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

2017-03-25赵小艳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问题对策农村

赵小艳

摘 要:当前,中国的社会经济的发展水平在不断提升,城市化水平也随之提升。与此同时,以青壮年为主的大批农村剩余劳动力逐步涌入城市,这就导致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成为社会发展过程中需要探究的一个难点和重点。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过程中由于与父母长时间的分离而缺乏监管,越来越多教育问题影响着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农村留守儿童作为特殊而庞大的群体,越来越受到社会大众的关注和重视。本篇文章立足于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现状,分析了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相关问题,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合理的解决措施,希望本篇文章可以带给相关教育工作者一些借鉴和思考,共同促进我国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农村 留守儿童教育 问题 对策

一、引言

伴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以及工业化发展的不断加快,我国的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随之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庞大。通过相关教育工作者的统计数据可以得出,我国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农村留守儿童是一个相对特殊而又庞大的群体,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仅关乎着群体的健康成长,而且关乎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大多是六十岁左右的老年人,这部分监护群体由于体力和精力都相对较弱,在儿童的学习以及心理教育方面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只是把监护的重点放在农村儿童的衣食住行上,并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也造成了一些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的问题。除此之外,这部分监护主体大多文化素质水平不高,思想理念相对落后,甚至存在隔辈亲溺爱的心理,对儿童的思想学习等方面的教育形成一种阻碍。

二、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归因

(一)思想品行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父母由于常年离家在外打工,对于子女的思想道德观念教育明显做不到位,甚至一些留守儿童的父母只是关注孩子的物质生活水平。这就导致了我国一部分农村留守儿童思想相对世俗甚至偏离了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在一些问题上面由于缺乏正确的引导相对偏激。在道德情感以及道德行为上面受到一些不良现象的影响,导致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生活铺张浪费,讲究排场,形成不正确的享乐主义以及拜金主义思想。除此之外,由于监护人大多数为老年人,在孩子的行为上存在一些放松性,只要不存在大的过失,一般并不过多进行约束管理,致使部分留守儿童懒惰散漫,违反规章制度,甚至出现旷课逃学等一系列不学无术的行为。

(二)心理健康存在问题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农村留守儿童由于具有群体的特殊性,父母长时间不在孩子身边导致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由于父母不经常在身边,农村留守儿童通常缺乏亲情的温暖和关爱,导致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缺失,从而导致性格方面的缺陷,孤僻、忧郁等问题普遍存在,甚至存在人际交往能力较差的问题。内向而悲观的性格通病使得农村儿童的健康成长受到严重的制约。通过一些教育专家的调查报告可以看出,我国的农村留守儿童往往缺乏安全感,在遇到一些问题的时候无法得到及时的帮助以及心理排解,从而造成自我封闭、情绪暴躁,最终越来越不自信,情感脆弱甚至消极孤僻。

(三)安全教育问题

农村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问题也是教育难点之一。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及时有力的监护,这部分特殊群体在家庭与学校之间存在着安全教育方面的衔接漏洞。学校的安全监管存在时间以及空间上面的特殊性,家庭监护人由于缺乏安全教育意识以及行为管理导致农村留守儿童比较容易受到不法侵害,导致农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受到威胁,一部分留守儿童由于安全教育缺失导致行为失控,甚至步入违法犯罪甚至轻生的道路。除此之外,池塘游泳、沉迷网吧等一系列不良现象也频频发生在农村留守儿童群体中,形成严重的不良影响。

三、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相关对策

(一)强化农村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解决的关键因素。大部分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通常存在意识不足或者水平不够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首先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不应该存在孩子教育是学校老师的责任,应该意识到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最好的老师,不仅仅应该关注子女的衣食住行,更应该承担起教育子女的责任,及时的与子女沟通,在子女教育问题上投入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与学校以及社会形成良好的衔接,共同完成子女的教育工作。与此同时,父母应该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加强与孩子的沟通与互动,借助多种方式关爱儿童成长,与儿童多进行心理沟通,及时的帮助孩子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难题,给予孩子更多的关爱。

(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的学校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另一个参与主体即为学校,学校应该积极的发挥教育作用,为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学校首先需要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机制,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进行重点关注,要把教育工作做一个明确的规划,强化教育监管,提高教育工作的实效性。要制定一个明确的教育目标,在对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过程中及时的总结和反思。除此之外,应该搭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平台,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是教育的一个重点,学校应该定期开展心理疏导活动,设置学校心理咨询教室以及心理信箱,让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中遇到问题的时候能够有地方去需求帮助,及时的纠正性格中存在的问题。

四、结语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并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的工作,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的关注。政府也应该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上投入更多的资金和教育资源,发动更多的社会力量关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为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成为营造良好的环境。

參考文献:

[1]陈明.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管护工作 构筑预防留守儿童犯罪屏障---石泉县全面构建预防留守儿童犯罪长效工作机制的调研报告[A].陕西教育30年法制建设理论研讨会获奖论文[C].2016年

[2]张晓丽,潘昌荣.探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科学发展的新路子[A].“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 探索科学发展新路子”理论征文活动论文集[C].2015年

猜你喜欢

问题对策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