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社会负能量对大学生造成的认知及行为的影响

2017-03-25马晓梅袁宏松周子桉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主流媒体

马晓梅+袁宏松+周子桉

摘 要:随着互联网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大量的社会负面信息通过互联网向公众传递。由于大学生普遍缺乏社会阅历导致分辨舆论的能力不强,因此,社会的负能量有可能对大学生的认知及行为造成影响。针对这一现象,本调研组以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主要考察社会负能量会不会造成影响,哪类负面消息容易对大学生的认知造成影响,以及在何种程度上对大学生的行为造成影响。

关键词:社会负能量 主流媒体 大学生网络舆情

一、研究目的、内容、意义综述

现实生活中,当我们打开网页,在不经意间轻易就陷入到负面消息的重重包围之中。交通事故、腐败贪污、色情交易等丑闻铺天盖地;所谓的内幕、潜规则、揭秘层出不穷。这不禁使我们产生好奇,这些社会负能量在大学生认知社会、架构自己的世界观时,到底是一种精神的瘟疫,摧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还是被当作无关痛痒的垃圾信息而置之不理,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这恰是本调研团队开展研究的初衷所在。

众所周知,“正能量”一词其核心意义是指正面价值和积极意义的人或事。而本文所谈到的“负能量”,就是与“正能量”针锋相对的能量,是那些灰色的、带有消极意义的人或事。本文中的“社会负能量”,特指在大众传媒,特别是网络舆情领域中负面报道。

本调研的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

第一个方面,社会负能量对于大学生认知层面的影响。调查过程中,调查了如社会负能量会不会影响在校大学生对主流媒体(光明日报、人民日报等) 的信任、社会负能量会不会改变大学生对某一个或某件事的看法或者态度、负面新闻是否会改变,甚至冲击在校大学生原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问题。

第二个方面,社会负能量对于大学生行为层面的影响。在调查社会负能量对认知层面的影响之后,继续研究这些认识是否会影响到大学生的行为处事方式,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造成影响。

了解当前社会负能量对大学生认知、行为模式的影响,意义在于有的放矢地制定相应的对策,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提升大学生辨别分析舆论和独立思考问题能力,在高校领域,捍卫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的阵地。

二、研究方法

选用座谈和调查问卷相结合的方法。调研问卷分纸质版调查问卷和电子问卷两种形式。调查问题一共设立31道题目,其中29道题为单项选择,2题为开放式。社会负能量涵盖近三年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领域的负面消息。

本次调研活动,在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一共发放调查问卷257份,有效问卷257份,电子问卷55份,有效55份。本次被调查人数共计257人,男性64人,女性193人。200名大二在校生,52名大一在校生,4名大三学生。

三、调查数据分析

(一)社会负能量与主流媒体

根据调查显示,在官方未对社会舆论进行回应时,有69%的人对舆论的真实性持有谨慎态度。说明在信息还未掺杂官方与非官方的信任因素时,大部分的大学生对社会舆论本身的真伪是有着冷静、客观的态度的。其他调查项,认为这些信息不可靠,要等官方的占14%,这与我无关的占7%。这些信息应该是内部消息,与别人讨论讨论的占10%。

调查显示,当出现官方信息与非官方信息出现差异甚至是截然不同时,大部分学生有着泾渭分明的立场,其中,以官方信息为准,其他信息不可信占48%;以网络信息为准,官方信息是为了欺骗我们占11%;两者都不可信,都不能信任占35%;不置可否的仅占6%。这一方面说明,被调查者整体与社会舆情互动程度较高,大多数人关心社会;另一方面,一多半的人認为官方信息不是真实信息源的情况说明,当前社会官方的信息覆盖率虽然较高,其在群众心中的可信度有待提高。

(二)社会负能量是否会改变大学生对某一个人或事的看法和态度?

