机构、相关专业机构都建立了非遗数字资源库、非遗数字博物馆,这是目前非遗线上传承与传播从而提升公知度最重要的渠道。目前承德地区非遗的线上渠道几乎是零起步,公众了解承德本土非遗多通过呈零散状态分布在互联网的信息。因此可以发挥地方高校的人才优势,鼓励高校以科研成果社会转化形式,筹建承德地区非遗数字资源库,通过线上平台,以视频、文字、图片等形式展示本土非遗进校园的成果。

2)建设本土非遗校园传承的社交平台,促进兴趣用户线上交流与学习。非遗进校园的O2O模式则是一种线下学习、线上交流和传播的社交和传播模式。非遗进入校园是一个学习与交流的过程,包括对传统文化知识和技艺的学习,也包括学习者之间,学习者与教师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的交流。这种交流和学习在线下开展有场地局限性,仅限于某个学校或某个地区,而线上平台则能使非遗的传播和交流更为便捷和广泛。

3.3 挖掘非遗的资源价值,针对不同学校制订非遗传承的线下运行方案

3.3.1 本土非遗进入中小学的传承方案

2015年,教育部提出了“中小学生的艺术特长向传统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倾斜”的观点。承德地区正在大量兴建社区中小学,其文体课还是空白,可以以这些中小学为试点,结合学校办学理念,形成有特色的课程体系,将本土非遗项目植入线下课程、兴趣社团。

承德地区很多非遗项目非常适合编入中小学的课程体系,如隆化县的传统民间舞蹈类非遗项目“霸王鞭”,是当地花会行档之一,道具简单,适宜群体表演、练习,现在该项目经改编后,成为隆化县回民小学的课间操项目。再如围场县的游艺体育竞技类非遗“珍珠球”,已经被列入全国民运会项目,是一种有益身心的体育竞技类项目,也非常适宜编入中小学的体育课程体系。承德各县区都有适宜本县区的非遗项目,均可编入中小学教材、录制视频,经政府部门倡导和推广,走进体育、美术、手工、音乐课堂,成为各县中小学的经典体育项目和表演项目,也可作为校外艺术、体育活动来开展,以便于非遗项目的传承、保护和推广。

3.3.2 本土非遗进入地方高校的传承方案

1)设置与本土非遗有关的特色专业和课程,是非遗走进高校的重要举措。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已将多个非遗项目引入课堂教学,如将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丰宁满族剪纸”、省级非遗“滕氏布糊画”引入美术系,将国家级非遗“二贵摔跤”引入体育系,将省级非遗“承德清音会”引入音乐系等,以选修课、必修课的形式传承这些非遗项目。“由于地方师范院校特色专业学生毕业后,将活跃在教学和科研第一线,他们……将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者和践行者,从而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才奇缺的困局”[8]。其他高校可以借鉴河北民族师范学院的做法,设立适合本校教学安排的课程。

2)在各高校组建与地方非遗项目相关的兴趣社团。学生社团是高校传承和保护非遗的另一个重要途径,社团往往通过表演、比赛的形式来达到传播非遗的目的。如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成立的“二贵摔跤保护学生社团”,河北科技大学的“二贵摔跤”兴趣小组、手工艺品协会、劲轩书画社,河北师范大学的太极拳研究会[9]等社团都是有关非遗项目的社团,都不同程度起到了传播和保护本土非遗的作用。针对承德地方特色非遗,地方高校学生部门可以共同协调,在各高校成立同类兴趣社团。

3.4 利用校园文化宣传平台和非遗线上平台,以创意活动贯通线上线下,增强用户体验度

校园文化活动是进行本土非遗进校园的文化教育和传播的重要渠道,将本土非遗融入学生文化套餐,可以使学生感受本土非遗的文化魅力。如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曾聘请二贵摔跤的传承人王大中先生到校园文艺演出,让学生现场感受这门艺术的演出形式和氛围[10]。北京、廊坊等地连续多年暑假组织中小学生进行非遗项目免费体验活动,政府出资,邀请非遗传承人进行免费培训和表演,促进了非遗的校园传播和传承。从2006年开始,教育部、中宣部把每年9月定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月”,藉此希望在青少年中普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宣传教育,把保护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到一个更高的层面[11]。

