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流,从倾听开始

2017-03-25程红梅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倾听思考交流

程红梅

摘 要:“学会倾听”是新课程赋予学习习惯的新内涵,教师必须教会学生倾听。因为交流从倾听开始,是对人的尊重,倾听是一种能力,只有耐心地倾听别人的评说,才能进行冷静的思考.我们应该怎样去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呢?

关键词:倾听 思考 交流

新课改强调学生学习方式向着自主、合作交流、探索性方面转变,通过课堂教学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健全独立的人格。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交流、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合作精神是未来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师生间的、生生间的动态信息的合作、交流、交往是对教学过程的正本清源。交流,从倾听开始,是人与人心灵之间的一座桥梁。有研究显示:沟通交流,65%是用在倾听,20%用来说话,9%用在阅读,6%用在写。但现在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居多,在他们眼里很难有其他人,其他想法、其他见解,在课堂上只管自己说,不管别人听不听,他们在意的是老师的评价,因此,他们的交流只指向老师,所以他们根本不会耐心倾听。然而,一旦孩子缺失倾听的技巧和耐心,还谈什么创新思维、批判性思维、求异思维……!

下面,请看几个教学场面:

师:请小朋友把书反倒P56(西师版实验教材第一册),观察这幅图,你能写出几个算式?生:6+2=8 2+6=8 8-2=6 8-6=2,师:像6、2、8这样的三个数是好朋友,请小朋友想一想:你还能说出像这样的不同的三个数吗?学生把手举得高高的,老师叫一个手举得最高的同学回答这个问题,他看到书P55“做一做”大声回答:8可以分成3和5,9可以分成7和2……(回答的是在这个活动之前刚做完的练习)老师哭笑不得。

在认识钟表这节课中,全课总结之后,教师安排了这样一个活动:明天是星期六,周末了,你们准备怎样安排这一天呢?请小朋友自己设计一下,一会儿,老师指名在全班交流,下面的同学有的说自己的、有的小声讲话,当这位同学介绍完毕,老师问:“你们觉得他设计得怎么样?”下面异口同声而且响亮地说:“不好!”师:那你们说说他什么地方设计得不好,能给予评价的寥寥无几。

课堂中,教师出示一幅教学情景图,让学生观察片刻后,先同桌之间交流自己的发现,学生马上抢着各说各的的发现,根本不大注意倾听对方的发言,接着老师请同学在全班进行交流,同学们边举手边说:“我,我……”唯恐别人抢了先。“我,我”的叫声响彻教室,同学A说了自己的发现后,老师问:还有别的发现吗?同学B、C竟说了与同学A相同的发现,教室吵作一团,同学D说错了,师问:“你们对D的回答有什么想法吗?”这时学生E、F却仍在说自己的发现,与老师的发问毫无关系!此时有的未能发言的学生发出了叹息声,一个个垂头丧气,拒绝参与。几个因为回答对了而受到表扬的学生沾沾自喜,东张西望,寻找羡慕的目光,不再积极思维!

看到这样的教学情景,我们不得不反思,长此以往,会严重地阻碍学生的发展。我们如果对这种现象无法找到比较恰当的解决办法,甚至任其发展下去,那么便与课改精神相违背,因此,我们要思考形成上述现象的原因是什么?我们要如何来改进?

一、学生不会交流,就不会倾听。交流应该涵盖两个层面,一是会表达自己的思想。作为教师要注意培养说话者的表达能力,如很多学生在回答老师的提问时,通常说半句话,或者哆哆嗦嗦,词不达意,这时教师就要加以纠正,如1元5角=()角,学生回答:15,这时教师可以说:你能回答得更完整些吗?如4+()<15,生1:0,生2:5,生3:0、1、2、3、4、5,这时可以说:你能用一句话概括吗?老师经常这样有意识的要求学生,可以提高学生清晰的数学思维,完整的语言表达能力。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声音响亮地说话,大胆表述自己的想法,当学生回答错误时,老师不要埋怨、指责,而应鼓励孩子:“老师最喜欢听你讲话了,你愿意大声讲出来吗?”“能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吗?你这样说,肯定有自己的想法。”教师和学生这样平等的交流,可以随时碰撞出学生一些创新的火花。二是会倾听别人的述说,并能听懂从而积极响应:理解与辨析,即给予正确评价。学生要善于倾听、善于思考,在交流讨论中,能将自己的思考与其他同学的发言形成碰撞,去感悟、去领会知识的形成,从而补充并优化自己的见解。如教学100以内数的数数和组成时,教材通过数100只羊来开展教学,我提出“谁能想个好办法,让我们比较容易的数出一共多少只?”问题一提出,大大调动了学生思维,于是学生提出排队;打记号;把羊分成一群一群的等办法,于是我马上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你认为这几种办法怎么样?通过交流,最后达成共识,把羊分成10只一群,就很容易数出来了。在交流中教师尽量将问题提得大一些,指导讨论具体一些。

二、教师的角色转换不仅是一种观念,更是一种行为。当学生在交流讨论时,教师首先要积极地看,积极地听,真实地感受学生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考虑下一步如何指导学生,二是给学生心理上的支持,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给学生心理上的安全和精神上的鼓舞,三是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律能力,教育学生懂得尊重他人的发言,就是要认真、用心地倾听,与他人友好相处、合作交流。教师在课堂上可以经常有意让学生说说“你听懂了他的话吗?懂了请你再说给大家听一遍!“你觉得他讲得怎么样?如果认为好,请说说好在哪儿,如果认为不好,说说哪儿不好?”,而且时不时表扬、赞赏听得认真的同学和敢于怀疑和否定的同学,这样老师以“指导”代替“权威”,在学生交流合作的活动中有所为也有所不为,让学生体验到表达给大家听才是一种享受,得到大家的评价才是一种进步。在交流中,学生就会显得虚心、投入、文明,当有人发言时学生也必能认真听,静静地想,客观地评价。

三、建议学校开设倾听课程,现在的学校教育重视阅读书写、口语交际,但却往往没开倾听课程,倾听技巧是孩子经常用到的,倾听是一种教育,对孩子来说是在表示尊敬,表达关爱,促使孩子去认识自己。有这样的名言:“请耐心地倾听子民的哭诉和请求吧!人民其实更渴望你的倾听和关心,而非你能为他们解决多少问题啊!”

参考文献:

[1]丁海红.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2008-05-19.

[2]淺谈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倾听能力[OL].中国教学资源网,2008-07-01

猜你喜欢

倾听思考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学会倾听,追求课堂实效
小学数学教学中倾听能力的培养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公共外交主场也要学会“倾听”
“交流”等5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