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为教研方式和作为教研对象的听评课

2017-03-24

江苏教育 2017年38期
关键词:教与学教研课堂教学

黄 伟

作为教研方式和作为教研对象的听评课

黄 伟

听评课作为最基本的教研方式,毋庸置疑,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听评课,如何听,如何评,都影响着教研活动的成效。如何听,如何评,这不是一个单纯的方法问题,从根本上来说,它是由听评课的性质决定。

听评课;教研方式;教研对象

听评课,是教学工作者对具体的课堂教学进行观摩、研讨的活动,是教师进行课堂研习和教学评价的重要方式,对于提高教学质量、推动教学改革、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无疑具有重要意义。它的核心议题包括三个方面:改善课堂教学、评价课堂教学、研究课堂教学。这三个方面贯穿着一条主线:基于课堂教学—为了课堂教学—回到课堂教学。通常我们习惯用“听课”“评课”来代称,或统称“听评课”。

事实上,对于课堂教学的理解并不限于“听”,它还包括眼睛观察、身心感知。为什么我们会把“听”看得如此重要呢?这与我们的教学文化有关。“教学文化”是个大概念。在这个大概念中,具体表现有二。第一,与教学理念和教学目标有关。教学,就是“传道、授业、解惑”。既如此,什么方式最好呢?口耳相传。知识的获得,最便捷的途径是听讲、记诵。第二,与教学情境和教学条件有关。教学情境是一师对众生,教学内容“教师心中有,学生心中无”,最经济的办法就是讲解。在古代,传播知识主要靠书本,甚至书本也稀有。这样,教师的讲解既代替了书本和资料,又决定了学生的阅读与理解。这就形成了我们的教学文化,自然也就形成了观课议课评课的“听评”文化。我没有对“听评课”进行词源追溯,但我估计,西方很少用“听评课”概念,这背后的原因正是课堂教学文化的源流不同。与“听评课”相近的概念还有“磨课”。所谓磨课,就是集体对某一节课或某一教学内容进行打磨,以达到更高的课堂教学水平。在现实情境中,我们看到,磨课几乎把全部精力投注在如何让教师“上”好这节课上,较少关注学生的学。试想一下,我们在磨课的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研究有多少呢?从“听”到“磨”,无不深刻地反映着我们的课堂文化:一是关注教学中的“传授”,二是“课”的主体是教师。

无论如何,置身于这种传统文化的背景之中,要继承,更要超越。对此,我想以“作为教研方式的听评课和作为研究对象的听评课”为话题谈谈个人的观察和思考。

一、作为教研方式的听评课及其变革

听评课,是最常见的教研方式之一,它对改善课堂教学、助推教师成长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当我们以听评者的身份进入课堂时,理应小心谨慎。当前听评课教研应该关注以下几个问题。

1.加强执教者和听评者的对话。

应该说,我们的听评课教研已经有了很大进步。比如,上完课之后,评课之前,让执教者先说课,说教学设计,说教学得失,这样做无疑可以加深听评者对本节课的印象,便于后面展开深度研讨。但是,听评课的过程,很少看到执教者与听评者之间有深入细致的交流。听评课这种教研方式的最大优势就是“现场性”和“在场性”,执教者与听评者双方都在现场,可以说这是最好的一种行动研究。因此,展开对话,实现双向理解、深度探查尤为重要。但目前的听评课大多是听评者单方面的赞赏、批评,很少对话甚至没有对话。

2.直面真实的课堂。

我们的课堂多有不真实之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学生的学习行为没有真正发生;二是为了迎合某种新潮理念,教师在课堂上热衷走秀,玩新花样;三是课堂教学已是反复排练后的重演,是表演的课堂。这些都不是真正的课堂。而这些课堂却非常时髦,这在很大程度上缘自听评课的误导。听评者进入课堂首先要面对真实的课堂,即摒弃主观之见,看清课堂真正发生了什么;其次,要把课堂教学引导到常态的学习生活中来,杜绝虚假课堂。事实上,听评课中对虚假课堂常常未能严正指明,甚或还有谄媚之声,此种做法实是听评课的失职。

3.关注教与学的连续体和契合度。

近年来,课堂教学观念和实践确有可喜的变化。例如,从“以教为中心”走向“以学为中心”“以学定教”“先学后教”,等等。听评课也在这一教学改革的潮流中转变了关注点,逐渐关注到学生的“学”——尽管这种关注还是形式化的、观念化的。但是,对课堂教学的理解不可偏执,教与学的关键问题不是哪个在先哪个在后,也不是“教为中心”还是“学为中心”,而是形成教与学的连续体,即要解决好如何从教到学——如何引起学、促进学、保障学、实现学,如何从学到教——如何铺路搭桥、适当进入、自然跟进,以及如何实现从教到学或从学到教的有机循环。在这个过程中,二者契合度高、融洽度高的才是好的教学。因此,听评课要超越静态的、单一的观察,要充分关注教与学之间的关联。

二、作为研究对象的听评课及其价值

听评课是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即通过听和评来研究课堂教学。不仅如此,还有另一种研究,即对听评课本身的研究,也可称为听评课的“元研究”。这种元研究是把听评课作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现实意义、科学方法以及价值定位。对听评课的元研究,以下几点值得关注:

1.与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密切联系。

听评课的方式方法和价值取向要与课堂教学改革相联系,因而,研究听评课首先要研究听评课与课堂教学改革的默契度。比如,当我们的课堂已经做到“学生本位”“学为中心”的时候,听评课就应该聚焦于对学生学习状态、学习活动、学习成效的关注。当课堂教学已经发生深刻转变,而听评课的研究还在陈旧的观念和范式中演绎时,这样的研究非但不能引导课堂教学,反而会成为“绊脚石”。在听评课中,我们常常能够看到那些权威状的、行政化的、腐儒式的指手画脚,这恰恰是听评课的大忌。听评课的研究要帮助并引导听评者真正理解课堂、理解教学。

2.充分发挥中小学教育教学主体研究听评课的优势,建立良性的听评者与教学者的互动关系。

中小学一线教师或学校教育教学管理者来研究听评课不仅最便利,而且还有其独特优势。这种优势主要在于他们是“在场者”,而且他们与研究的对象是同伴。因为是“在场者”,他们对问题有情境化体验,能进行现场还原,他们有感同身受的体验感,因此,要发挥这一优势,使听评课研究回到“现场”,针对具体问题展开科学探讨。说到底,学校一线教师和教学管理者研究听评课应该是“行动研究”,这种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帮助教师提升专业发展水平、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而且还能促进课堂教学管理的改善。

3.加强听评课研究的科学性和专题性,提升听评课的专业性和实效性。

长期以来,我们听课评课感性多于理性。固然,听评课不可能完全摒弃价值判断和情感态度,但必须保证客观的观察与公正的评价。用科学的方法去研究听评课才能确保听评课研究的有效性,否则就会陷入泥潭。听评课应以具体问题为先导,不要企图去套一些理论,就某一个真实的问题提出具体的解决办法并落实到实践中,就已经善莫大焉。

G451

A

1005-6009(2017)38-0007-02

黄伟,南京师范大学(南京,210024)课程与教学研究所教授,教育学博士,博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教与学教研课堂教学
楷书的教与学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教与学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欢迎订阅《小学数学教与学》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