各学校可借助“传承月”,线下开展各种创意活动,线上采取同步直播或图片、视频转播以及背景知识解读等方式,同步宣传本土特色非遗。学校应政策性地鼓励、引导社团开展本土非遗传播活动,通过组织非遗知识竞赛、非遗项目的表演和比赛、非遗技艺展示等活动,来激发学生参与传播、保护本土非遗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增强学生对本土非遗的文化认同感。

4 结语

促进本土非遗走进校园,能够使本土非遗摆脱公知度低和传承后继乏人的困境,同时起到弘扬本土传统文化的作用;借鉴电子商务的O2O模式,可以给本土非遗的校园传承注入新的生命力,令其适应网络化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同时也留存了本土非遗活动的电子档案。

O2O模式下的非遗校园传承是一项公益性活动,其产生的社会效益是隐性和长远的,但亟需解决两个问题,才得以可持续发展:一是线上运营的可持续性问题,维持线上平台的可持续运营,需要培养一支既熟悉本土非遗的知识和技艺,又掌握线上运营技术,而且有资金支撑的人才团队;二是校园用户粘性的可持续问题,线上平台内容为王,依赖线下活动而生存,线下活动或是丰富而有趣味性,或是具有长远效益(比如有助于学生就业),这样才能保证校园用户的粘性,所以线下活动不仅需要政府部门有政策及资金保障机制,还需要相关主管部门制订目标考核机制,以激励各学校持续开展传承和传播本土非遗的活动。

[1]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Z]. 国办发[2005]18号.

[2] 国务院关于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通知[Z].国发[2005]42号.

[3] 学报科研处.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河北民族师范学院[J].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5(3): 2.

[4] 陈立忠.珍珠球教学案例[J].东方青年教师,2013(11):34-34,35.

[5] 2016年中小学生男子珍珠球比赛在围场一小圆满落幕[EB/OL].(2017-08-09)[2017-09-29].www.vctv.com.cn/8360.

[6] 张兴.O2O模式下图书馆信息服务探析[J].情报工程,2017(2):93-99.

[7] 李振奇.清代宫廷音乐“清音会”进入高校的可行性研究[J].求实, 2014(S1): 271-272.

[8] 龚春英.地方高校传承本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路径研究[J].长春大学学报,2016,(4):59-62, 67.

[9] 吕书额. 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校园传承现状调查研究[J]. 职业时空, 2014(11): 137-139.

[10] 杨华莉. “二贵摔跤”在河北省高校体育教学中的推广策略研究[J]. 体育世界(学术版), 2016(2): 116-118.

[11] 传承文化遗产 创网络文明新风[EB/OL].(2017-08-09)[2017-09-29].http://edu.qq.com/a/20060918/000340.htm.

MethodsofInheritingIntangibleCulturalHeritageThroughSchoolEducationBasedonO2OMode—ChengdeasanExample

LIU Xiang-hong1, BU Li-hua2

(1.Information Center, Chengde Petroleum College, Chengde067000, Hebei, China;2.Hebei Norm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Chengde067000, Hebei, China)

It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inherit and protect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inherited through school education, which helps get native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out of their difficulties of low popularity and lack of worthy successors. Aiming at the current problems and based on O2O mode, the paper takes Chengde as an example, formulates plans of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s inheriting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s online and offline. The paper suggests that we should request the local government’s policy support and financial support, choose the projects which suit schools to inherit offline, build digital platform with different functions to operate online, jointly promote the work of inheriting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nline and offline through school education.

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2O mode; school education; inheriting

2017年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承德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校园传承与发展策略研究):20172059;2017年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产教融合视域下满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开发、利用研究):201703130505

2017-04-29

刘向红(1969-),女,河北承德人,副研究馆员,硕士,研究方向为信息资源管理、信息检索、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E-mail:lxh468@163.com。

G12

A

1008-9446(2017)06-0075-05

猜你喜欢

承德地区进校园线下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承德奚族史迹考略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舞龙舞狮进校园
试述承德地区辽驿道的建立及作用
乌兰牧骑进校园
优秀剧目进校园
承德地区无公害蔬菜标准化体系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
承德地区宝玉石找矿方向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