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何去何从
2017-03-24陈秀双
陈秀双
摘 要:新课改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对应试教育弊病进行反思的产物,其主要关键词有:素质教育、全面发展、学生主体性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三观教育、校本课程开发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何去何从则需要从以上教育界公认和推广比较广泛的教育实验成果中汲取营养,积极融入新的教学理念,跟随教育改革的浪潮扬帆前进。
关键词:新课改;政治教学;校本课程
新课改是应国内外学者对我国应试教育的批判随之而产生的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要方式、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的的区别于传统教育模式的教育实验和探索。新课改在中小学教育教学中频频成为热词。高中思政课教学改革是高中阶段教育教学改革的排头兵,因此,在新课改浪潮下,高中政治教学在反思以往不足的同时还应借鉴以下模式,并努力去实践。
一、重視校本课程的开发
校本课程,顾名思义即学校根据学情自己组织、设计、开发的适合学生学习的课程。新课程改革重视地方课程的校本化和个性化,对于高中政治教学而言,一方面要借鉴国家课程,大力弘扬以马克思主义为主导的主流意识形态和以社会主义价值观为核心的当代价值追求。另一方面则要根据本地区、本学校的实际情况进行校本课程开发,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以教学效益和学生全面发展为核心。当前,世界各国都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其开发主体是教师,而教师的开发又源自于自身的课堂教学实践,因此,校本课程有很大的实用性,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无论对专家、学校领导还是教师而言,校本课程开发无疑是学校主体性和创造性的体现。
二、使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保障
在教育学的历史上,杜威和赫尔巴特对教师和学生的地位曾作出了不同的回答。赫尔巴特认为:教师是课堂教学的核心,而杜威认为: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到了现代,很多教育家都对二人的观点进行辩证批判,并认为:在教育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居于主导地位,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新课程改革的最大特点之一就是转换以往以“教师说了算”的思维模式,给学生自由表达的权利。高中政治课作为主流意识形态和统治阶级的思想在高中教育教化中的体现,在提倡政治方向正确的同时,也要保证学生应有的权利,给予他们自由表达的“话语权”。
三、重视组织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
当前高中政治教学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或者教学方法多样、难有教学实效性、没有合理利用教学资源、缺乏社会实践等问题,而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则避免了这些弊端。研究性学习、小组合作学习是区别于传统的教师“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的一种课堂教学改革使用最广泛、效果最显著的教学方法。研究性学习以提出问题、团队收集资料、解决问题为主要模式,小组合作学习以小组成员之间的共同合作、讨论和探索为主要思路,其目的都是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学会沟通交流和借鉴。同样,高中政治教学也可以以主题讨论、小组汇报、研究性学习和展示、小组调研等形式展开,既增加了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又能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四、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
重过程即重视学生的转变和情感体验,重视学生对政治课和政治知识的认同感,但是,重视过程并不是不注重结果,过程与结果往往是统一的,好的过程才会有好的结果。重参与即重视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培养,重视学生在思政课中提出不同的见解或者质疑,如讲到我国的民主政治制度时,可以让学生轮流当班委,以增强他们对民主的理解。重体验即重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而不应以说教的枯燥方式去阐述意识形态教育、理想信念培育、“三观”正确树立的这样一门带有很浓的中国味道和说教方式的课程。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是高中政治教学“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式,但是,这只是理念层面的论证,实践层面则需要不断地探索、丰富理论,再用理论指导实践。
五、重视高中政治课的“三观”教育
“三观”即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高中阶段是学生三观塑造趋于成熟和稳定的阶段,同时,学生也会面临较大的选择和困惑,因此,怎么看待挫折、怎么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态、怎么培养学生为社会主义奋斗的信念成为高中政治课的一大重点和难点。教师要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关注学生的学习动态、深入了解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发展。以思政课教学和思政课改革为契机,创新管理方式和培养模式,大力重视学生的“三观”教育。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何去何从固然是高中政治教师所应该思考的问题,但是,更重要的是思考和力行如何在新课改浪潮下紧跟时代步伐,增强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因此,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使学生“主体性”得到充分保障;重视组织研究性、小组合作学习;重过程、重参与、重体验;重视高中政治课的“三观”教育成为高中政治教学变革的重要突破口和实验区。
参考文献:
[1]党键.新课标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新教育时代,2015(11).
[2]马金虎,阿金英.新课改背景下高中政治教学的特点与要求[J].甘肃教育,201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