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对当前舆论引导的启示
2017-03-25史惠斌
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对当前舆论引导的启示
史惠斌
(西安广播电视台 陕西西安 710000)
【摘 要】 本文通过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探析了葛兰西“文化霸权”思想给当前舆论引导带来的重要启示。启示包含四个方面,高举旗帜,意识形态引领;围绕中心,注重文化安全;团结人民,营造氛围;凝心聚力,做好舆论引导。
【关键词】 文化霸权;意识形态;舆论引导
安东尼奥·葛兰西以其《狱中札记》而闻名,他的“文化霸权论”分析了意识形态对于社会体制和政治变革的重要性,而在这一过程中,大众传媒成为夺取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重要工具和场所之一。新媒体飞速发展的时代环境下,多层次、多样化的信息传播方式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迫切需要构建融媒体舆论引导新格局,其“文化领导权”思想存在很多值得我们对当前舆论引导工作的借鉴与反思的地方。
一、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
文化霸权(cultural hegemony)理论这个概念的原创者当之无愧应属于因《狱中札记》而闻名的安东尼奥·葛兰西,纵览“文化霸权”这一理论过程形成的历史脉络,虽然马克思、列宁的思想以及卢卡奇的著作等都对这一理论的产生有过或多或少的影响,但是可以说只有到了葛兰西,“文化霸权”这个概念才形成了有影响力的系统化理论,并真正的被提了出来。
葛兰西的《狱中札记》中这样描述:“一个社会集团能够也必须在赢得政权之前开始行使‘领导权,”。通过这段描述我们分析葛兰西文化霸权理论中“霸权”的实质,其实就是通过民众自觉自愿认同来实现的文化意识形态的一种控制手段,这种手段不是通过暴力而是通过人们的“意识形态”、通过“社会舆论”这样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葛兰西认为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要取得政治领导权首先应先夺取文化领导权。他甚至提出,无产阶级想要获得民众的支持和同意首先要通过市民社会取得文化上的领导权,在无产阶级的革命中,掌控文化领导权是更为重要、更为关键的。反之,若统治阶级因疏忽了意识形态建设,丧失了文化领导权,那么就会面临丧失政权的威胁。
葛兰西指出,国家具有强力和同意的双重本质,如果在国家的杠杆上强力因素逐渐减弱而同意因素逐渐增强,当同意因素增强到不再需要强制因素时那么国家就会消亡,国家就成了空壳。葛兰西这一思想是对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国家消亡学说”的进一步解析。如恩格斯指出:“当国家终于真正成为整个社会的代表时,它就使自己成为多余的了”。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葛兰西的霸权概念在实际意义上其实与领导权有相似之处,葛兰西的文化霸权实质就是智识和道德上的领导权,在葛兰西看来,政权要想稳定,要想形成文化的领导权,其首要的条件就是被统治者自愿地接受和赞同,与此同时,这是一个斗争、冲突、平衡、妥协的复杂过程。一旦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领导权受到削弱,国家也就进入到了危机状态。葛兰西也始终认为,无产阶级政党在建立国家以及维护国家稳定的同时应注重构建一个“总体性世界观”。所谓“总体性世界观”就是一种强调统治阶级获得文化领导权的表现方式。葛兰西认为,让国家政权得到有效稳固的办法就是确保统治阶级在文化和意识上的领导权能够得到稳固。
二、舆论引导的重要意义
舆论这个概念较早的出现在我国史籍中,可以追溯到《三国志》和《梁书》。当时泛指众人的看法。舆论即“庶人之论、舆人之论。”英文里,舆论就是“Public Opinion”直译為“公众意见”。各国历史学家哲学家对于“舆论”有不同的观点和解析:
梳理“舆论”在不同国家不同时代的变化,我们发现传统社会中舆论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它往往是滞后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在相对时间里它的变化是几乎“停滞”或者非常小的,除非发生社会制度的大变动,基本上是社会中的保守性因素,所以在传统社会中舆论引导的方式手段也就简单易行很多。而现代社会中,舆论变得十分灵敏,因为主流意识形态是更多地通过大众媒体来传播而不再像传统社会那样仅仅通过各种组织和行政力量来推行。现代社会,随着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和途径越来越容易,人们发表评论或观点的渠道和平台越来越多,尤其是自媒体飞速发展的当前社会舆论是多样复杂的,甚至是瞬息万变的,新媒体和各项传播技术日新月异,舆论不可能完全纳入一个统一的模式,“舆论”越来越受人们重视,这也让“舆论引导”面临更大的挑战。随着当代社会组织形式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变化,“外化于行、内化于心”的意识形态传播方式更受青睐,大众媒体能否以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以高超的政治艺术、以充满阳光的正能量的积极心态来引导目前多元文化冲击下多样化的思想观念和多样化的社会舆论,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巩固党的执政地位来说至关重要。
三、葛兰西“文化霸权”思想给当前舆论引导带来的启示
葛兰西在《狱中札记》中说:“国家强制的一面将由于确立起来了被调整了的社会的越来越多的因素而结束自己”。葛兰西认为,无产阶级政权要想得到稳固,就必须始终掌握文化的主控权,建立一个类似于资产阶级文化时代的无产阶级意识形态主控下的社会。葛兰西文化领导权思想的产生,主要是鉴于其所处时代资产阶级为主导的意识形态文化本身所占有的主导地位所带来的反思。在21世纪,信息传播、舆论引导过分强调意识形态,建立文化霸权的思想已经不现实,但我们可以借鉴其思想来做好舆论引导的工作。
