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活动新篇章 走进自然大课堂
2017-03-25果帅
果帅
摘 要:结合“在游戏中探索学习,一日活动皆教育”的理念,农村幼儿园打开大门,把幼儿带到广袤的大自然中去,开辟新的活动领域,开展新的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结合远足活动、区域活动和户外活动,发挥农村自然资源的优势,提高幼儿的身体素质和各种能力。大自然成了大课堂,一草一木,一花一石,陪伴幼儿成长的自然资源成了课堂的材料,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思想不断,拓展无限。
教师的备课也发生了转变。不需要为了让幼儿理解抽象的知识而制作大量的课件,不需要为了创设情境而搬运大堆的素材,不需要为了锻炼幼儿体质而费心地准备场地和玩具。教师根据季节特点和民俗习惯选择活动地点和游戏场所,只要考虑幼儿体质承受能力和安全保障即可。一个主题的活动会有各种意想不到的效果,教师只需要成为引导者、观察者、參与者和反思者。开放式的课堂像磁石一样深深地吸引着幼儿,这里将为幼儿全面发展提供更加丰富的资源。
关键词:户外活动;情境激发;自主探索;表现创造
幼儿教育与其照本宣科,不如因地制宜。我们把农村随处可见的泥土、草木、沙石、种子、果实等带回来,充实到区域中,开展各种活动。
在收集材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丰富的农村资源不仅为幼儿提供了丰富的游戏材料,广阔的大自然更为幼儿提供了天然、丰
富、开放的活动场地。我们完全可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引导幼儿走进自然,走进原生态。我们可以在大自然这个大课堂中实现我们的“瑞吉欧”。何不打开活动室的大门,任孩子出去玩耍,让他们自由奔跑,让他们放肆地感受大自然的馈赠,这样,孩子是否会笑得更甜、更美、更灿烂?
一、大课堂即是大环境
幼儿园里,教师总是使用各种手段创设情境,让幼儿感知生活,探究理解。幼儿在语言描述中,在灵动的画面里,在狭窄的想象里跟着教师的引导去思考。何不把孩子领出去,走进真实的环境中去自主发现,动手探究呢?大自然会成为天然的大环境,无需创设,无需雕琢,更无需表述。
我们选择了《找春天》的主题活动。小朋友兴致勃勃地带着相机(手机)离开幼儿园,情绪高涨,都想先拍到春姑娘。老师讲述的春姑娘到底在哪里?她到底美不美?有多大呢?是不是很多呢?吹绿了小草,吹柔了柳枝,吹开了桃花,吹来了燕子……清脆的儿歌伴随一路,却不知春天到底在哪里。突然,有个小朋友说:“我拍到了,地上有绿色的小草。”一语惊醒梦中人,大家都开始拍小草,找更多的绿色。“我发现了紫色的野花;我看见绿叶在山间地头,在河边树下……”小朋友高兴极了,又开始写小诗了:春姑娘来了,吹开了野花,吹化了积雪,吹来了蝴蝶……突然,小朋友说:“春姑娘吹软了土地,你看,爷爷开始刨地了。”于是,小朋友的相机里多了农民伯伯翻地的场景。教师问:“春姑娘在哪里?”小朋友说:“春姑娘在我们的相机里。”
通过这次户外活动,幼儿轻松地了解了春天的特征。教学目标轻松完成的同时,我们不难发现,在这个过程中,幼儿得到了多方面的锻炼。第一,适当的远足给幼儿提供了行走的机会,体能得到了锻炼。第二,幼儿有了独立思考和合作的机会。幼儿的脑海中有教师的讲述,有书中得到的知识,有自己原有的经验,无数个问号让他们充满了好奇。当他们在一起活动时,思维语言的碰撞激起一个又一个火花,问题迎刃而解。第三,发展了幼儿的语言。我们要单纯地上一节语言课,很难找到素材。而大自然就是摆在孩子面前的素材,使小诗自然充盈。不得不承认,大自然的环境创设比我们的精心创设要精彩丰富得多。
