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朗读技巧与训练的研究

2017-03-25高剑花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小学语文

摘 要:朗读是我国语文传统教育中的一种教学方式,同时也具有非常重要的育人价值。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对于课文内容的理解能力也会随之加深。随着新课改的推进以及不断的深入,学校也逐渐意识到朗读训练的益处。因此提升课堂朗读技巧的训练也成为各所小学教学的重点。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朗读 技巧与训练

在阅读教学中,朗读是最重要的训练。通过朗读课文的方式从而理解文章内容。在发展其语言的同时还起到陶冶情操的效果,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因此,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恰当的运用课堂朗读的手段,可以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蕴含的思想感情,从而促进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力。

一、小学语文教育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的教学基础就是听说读写。而语文课的开设目的同样就是要让学生掌握听说读写的能力。因此不同的教学方法对于实现教学目标的重点也是不一样的,只有对其针对性的加以训练,才可以更好的培养小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方面发展,从而提高小学生的各项综合能力。

1.什么是语文

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重要组成成分。它是人们相互语言沟通以及思想传递的一种形式。在表达记录方面也起到一定的存在价值。

2.语文阅读

阅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价值意义。它是使学生通过反复的读从而深刻的理解课文所想表达的含义,它也是学好普通话,从小培养良好语言习惯的重要手段。

3.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所处的重要地位

课文的朗读更有助于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以及掌握,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朗读首先应要扫清字词的障碍,可以借用字典,从而帮助其解决不认识的字。复杂的文字内容,小学生看不懂,很多不易理解,就可以试着让学生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进而来帮助小学生消化解决,从而得知朗读在语文教学中起到至关重要的指导地位。

4.小学语文课堂的现状

结合我们现实生活中的语文课堂不难看出,课堂上的朗读正逐渐被其它形式的教学方法所代替,虽然有许多的优秀语文教师知晓朗读对于提升小学生的语文素质有着积极性意义,但是因为种种原因,还是使课堂朗读边缘化。现在在小学校园中也很少能听到学生富有感情清晰响亮的把课文读出来了。

二、培养小学生语文朗读的方法

有一个班的学生很爱读书,读书能力很强。有一天,一位老师到这班试讲,一节课下来,老师不停的启发学生回答问题,同时学生也积极思考回答。结果,占去了学生大量读书时间,只是偶尔让学生读一点书。下课后,一个学生马上对同桌说:"真不过瘾,我还没读呢。"另一个马上说:"老师放那段音乐真美,老师跟着音乐读得多美呀,我当时也特别想跟着音乐读."听到这,我想:其实,这个老师的教学设计还是很好的,课堂结构安排得也很合理,但可以看出,学生并不领情.他们平时喜欢读书,他们更愿意展示于自己的朗读才能,所以,老师应该把读书的时间还给孩子,并且告知学生正确读书的方法。

1.老师的范读

现在听课过程中,几乎很少听到老师的范读。其实,范读真的很重要。老师声情并茂的读出来,会很容易的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去,尤其是小学生,他们更需要老师的范读。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什么样的老师,就会教出什么样的学生。所以我相信,一个热爱朗读的老师,一定会教出热爱朗读的学生,也一定会教出一个热爱朗读的集体。

2.在泛读中整体感知文章

这里的泛读,指的是学生对课文粗略的阅读。根据《新课程标准》,从整体入手,部分剖析,然后再回到整体的归纳。在小学生学习课文时,我们首先也要让学生把课文从头到尾的读两遍。第一遍,认清不认识的字,例如生字的读音,平翘舌等等,从而达到能够流顺的朗读出来。第二遍使其边读边想,使学生整体感知课文中讲述的是什么。有个大概的轮廓,这样的安排也正符合人们对新鲜事物认知的规律。

三、老师课堂朗读技巧的训练

朗读就是要把文章清晰响亮的读出来。使文本中无声的书面语言换成声音的表达方法。但是毫无感情的朗读出来也不是我们希望的样子,正确的朗读方式应是具备感情有声有色的读出来,这就需要老师加强对学生的朗读技巧的训练。

1.朗读教学的選择

老师认真的备好朗读课程是指导学生的基础。如果教师不能掌握准确的读音、语速以及语调等等客观因素,也就不能很好训练学生的朗读技巧,从而也就不能更好的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以及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所以老师选择的朗读课程是非常重要的,这可以使自己的感情与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产生共鸣的过程,也正是教育者先受教育的理念。想要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文章的意境,老师必须首先体会。只有这样,在课堂教学时训练学生理解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才有可能对他们进行恰当地指导,从而使他们有感情地朗诵出来,进而训练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2.加强对学生朗读技巧的指导

(1)基础训练

朗读技巧的最基本的要求就是正确的读出来。不读错字,不漏字。这是朗读训练中最基本的原则。尤其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一定要加强学生朗读文章的准确性,让学生从小就养成规范的语言。

(2)节奏训练

小学生在朗读过程中最容易出现的问题就是一字一顿,或者自由停顿。没有形成词的概念。所以老师必须指导其标点符号的语法停顿。从而使学生有节奏的朗读出来。

(3)语调训练

小学生在朗读的时候几乎语调都比较平,没有层次感。所以老师在训练学生时要告诫其边读边想,理解之后在读出平调以及扬调。

(4)情感训练

使学生有感情的朗读出来是教学的最高层次。想要做到这一点,必须让学生对于课文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并且找出课文中想要表达的情感,分析在文中的变化,才可以在朗读的过程中自然流露出来。

四、结束语

通过认识朗读训练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具备的实际意义,理性的认识当今语文课堂的现状,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应该在现实教学中应用起来,课堂中训练其朗读技巧,也可以使小学生更加的热爱学习,增强学习兴趣,从而使其全方面都得到锻炼。

参考文献:

[1]阙旭凌.小学中低段语文朗读教学的现状及策略研究[D].杭州师范大学,2016.

[2]周益.小学语文课堂朗读训练策略初探[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11:85.

[3]陈敏.优化课文朗读,提升语文实效——小学语文朗读训练的技巧[J].作文成功之路(上),2016,03:22.

作者简介:高剑花(1987.10-),女,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人,民族:汉族 职称:小学一级 学历:大学本科 学士学位,研究方向:小学语文教学与实践。

猜你喜欢

小学语文
基于微格教研的语文阅读教学探究
基于情景交融的诗歌品读教学研究
语文课堂教学的导入艺术研究
语文教学中因势利导渗透德育探究
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探讨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