1、高举旗帜、引领导向,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
正如葛兰西所言,社会集团最迫切的任务应该是建立和巩固意识形态的领导权,从而保证国家的稳定,维护其自身的统治。马克思主义正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国家发展方向的主流指导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旗帜鲜明、爱憎鲜明的弘扬我们的时代主旋律,新闻舆论为时代使命服务。加强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加强党的理论和意识形态建设,促进党的理论创新,进一步继承和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的伟大时代,我们的新闻舆论必须紧紧围绕这个时代使命而努力工作。
2、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注重文化安全
文化安全具有社会性和历史性,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社会的国家安全观已经不适应当今时代,符合新形势下的国家安全观成为国内外众多学者不断探索的新课题。随着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国家安全观的内涵也在不同维度上延伸,“文化安全”已经成为各国关注的重点。基欧汉和约瑟夫奈在《权力与相互依赖》中描述“军事安全、意识形态、领土争端与能源、资源、环境、人口、空间和海洋的利用等问题,在某种意义上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这段描述很客观的分析指出军事安全已经不再处于议事日程首当其冲的位置了。
随着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高度发展,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更为密切的加强与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的交往。我们应该清醒的看到全球化并不是免费的午餐,当发达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给发展中国家输出先进技术的同时,芯片伴随着薯片、好莱坞大片等也输入到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从技术、资本上输出本国的文化和价值思想,全球化背后隐藏的文化殖民目的不言而喻。西方国家借助各种方式在文化、教育、消费等各方面正无孔不入的精心策划和组织实施向发展中国家宣扬和传播他们的消费文化、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等。与此同时,发展中国家为了自身政权的稳定性,提高抵御外来文化渗透的能力,也都比以往更加注重文化安全的建设,确保本国文化的独立发展。
3、团结人民、鼓舞士气,重视意识形态
媒介传播与我国意识形态话语构建密不可分,两者双向互动、互相影响。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思想认为要打造相关的有机知识分子作为领军人,而从传播学的角度看新媒体环境下要培养一批“有机知识分子”(领袖人物),做中国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发言人,不再同葛兰西时代那样只注重领军人物的教化,而是强调全覆盖、全学习,营造出一种意识形态话语的整体性氛围。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内容始终确立以传播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系为主干的中华民族文化。
4、成风化人、凝心聚力,做好舆论引导
葛蘭西始终认为,完成文化霸权的掌控要由有机知识分子来承担。主观上将有机知识分子置于夺取领导权文化革命的主体地位,葛兰西式的依靠有机知识分子“灌输”方法已不能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方式方法。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输工具呈现快速、多样、便捷的特点,信息遭遇污染的概率也大大增加。媒体从业者要建立优良的信息环境,减少不准确信息、失效信息、垃圾信息、过载信息的出现。既要重视信息传播的主导力,也要顾及受众的接受方式。这就要求在新闻传播过程中,不仅要创新舆论的情感引导方法,舆论引导工作更要把握好“张弛有度、潜移默化、成风化人、凝心聚力”。
【参考文献】
[1] [意」安东尼奥·葛兰西.狱中札记[M].曹雷雨,姜丽,张跌,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194.
[2]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12.320.
[3] 陈力丹:舆论学—舆论导向研究,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9.11.
[4] 葛兰西:狱中札记,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223.
[5] 基欧汉和约瑟夫奈:权力与相互依赖,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2.7.
【作者简介】
史惠斌,陕西西安人,西安交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西安广播电视台新闻主播,研究方向:舆论引导、传播学、新闻节目、新闻播音、节目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