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作文有效教学四步曲

2017-03-25刘金莲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观察生活

刘金莲

摘 要:提起写作文,不少学生眉头紧锁,心生畏惧。老师要求写作文,学生无从下笔,不要说写出什么真情实感,有时连最基本的记事文章也写得杂乱无章。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如何消除学生写作的为难情绪,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让学生能从自己的生活中寻找写作题材,在玩耍,游戏中快乐学会写作,能把学习到的写作方法、技巧,灵活地用到自己的作文中来,将学到的好词佳句,真情实感,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能做到:用我口讲我行,用我手写我心。

关键词:消除为难情绪 培养写作兴趣 观察生活 收集素材 学会积累 乐于表达

一、消除为难情绪,培养写作兴趣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的习惯,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过去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作文:写“暑假里的一件事”,而这篇作文对一个刚写作文的孩子来说,是很难写的。因这类作文没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这种传统的教学禁锢于书本知识和课堂,没有调动学生的写作激情。从而导致学生怕作文,对作文失去兴趣。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心理学家研究也表明:人们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总是力求探索它,认识它。故我教学生起步作文,首先是和学生一起玩有趣的游戏。如“老鹰捉小鸡”,老师当鸡妈妈,选一个孩子当老鹰,其他一部分孩子当小鸡。并让学生记住:什么时间,什么地方,有谁在干什么?他们各自的动作,表情又是怎么样的?游戏结束,按事先要求,抽学生讲。讲得不具体的,其他孩子补充。孩子们在讲述时用得好的词语老师顺势板书,大家争先恐后地发言,一个比一个讲得清楚具体。在孩子们兴致正浓时,老师因势利导地说:孩子们愿意把刚才讲的写下来吗?孩子们都说“愿意”。那开始写吧,看谁写得具体、生动。不会写的字用拼音代替,尽量用上我们学过的好词佳句。这样教学抓住孩子们喜欢游戏、爱玩的特点,让学生在玩中写作,并让学生知道:怎么玩,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哦!原来作文这么简单!大家说,我们以后再也不怕作文了!这样既消除了学生作文的为难情绪,又激发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老师还要随时发现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学生开始写作文,哪怕是用得好的一个词、一句话,都要及时表扬鼓励,让他们对作文越来越有自信,越来越喜欢上作文。

二、走近生活,收集写作素材

《语文课程标准》一再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课程,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我们如果不让学生去实践,又怎么能培养他们的作文能力呢?例如:要写一个地方的景色,一处建筑,我都要亲自带学生去实地,按一定顺序参观,教学生抓特点细观察,按观察顺序,抓特点来讲,然后按此顺序写,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条理清晰。指导学生写人的作文,首先找两个在外表上迥然不同的孩子到讲台上,让学生仔细观察他们的五官、衣着、表情、动作,然后用语言描述,不准确的,让学生纠正。这样就比我曾经从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一一讲起,甚至给同学们罗列了很多关于写人方面的词语,而学生写的作文“千人一面”,甚至有的同学只是用老师给的词造句,好多了。最后为了把人写“活”,我还布置学生到超市、农贸市场去购物、买菜,观察遇见人的语言、动作、外貌等特征。然后又布置“真让我忘不了他(她)”的作文题。有的同学写道:“卖菜的老奶奶手上深深的裂痕记录着她卖菜的艰辛。”多么深刻啊!还有“一个双腿残疾的人盘腿坐在布垫上,用乞求的眼神望着大家”。多么心酸呀!孩子们的观察又是多么细致啊!

由此可见,要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让孩子们走进生活,留心生活,观察生活,记下每天发生在自己身边有意义的人和事,深入实践,是最佳的一种方式。不但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可以丰富学生的作文素材。

三、充分利用好学生手中的载体---教科书

陶行知曾说:“我们要活的书,不要死的书;要真的书,不要假的书;要动的书,不要静的书;要用的书,不要读的书。总起来说,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老师要把学生手中的教科书,学生的生活体验当作学生学习写作的最好范文。那老师该如何去引导的呢?