根据调查显示,虽然有51%的同学认为大部分官员应该还是清廉的,但值得警惕的是有32%的同学认为所有官员都是天下乌鸦一般黑,这个数据还是足以说明网络负面信息使同学在认知公务员群体时,造成了较为严重的消极影响。有意思的是有10%的人认为腐败与他们为人民服务没有什么冲突,这是一种奇特的“和而不同”价值倾向实际是没有看到腐败与为人服务本质的冲突,不理解社会主义国家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权力观。调查中,认为官员腐败与我无关的占7%。

通过调查,认为说明富二代官二代只会依仗父母的18%,富二代也有勤劳奋进的人,爆出来的只是少部分的61%,因为身世背景,这些人出现这些情况值得理解的21%。该组数据说明,虽然在日常生活中,许多人抱怨,富二代是生来就具有“拼爹”优势的群体,认为他们不劳而获,不知进取,但是在大学生群体的思想之中,却不会因为一两个官二代富二代的不轨事情,就给这一个群体的人戴上有色眼罩,对他们的评价相对来说还是较为客观的。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发现,网络上出现的负面新闻的性质的不同,分别在大学生认知问题时发挥不同的作用。同样是少数的官员和官二代富二代被报道出来,受调查的大学生反应明显不同,对于腐败问题,近三成的被调查者给出完全否定性的评价是值得引发思考的,而对于二代问题,他们明显要宽容许多,面对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对于日益增多的富二代这一群体,大学生不会因为仇富心理,就对他们戴上有色眼罩,而是一视同仁,正常对待。

(三)负面新闻是否会改变在校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根据调查结果,我们会发现,网络负面新闻,只会在很小的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负面新闻与大学生的三观培养之间,是不成正比的。学生们利用网络获取信息,便利生活,但不会因此而改变了自己生活的模样。网络信息的良莠不和多元化,对于那些还未走出象牙塔的大学生,没有正确培养起自己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年轻人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冲击,但网络负面信息会对大学生造成的影响,只是短暂而又转瞬即逝的。他们见到老人还是会去试着扶起,面对复旦大学的投毒事件,还是会去理性地对待舍友关系。

(四)在校大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以及大学生辨别分析舆论的能力?

通过数据表进行数据分析,得知通过网络获取新闻的大学生占51%,通过电视获取新闻的大学生占25%,通过亲朋好友告知获得新闻的大学生占18%,通过报纸获得新闻的大学生占6%。这说明大学生主要是通过网络和电视获取新闻。

通过数据表进行数据分析得知通过电视获知政府政策的大学生占36%,通过网络获知政府政策的大学生占35%,通过报纸获知政府政策的大学生占10%,通过亲朋好友的告知获知政府政策的大学生占10%,通过书本获知政府政策的大学生占9%。这说明大学生主要是通过网络和电视获知政府政策。

通过数据表进行数据分析得知,偶尔,特别是比较感兴趣的大学生占65%;从来没有,看看就过的大学生占28%;经常,不经常相信某些舆论的大学生占7%。这说明大部分的大学生并不主动或是很少主动去验证舆论的真假。

四、启示及对策

(一)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辟社会负能量热点追踪剖析板块

由于网络在大学生群体中的广泛使用,接触大量负面信息已成为既定事实,采取“堵”信息源头、“堵”学生视听的方式可行性都很低,一方面是技术层面做不到,当今中国社会,网络的触角已延展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根据CNNIC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显示,截止到2014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6.32亿,其中大中专学生占到20.6%的数量,尤其随着手机网络的发展(截至2014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27亿,上网设备中,手机使用率达83.4%,首次超越传统PC使用率80.9%),上网成为再简单不过的事情,接触负面信息也自然不再设门槛。另外一方面,要求学生不看、不听负面信息也是不现实的,只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反而事与愿违。

正如毛泽东同志曾指出,真理必须坚持,而且要旗帜鲜明坚持真理。旗帜鲜明地坚持真理,就是要有战斗性,不要怕人说三道四。在方式上,就要求思想政治理论课既要依靠书本,但也能抛开书本,直面那些对社会上发生的负面事件,我们越是旗帜鲜明地回应争议话题,就会对那些犹豫不决者产生积极的影响,就能争取更多的中间派理解和支持。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肩负起这个时代赋予的新使命,思政课教师成立社会热点追踪剖析联盟,以成立校内网站、建设微信公众账号、课堂讲授等形式,集合专业的力量,定期对社会负能量热点进行深度解剖、发布或传播,从而实现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社会负面信息的目的。

