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造充满活力的数学课堂
2017-03-25梁炳辉
梁炳辉
摘 要:根据新课程理念,在教学实践中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的课堂气氛,努力构建体现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和趣味化的数学课堂,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知识。
关键词:数学课堂;有效性;教学方法
一、亲身体验,创造活力
1.“学”在生活中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和兴趣,通过现实生活中的素材融入学习的新知,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具有丰富的现实背景,努力为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材料和环境。教材的编排为学生提供了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在身邊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的素材。如:一年级上册的“比长短”和“比高矮”,我设计了让学生比铅笔、比手指、比身高等活动情境,这些都是学生身边熟悉的活动和情境。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亲身比一比、量一量,学生的参与性很高。
2.“用”在生活中
要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就要创造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际活动,在解决问题中应用数学知识。比如在教学“数的认识”中,我让学生做一个与“数几”有关的动作或用“数几”来说一句话。如教学《10的认识》,在学习数数后,我让学生做一个与10有关的动作或用数量10说一句话,学生纷纷举手参与,有的举出10个手指头;有的说“我有10个苹果”“我有10支铅笔”“第一组有10个同学”……这样让学生联系当时现有的资源进行学习,学生学习兴趣深厚,大大提高了学习效果。另外我在教学“分类”知识后,让学生整理自己的笔盒,使学生把学到的分类知识用在“整理”自己身边的“笔盒”上,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发挥有效评价,激活学生思维
1.巧用语言激励评价
对评价结果的描述或根据当时实际情况,对学生采取鼓励性的语言,如:“你回答得真棒!”“你真聪明!”“你们小组真会合作!”“你说得真精彩!”“你再听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发挥语言评价的激励作用,能调动起活跃的学习气氛,从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2.注重有效的学习过程评价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如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与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评价学生的思考过程等。这样容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参与性。特别是在解决数学问题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的思考过程,如我在教学《9加几》中的“凑十法”时,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想”的过程,使学生在说的过程中评价自己的思考过程并得到肯定,学生露出了自豪的笑容,提高了学习自信心。
3.巧借有效的“物质”奖励评价
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的学习情绪,还可以给予学生一些象征性的物质奖励,如:小星星、小红花、小红旗等。因为低年级学生有着喜欢被人注意和表扬的心理特点,如果教师适当予以物质鼓励,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我在每节数学课中,都注重给予学生物质奖励,而且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例如教学《10的认识》一课时,刚开始回答问题的学生不多,我马上对回答好的或大胆回答的学生给予奖励,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立刻调动起来,
纷纷举手回答问题,把学习气氛推向了高潮。
三、引导主动探究,发展创新活力
1.创设情境氛围,让学生主动参与
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创设情境,为学生提供充分参与数学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经验。在认真听讲、课堂练习的同时,有更多的机会亲自探索与同学交流,并分享探索的结果,从而更好地理解数学的基础知识,形成基本技能,掌握数学方法。例如,在教学《分类》中,我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小商场”,让学生通过“看一看、说一说、分一分、摆一摆”等活动,主动地去发现和探索出分类的一般方法,使学生在情境氛围中主动参与学习并发展能力。
2.加强动手操作,在主动中发展能力
适当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空间和时间,促使多种感官一起参与学习活动,提供较充分的感性认识,降低探索的难度,通过动手摆一摆、画一画、移一移、拼一拼等操作活动,使学生从中发现问题、发现规律和解决问题等。如教学用“凑十法”计算9+3时,我让学生动手移动小棒,在移动小棒的过程中理解“3为什么要分为1和2”,探索出怎样“凑十”的方法,并让学生边摆小棒边说“凑十”的过程。这样使学生展现自己思考过程的同时,促进学生的主动性,并激发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能力。
新课程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应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寓知识传授于轻松愉快的“活动”之中,有效地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教师应营造有活力的数学课堂,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各种能力,使学生兴趣盎然地学习数学知识,并在获取知识的同时享受到真正的学习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