二、大课堂中的大学问
自然条件和自然材料是培养幼儿各种能力的有效途径。农村有花草树木、鸡鸭鱼虫,这些都是幼儿学知识得天独厚的资源,幼儿可以在这个“课堂”中领略各种事物的具体形象和感官反应,丰富自己的知识经验。
夏天,我们的远足活动选择了河边,这次是没有主题的自由活动。幼儿准备了从家里带来的玩水工具,捕鱼网、水桶、小勺子、小铲子……河水哗哗地流淌着,清澈见底,河边小草娇嫩,沙石平坦。老师静静地观察着每一位小朋友,他们开始交朋友,结伴游戏。三一群俩一伙,有的到河边玩水,有的开始捞鱼,有的挖沙坑,忙得不亦乐乎。玩水的小朋友说:“不要下来,河里的石头很滑有危险,越往里走水越深越凉。”“你在深水的地方打上来的水才更清啊!”捞鱼的小朋友说:“只有踩动石头,才能发现小鱼,游得太快了我捞不到。”突然,一个小朋友在河边的小水洼里发现了很多小鱼,他蹲在那里很久,说:“这儿有很多小鱼,水干了它们就会死的。”旁边没有捞到鱼的小朋友也扭过头,凑了过来,很严肃地皱着眉头说:“它们找不到家了,看不到妈妈了。”“我们帮帮它们吧!”本来想抓鱼的孩子,却成了小鱼的救世主。他们几个用手捧,用桶装,将小鱼倒回了河里。
这里给幼儿想象的空间,手工制作,科学探索,情感体验,品质教育。教师真正成为了组织者和发现者。幼儿互帮互助,在游戏中体验生活,增长了知识。
三、大课堂里的大智慧
大自然是开发幼儿思维、发挥想象力的最直接的课堂。
菜园里,小朋友发现,辣椒是两株两株栽在一起的,有圆的、长的、细长的;茄子是一棵一棵生长的,有紫色圆的,有绿色圆的,有紫色长的;豆角有爬上架子的,有一堆一堆生长在一起的;花生不是长在树上的,而是埋在地里的,它的花开在地面,果实却长在泥土里;地瓜和土豆都生活在地里,一个吃茎一个吃根。很多的发现让孩子欣喜不已。教师也开始喜欢这个课堂,平时捧着一本教科书,准备很多的视频图片,教授着孩子不常见的植物,孩子依然云里雾里。现在,我们根据课本,创编出我们的乡土教材,简单易懂,直观形象,理解深刻。
四、大课堂就是大舞台
孩子的想象是无限的,他们在小树林里玩起了游击战,树枝当枪,草包当炸弹,头上有草环,手里有“望远镜”(草编)。自己创设了游戏情境,可是谁都不想当鬼子,怎么办?他们在矛盾碰撞中产生了很多灵感,猜拳、抓阄,各种办法层出不穷。老师也参与其中,一起埋地雷,建碉堡。
草地上、河沿边都有小朋友一起唱歌一起跳舞的身影。花草树木成了他们的装扮,乡间的小路成了他们展示自我的T台。小女孩用柳枝编环,插上野花漂亮极了,开始只是当头饰,后来有了辫子、帽子、披风、拖尾,走在自己选好的T台上充满了自信。娃娃家也不知不觉安在了草丛里,卧室、厨房、医院、超市应有尽有,每次孩子都是恋恋不舍地离开。
欢乐的笑声回荡在田间树林,教师和幼儿被大自然的磁场深深地吸引着。五大领域搬出了小课堂,请进了大课堂。这里是乡下孩子的天堂,看得到,听得到,摸得到,做得到,一切由心而生。这里实现了以幼儿为主体,以幼儿为本。我们将在大自然这个课堂中不断探索,为幼儿全面发展提供最广阔的空间。
参考文献:
[1]宋玉,谢秀芝.生存必须的视角与发展[J].新西部,2010(1).
[2]任红亮.中小学绿色生态德育模式的构建[J].教学与管理,20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