(二)主流媒体接地气,进校园

通过本次调研数据显示,有近53%大学生认为主流媒体,诸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CCTV等给出负面的评价,要么是不太可信,要么是完全不可信。在访谈过程中,有同学更是坦言,他们抵触主流政治媒体的宣传,认为内容过于假大空,尤其是CCTV新闻联播三段论式的宣传模式——“开头十分钟,我们的领导人很忙;中间十分钟,我们的人民很幸福;最后十分钟,外国人很惨。”但这并不意味着,大学生的政治信仰缺失,政治参与热情没有,事实恰恰相反,访谈过程中,大学生们关注公民福利、国家安全、社会秩序等问题,对社会主义建设和廉政建设有较强信心。所以,大学生们反对的只是大而无当、铺天盖地式的填鸭式政治观念灌输、反对的是手法粗鄙的政治教化。因此建议主流媒体,打造自己的有影响力的网络平台,APP等,实现精致化宣传,适当使用接地气的网络词汇,同时灵活运用图片、音乐、视频等多媒体手段,摆脱严肃古板的刻板印象,拉近与大学生受众之间的距离。

(三)推动机制创新,转变网络文化教育思路,培育大学生自己的网络正能量传播团队

能够与负能量相对抗的,当然是正能量,要想实现力的平衡,必须通过以力抗力的方式。事实上,在我国,许多高校已建立了诸多政治思想教育网站,但是, 这些网站还未充分发挥互联网的优势。教育部更是加强在这方面的建设力度,2013年教育部办公厅颁布了《关于开展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专项试点工作的通知》(教思政厅函〔2013〕31号),然而就整体而言,该类网站仍然呈现出网站面目呆板, 缺乏亲和力;网站上相关内容简单罗列,信息面狭窄,或内容泛化,缺乏个性,网站影响力不大;功能简单, 针对性弱, 有效性差等特征。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主要的原因是来自于人力、物力的不足,“建站容易,管站难”。

针对该种情况,校园网络文化的教育应该大胆创新机制,去意识形态教育化,下放话语权,培育大学生自己的网络正能量传播团队,最大限度降低大学生对于正面信息存在抵触心理。可供团队选择的网络传播方式可以是多样的,网站、微信公众账号、微博等形式等可以,在培育的过程中,思政课教师负责招募团队成员,尤其认真考察招募对象的理论功底,本着宁缺毋滥的原则;定期指导团队的工作,为团队提供专业咨询;不定时关注团队运作情况。

(四)大学生自身应培养自我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提出,要“营造独立思考、自由探索 、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 ”“注重学思结合 ”。独立思考能力是指一种洞察力,即能够通过现象看到本质的能力。只有具备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在面对网络大量负面信息的时候,才能够辨别是非。

调研过程中,对于网络舆论(特指负面信息)有93%的同学选择“从来没有,看看就过”或“偶尔,特别是比较感兴趣”,结合访谈得知大范围出现这种情况的一个原因在于同学们的时间和精力有限,更大的一个原因在于缺少甄别能力,因此大学生自身应培养自我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大学生在培养独立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時,首要的应该是自觉地储备一些现行制度下的一些政治、法律、经济、文化常识,尤其是一些大政方针政策、反腐倡廉的知识,只有这样,面对负面信息,才能够增强自身抵抗力,给出客观的回应,而不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

猜你喜欢

主流媒体
新媒体语境下主流媒体的正能量传播研究
浅析电视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新
主流媒体回应网络谣言引导舆论策略思考
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探讨主流媒体的改革
做好涉恐报道:媒体如何设置议程
主流媒体互联网思维的现状与实现路径探讨
打造医院里的“主流媒体”
主流媒体如何在“反转新闻”中当好定音鼓
我国主流媒体品牌融合趋势和方向刍议
主流媒体网站内容建设的三个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