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情感朗读

2017-03-25贾建华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3期
关键词:朗读教学小学语文

贾建华

摘 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情感,实现情感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师所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对此,本文首先分析了小学语文教学在朗读方面存在的问题,然后就情感朗读培养的相关方法措施提出了几点建议参考,希望可以对小学语文教师起到一定参考帮助作用。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教学 情感朗读 不足方法措施

朗读在小学语文中就是对课文进行朗声诵读的一个过程,通过朗读,学生可以对课文形成较为专注的阅读,从而实现基本了解课文内容,把握文章大体情感的目的。但是在目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活动往往流于表面,学生没有在其中渗透自身情感,导致对课文的理解感悟并没有达到预期中的效果。所以,需要对朗读教学加强分析,对学生的情感进行培养,实现情感朗读,提高教学效果。

一、当前小学语文教学在朗读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朗读活动形式单一局限

朗读本身虽然是对课文的朗声诵读,但是其可以使用的形式其实是比较多样的,教师可以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朗读形式展开教学。但是,从目前的教学实情来看,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课堂中,朗读环节基本上是以班级齐声朗读和小组齐声朗读这两种形式为主,在形式上非此即彼。长此以往,就让学生失去了朗读的兴趣,在朗读过程中出现声音小、不整齐、没精神等一系列问题,对教学活动不能起到助推作用。

(二)朗读过程缺乏情感融入

朗读虽然是对课文内容的诵读,但是在读的过程中还需要对文章的内容情感进行体会和把握,在体会的基础上奠定感情基调,然后将自身的情感融入其中,达到共鸣的效果,这样的朗读才是最有效的。然而在当前的朗读中,学生基本上没有投入自身情感,不论文中是喜悦还是悲伤,学生的朗读语气和情感表现都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变化。这样的朗读就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既不能在班级内形成一定的教学氛围,也不能让学生对文章内容有所感悟,如此就会阻碍教学的开展进度。

(三)朗读缺少对应的评价

朗读活动从构成上来说属于语文教学的一个环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需要对学生的朗读情况进行评价,比如什么地方不整齐,哪些句子没有流露出情感等等。只有通过教师的合理评价,学生才会认识到自身在朗读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而做出改进,促进朗读水平的提高。但是,目前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对朗读环节的评价比较缺乏,尤其是在情感表现这个方面关注甚少,导致学生朗读情感缺失的问题越发突出,影响到语文教学的整体效果。

二、小学语文教学培养学生情感朗读的策略建议

(一)创设多元化的朗读形式,激发学生朗读兴趣

想要对学生的情感朗读进行培养,首先要让学生对朗读充分兴趣,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朗读环节中,自发表现出自身的情感。首先,教师可以展开接龙朗读的形式,即每个学生读一句,所有学生进行朗读接龙。通过这样一个接龙游戏,可以让全班学生都参与其中,而且学生还可以感受其他学生在朗读过程中的情感表现,进而对照自身的朗读情况做出改进。例如针对《火烧云》进行教学时,对“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可是一转眼就变了,再也找不着了”这几段,就可以让学生接龙朗读,在朗读的过程中将自己想象为观看者,表达出自己的惊喜之情。其次,教师可以优化分角色朗读,创设新的角色反转朗读,即让男学生朗读文中女性角色的段落,让女学生朗读男性角色的段落,并要求在朗读过程中对文中人物的神态、语气进行模仿。比如对于《落花生》这篇课文,就可以让男女学生分别反转角色对父亲、女儿等角色的段落进行朗读。如此,通过反转角色的形式可以迅速激发学生对于朗读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对于学生情感朗读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创设朗读情境展开教学,激发学生内在情感

激发学生内在情感是实现情感朗读的根本所在,而鉴于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大部分学生都比较羞于表露自身情感。所以,教师需要为学生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将学生引入到这样一个情境当中,通过实际体验将自身的情感激发出来,从而在朗读的过程中予以表露。比如,在针对《回声》这篇课文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分角色对课文进行朗读,部分学生扮演小青蛙,部分学生扮演青蛙妈妈,在朗读完成之后,教师就可以创设这样一个情境:小明在半山腰休息,突然放声大喊,很快小明就听见对面有人也在大喊。于是小明又问:“你是谁?”对面山上也传来:“你是谁?”此后不管小明说什么,对面的山上也就传来什么。如果你是小明,你会怎么办呢?通过这样一个情境,引导学生浸入其中,学生通过切身感受,就能体会到回声的奇妙。然后再结合课文中小青蛙的遭遇和青蛙妈妈的解释,学生自然能够理解文中小青蛙的疑惑之情和欢乐之情。由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再次展开朗读,并且要将自己的情感体会融入其中。如此一来,就让学生的朗读更加富有情感。

(三)做好朗读评价与情感指导,加强学生情感把握

小学生由于自身阅历的浅薄,在文章情感把握上很容易出现偏差,不少情况下,因为文章句式表达的关系,学生很可能不能正确把握其情感,进而在朗读过程中出现问题。对此,教师就需要对学生的朗读做好评价,并且加强情感指导,让学生能够在朗读的过程中准确把握文章情感,实现情感朗读。比如,针对《雷锋叔叔,你在哪里》这篇文章进行教学的时候,由于其文体是诗歌,因此在朗读上更要注重对情感的把握。首先,教师先让学生进行一次朗讀,根据学生的朗读情况,分析学生在情感把握上存在的不足。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句展开分析进行情感指导。如对于“沿着长长的小溪,寻找雷锋的足迹”这句,“长长的”表达了寻找雷锋叔叔的艰难,因此在朗读时要表现一定的艰难情感。对于“乘着温暖的春风,我们四处寻觅”这句,其表达了在寻找过程中实现了自身成长,并且感受到了雷锋叔叔的感人精神,所以这里情感表达应该是敬爱、明快的。

三、结束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朗读培养,教师需要对当前存在的问题做出详细而全面的分析,然后结合实际,对朗读方法进行创新,对学生情感进行激发,对朗读做好情感指导。促进学生朗读情感的形成,使情感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入开展。

参考文献:

[1]田金菊.浅谈小学语文朗读教学中的情感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01:55-56.

[2]江松涛.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5,11:201.

[3]顾凤芝.让学生在朗读中入境悟情——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3,03:146+152.

[4]石朝刚.浅谈小学高年级阅读教学中朗读情感的培养[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6,02:72.

猜你喜欢

朗读教学小学语文
优化小学英语朗读教学策略浅谈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语文教学中师生互动语言沟通探析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