1.读懂

让学生读懂教材,不仅要让学生在意思上明白教材中的含义,理清文章的结构。而且要学生在写作上弄清作者的遣词造句,写作顺序,布局谋篇,首尾呼应,层层铺垫,正面描写和侧面、细节描写等。对有习作指导的精讲课的阅读教学,一定要将习作指导贯穿到阅读教学中去,让学生感悟作者的表达技巧,学习作者的字斟句酌。例如教学S版六年级上册的《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时,在教学中不仅要弄清含义深刻的句子,还要学习作者用几件事加小标题的方法写人,《穷人》一文中用细致入微的心理活动的描写和侧面烘托的手法来表现人物的高贵品质。S版三年级上册中《吹泡泡》一课是学生学习写游戏活动最好的范文,在教学本课时,不仅要让学生读懂文中的字词句,把握各段的联系,更要学习作者是怎样将吹泡泡的过程、泡泡的樣子、吹泡泡的感受写得淋漓尽致的。学完本课后也让学生玩一玩吹泡泡的游戏,并把自己是怎么玩的写一写。这样老师的教学没局限于教材表面,引导学生从更深层的意蕴去理解教材,用生活这本活书去激活教材,让我们的教材变得有活力,让课堂变得有生机,让学生的习作变得有兴趣和收获。

2.重视仿写

高尔基说过,对初学写作者来说,不在读书和模仿中写些什么,就很难有什么创造。更何况学生优美的语言,表达的技巧都是从书上好文章中来,故在阅读教学中特别重视仿写,如教学S版三年级下册《翠鸟》后,让学生按“外形——鸣声——捕食”的观察顺序写一种自己喜欢的鸟。教学S版四年级上册《争吵》后,又让学生学习文中人物心理活动的写法写写自己曾因某事与同学闹别扭的情景,有的同学写道:“我为什么要吵架?我为什么当时那么冲动?”大家都把自己与同学吵架后悔的心理写得入木三分。这样,既体现了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有机结合,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同时,学生通过仿写练习,进一步复习和掌握了所学知识,并把这种写法运用到实践中去。这是把知识转化为技能的重要环节,也是不断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

3.学会积累

灵感,这是一个不喜欢采访懒汉的客人。——车尔雪夫斯基。学生在写作时常遇到的问题是心中想到了,但笔下却写不出来的尴尬。出现这个问题的根源是学生积累的知识太少,包括字词和写作方法的积累。因此,我认为,在教学中,应在学生读懂文章的基础上指导学生积累。积累的方法很多,我们常用的方式是让学生准备软抄本,可科按写人、写景、状物,等分类积累,也可把自己每天看到的人、事、景积累到本子上,还鼓励学生摘抄书本上学过的,课外看见的经典语句,也可坚持写日记和周记等。每周交流,老师定期改评。中低年级段,我们不防不妨让学生每天用两三个词造句。这样,日积月累,在写作时便可随心所欲地用词句了。当然对于经典语段,教师还应指导理解背诵,将文章分层分段,抓关键链接词,想画面,弄清含义再背诵。最后还可让学生积累名家的经典表达手法。

四、学会表达,写出真情实感

作文,就是用文字把心切给世人看。——张德祥。

要让学生将自己的真情实感,所见所闻用真实的笔触表达出来,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做起。

(一)化难为易

首先让学生写自己亲身经历、感受最深的事,表达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感受,哪怕是错误的,但只要真实就好;学生一开始作文,不要规定写几百字,他会感到很困难。但写几十个字到一百多字的文章是没问题的。于是老师可化难为易,老师还可指导学生对所写文章列提纲。例如:S版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要求写一个人物群体的文章。一开始同学们还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带学生们列了提纲:1.什么是人物群体?2.身边有哪些人物群体?3.想写哪个人物群体?4.这个人物群体有何特点?5.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写(引导学生确定人物群体中有哪些主要人物?抓住人物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的描写来突出人物群体的特点)?6.这些人物中哪些事给你的印象最深?

通过这样问题式的提纲,学生就可以“顺藤摘瓜”、言之有序地进行写作了。

(二)学会批改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句话不是没有道理。尤其是对初学写作的学生,非常重要。可学生写作文总是忽视修改。我是这样做的:1.自我修改。写好作文后,自己反复读,先找出自己读不通,用词不准,不美的地方,用修改符号修改。2.师生面对面地互改,找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读一段,师生改一段,从标点、用词、修辞等方面去改,并把改前改后的文章进行比较,哪个好?怎么变好的?让学生自己总结:用了优美的词语,用了比喻、拟人的修辞,注意抓住了细节描写等。最后同学们互相修改,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

總之,要想让学生养成善观察、好阅读、爱写作。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教师只有因材施教,选择好教法,指导好学法,持之以恒,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J].(实验稿),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2001.

[2]赵祥麟,王承绪.杜威教育论著选[J].1981.

[3]钟书.小学生名师教你写作文.吉林教育出版社,2012.

[4]崔峦.崔峦教阅读与写作.长春出版社,2013.

猜你喜欢

观察生活
巧架练笔桥梁演绎习作精彩
语文,怎样才能吸引你?
如何改变山区学生作文“无米之炊”的现状
浅谈小学数学日记
注重阅读教学的生活性
试论作文素材的积累和整合
让学生写好起步作文的法宝
乌克兰插画家MOLESKA插画的创作特色
小学写作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