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技术下几何图形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2017-03-25黄创辉

新课程·小学 2017年2期
关键词:几何教学创新思维信息技术

黄创辉

摘 要:小学数学作为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基础性学科,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活动中占有重要的位置。所以,小學数学教师在开展数学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探究数学中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的内容,并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将这些内容展现在学生面前,在学生参与中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小学数学;信息技术;创新思维;几何教学

众所周知,几何图形是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的主要组成部分。在传统的几何图形教学中,一般会将教学重点放在图形的形态特征认识和周长、面积以及体积等的计算上,采取“文字加黑板加模型”的教学方式对学生进行基础的知识传授,忽视了数学几何问题的抽象性和思维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严重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发展。针对这一情况,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我发现在小学数学几何图形教学中引入信息技术,

利用多媒体丰富多彩的视觉形象来给予学生直观的图像,可以调动学生的多种观感,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来构建几何图形教学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呢?

一、多媒体在平面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对于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他们的心理和生理发展趋于稳定状态,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虽然有一定的发展,但是其思维能力仍旧以形象思维为主,有意义学习占据主导地位。平面几何并不是独立存在的个体,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圆形等平面图形之间存在着各种联系,学生在掌握了基本的正方形、长方形的性质之后,可以利用已获得的几何认知来迁移学习三角形、圆形等。但是,在传统的小学数学平面几何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一般利用纸笔练习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由于学生想象能力有限,加之传统讲练形式单一、枯燥,学生很难在长时间的知识讲解中集中精力,甚至会感到身心疲惫。针对这一情况,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来制作Flash,以动态的交互式练习将几何图形内在的联系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此不仅可以给予学生视觉上的新鲜感,还可以引导学生的思维随着教师的动态演示发生变化,从而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比如,我在讲授“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这一内容时,会利用多媒体来引导学生对长方形的面积计算进行回忆,然后利用Flash将长方形进行切割,以此引导学生自主地将已掌握的图形知识迁移到平行四边形中,将切割后的三角形拼接到原图形上,以此获得长方形,从而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发现计算平行四边行面积的方法,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长方形的

面积。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巩固学生已掌握的基础知识,实现知识正迁移,更可以在动态化的平面交互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为创新思维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多媒体在立体几何教学中的应用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其思维能力以形象思维为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比较薄弱,尽管学生能够在教师的讲解下掌握一定的立体图形的知识,但是学生所掌握的仅仅是结

果,他们无法真正认识到获得这一结果的过程。这就导致学生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他们难以将所学到的立体几何知识进行迁移,甚至有的学生会在传统的讲解中大脑中仍存在平面概念,无法将平面立体化,步入几何学习误区。针对这一情况,教师更加需要利用多媒体来制作动态的画面,将立体图形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通过图形的旋转让学生对立体图形有一个立体化的认

识,从而拓展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比如,我在对学生进行“面积涂色”这一问题讲解时,发现学生在遇到大正方体的每条棱被平分这一问题的时候,一般情况下只能得出一到三个面涂色的小正方体的个数,却无法计算出另几个面小正方体的个数。这时,我会利用多媒体将蕴含在大正方体之中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解剖”出来,以此让学生在局部中对整体有一个全面的认识。然后根据这个已展现的图形让学生自主探究其中的规律,再将整个立体图形进行再分割,让学生在加深难度的练习中验证自己的猜想,以此总结出通用的规律。

通过这种方式,不仅可以使学生的几何概念立体化,更可以在这一过程中激发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问题意识,以问题为导向来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开展中利用多媒体来将静态的图形动态化,不仅可以让学生在动态化的图像变换中掌握基本的几何知识,并对这些知识进行迁移运用,还可以在动态发展中带动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建祥.多媒体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31(2).

[2]史晓艳.小学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应用策略研究:以“图形与几何”教学为例[D].宁波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几何教学创新思维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农村初中学生学习几何现状调查研究
数形结合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