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意”出发,论数学活动区材料的投放
2017-03-25叶烨
叶烨
摘 要:数学活动区是幼儿区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份好的数学活动材料可以巩固教学内容,并激发幼儿继续探索的兴趣。但同时,数学又是极具逻辑思维的,幼儿很难长久地保持操作欲望。在这种情况下,教师需要为数学材料注入无限创意。数学材料如何巧妙利用有限的空间,让幼儿在层层递进的探索中不断深入,从而达到个体不同的发展,就是所探究的“创意”。
关键词:数学区域;创意;材料投放
数学区域活动是一种充分利用环境因素,让幼儿以个别或合作的方式,自主选择、主动操作、探究学习,以感知、累积、修正和表达经验,获取相应知识,并在身体、情感、认知和社会性等方面获得发展的、重要而极有价值的教育组织形式。它是一种开放性的、低结构性的活动,对于幼儿来说,与集体活动相比,他们会享有更多的自主权,能够促进幼儿在摆弄与操作、探索与发现、交流与合作的过程中获得主动的发展。
这样一个需要逻辑思维的学科,似乎与“创意”并不沾边。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些数学材料其实并不能起到好的引导帮助作用,操作方式或单一或简单。具有“创意”的数学材料除了能够吸引幼儿进行活动,还能够调动幼儿的想象力,为未来更高层次的数学学习打下地基。本文以为,数学材料的“创意”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材料的美观性
数学区域活动材料的制作需要针对不同的年龄特点是最基本的要素,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各个年龄段的幼儿,都会被美观好看的材料吸引。一份有意思的数学材料,在外观上就能体现。它能以和谐的色彩为背景,吸引幼儿的注意;它能以场景为载体,让幼儿仿佛置身游戏情景;它能以各类形象为媒介,激发幼儿想象力……美观的数学材料能让幼儿以游戏的模式了解数学知识。在数学区域活动中,幼儿与材料发生互动,能够引起幼儿积极思维活动,促进幼儿探索和建构数学知识体系。
二、材料的表现形式
在活动区中的材料投放,常常局限在将材料放置在柜子或架子上。这样的投放方式导致了数学材料表现形式的单一。如果充分利用地面和墙面,制作材料时就能够利用更多的空间,加入更多的元素和創意,避免幼儿在操作材料时感到乏味。
我们以“测量”来举例。学龄前的测量基本以自然测量替代,它需要用到丰富的物品,如果完全利用桌面进行操作,对于材料的制作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并且不利于幼儿进行操作。长度测量是测量最常见的一种,测身高又是最贴近幼儿生活而常被设计的内容。一面具有班内所有幼儿身高的墙面,能让幼儿一目了然地看到、比较与同伴的身高。除了墙面,地面也能够很好地被利用。如果要制作一份地图测量的材料,太小则不利于幼儿利用工具进行测量,将它制作成地面操作材料,既节省空间,又方便幼儿随时操作。
最后,生活中的一些触手可及的物品也可以用来当做材料进行使用。每个教室都会有的钢琴凳,它自身有的一些不同长度的线条,就可以供幼儿进行测量。
我们充分利用了柜子、墙面、地面甚至身边的物品来设计制作材料,不但合理利用了空间,还因为不同的展现形式,激发了幼儿的操作欲望。
三、材料操作的多样性
数学活动区的每一份材料都应该发挥其最大的价值,如何让一份材料具有多种玩法,也是需要创意的。
首先,即使年龄段一致,幼儿个体之间也存在着差异性,如何让材料既能起到发展巩固的作用,又能具有挑战性呢?我们可以尝试将数学材料进行难度分级,就像闯关游戏的关卡一样,就有意思多了。另外,幼儿对于材料的热情往往很短暂,精心制作的材料在被他们熟悉之后就会失去魅力。将创意注入材料设计,也许就能让小材料有大变化。比如加入美术的要素,如果在让幼儿认识数字时将涂色的方式加入,数学材料将不再枯燥。
四、材料操作后的自我纠正
与教学活动相比,区域活动比较自主,教师不可能在每次操作后都为他们进行纠错。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在进入中班后,便可逐步将这一环节放手给幼儿完成。操作答案可以通过很多形式提供给幼儿,如贴在操作单后面,或制作答案本等等。当幼儿完成一份材料后,可以自己或者与同伴一起进行检查纠错。有了“自我纠正”的吸引,会让幼儿更有动力去耐心完成材料,小小的一个环节,充满着智慧和创意。
幼儿在操作活动中与材料的互动是一个持续的探究过程。一份有创意的材料能让幼儿学习数学更加主动,从而培养了幼儿独立发现、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幼儿有效地建构数概念和经验。在幼儿数学活动中有选择地投放幼儿操作材料,能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提高思维能力,学会学习,非智力因素也同时得以培养;使幼儿在与材料的互动中自我认识、自我调节、自我完善、自我提高,促进其独立性发展,促进其知识的增长、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李丹玲.学前儿童数学教育[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2]孟卫红.幼儿园数学教育操作材料的选择与投放策略[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