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水墨永留香”
2017-03-24孙茜
孙茜
【摘要】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使高中学生深入了解喜欢中国画,感悟本民族的绘画艺术美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哲学理念,从而推动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是高中中国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然而,我们大部分学生对国画采取漠视的态度,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本文结合高中生心理特征,分析原因,寻找解决的方法,希望在学生记忆中留下对国画深刻而美好印象,让“水墨永留香”。
【关键词】 青少年心理 国画教学 水墨艺术
【中图分类号】 G633.9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7)01-021-02
中国绘画艺术源远流长,具有深厚的优良传统,依附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和文化理念,融诗、书、画、印为一体,加上所用工具的独特性,形成了特有的艺术风格,在世界美术艺苑中独树一帜,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国之瑰宝和骄傲。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指出“养成对美术终身爱好的情感,丰富生活情趣,选择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理解与尊重世界多元文化。”通过中国画教学,使高中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画、喜欢中国画,感悟本民族的绘画艺术美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和哲学理念,从而推动国画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是高中中国画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
但是本人在进行国画教学的实践中,感受到绝大多数青少年最喜欢的绘画是卡通动漫或者是近几年流行的绘本,对国画采取漠视的态度,甚至还有抵触情绪。现实的情况使我们必须正视其严峻性:长此以往,喜爱国画的人越来越少,会欣赏国画更少,若干年以后没有国民喝彩的国画将如何传承,如何发展……
一、高中生不“爱”国画的原因
解决问题,首先要分析原因,我曾经在398名高中学生中进行过关于“你最喜欢的绘画形式”的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如下:
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出学生绝大多数最喜欢的绘画形式是卡通漫画,选择国画油画的学生很少。主要因为卡通漫画流行度高,能很容易的在小书店和网络或者电视节目中接触到,而国画主要出现在画廊画展、宾馆酒楼,离学生生活圈比较远,还有学生认为国画没有情节故事,也没有绘本精美,没时代感,没亲和感,工具比较难控制等等。
面对这么多问题,高中美术老师该如何做呢?
二、把握学生心理,疏导沟通渠道
“美的教育,是建立一种开阔的和博大的审美意识、创造意识和文化意识,使学生的艺术修养、文化品格、精神意蕴更加健康、完善和完美”。
青少年自我意识很强、渴望被认可被肯定,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把握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尊重他们的选择,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正确引导学生领会中国水墨画的魅力。
我曾经教过一位学生,国画课时,他只带一本漫画书,散漫不羁,对课堂影响极为不好。我以找他借那一本漫画书为借口开始和他沟通,并把话题引向中国近十年动画片之最的《山水情》,该片融入了道家和禅宗的哲学理念,杰出的水墨技法与古琴技艺无不出自大家之手,折服無数中外人士。我还和他就中国水墨动漫的优缺点展开了一场小小的争论,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关注和参与。此后,这位同学开始认真地学习水墨画,并主动告诉我,他觉得水墨动漫虽然没有现在流行的漫画书情节那么好看,但是也挺“特别”的,他会继续关注。最后我们达成共识,卡通漫画和国画并不矛盾,喜欢卡通漫画的同时也可以热爱我们民族绘画艺术的瑰宝。虽然他还没有立即“热爱上”国画,但我认为这也是个很好的开始!由此可见,对高中生的艺术兴趣教育要注疏导重沟通,才能事倍功半。
这是个别教育成功的案例,而美术教师还需要面对一个班、一个年级的教学,学生又有着个性差异,如何通过高中国画课“让水墨永留香”,我们还要更深入的思考。
三、循循善诱,让墨香轻送
近几年我在教学实践中,反复思考实验,找到了比较行之有效的激发学生研习国画兴趣的几点小方法:
1.利用大众文化传播模式介绍时尚的水墨艺术(间接引路法)
“大众文化在青少年的群体中是以时尚的方式进行着演绎。时尚是一种群众性的社会心理现象,表现为一定时期社会上或一个群体中普遍流行的某种生活方式或行为模式,是众多人相互影响、迅速普及的结果”。
青少年偏爱流行文化是因为他们“最积极、最有生机、最少保守思想”,他们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意识和追逐时尚的心态”。很多高中生认为“中国画国画已经OUT了,没新潮感,不够时尚”,因此排斥漠视水墨艺术。其实正是因为不了解国画艺术,青少年们对很多在流行时尚产业中出现的水墨艺术元素不敏感。如中央电视台著名的水墨广告(图1)、李宁品牌水墨广告系列(图2)、水墨服装设计(图3)等等,这些例子正体现了大众时尚文化与传统绘画艺术的完美融合,水墨艺术正以更新更潮流的姿态展现在我们的生活中。从这一角度切入国画教学对激发学生学习国画的兴趣,改变学生对国画的固有看法是很有效的。
在问卷调查中,学生对这类水墨艺术作品的反应如下:
由此可见,利用大众大众文化传播模式介绍时尚的水墨艺术对调动学生学习国画的热情是起到了积极作用的。当然,这样的推广形式与让学生接触原汁原味的国画精品有一定的距离,但是,不妨先间接引路,让学生不排斥,有兴趣,随着学习的深入,相信种大众流行文化的群众基础将会蜕变为理性的,主流文化的根基。
2.荟萃精英,创建典型群体(典型感染法)
“群体中的成员对各种问题和发生的事件都保持共同的认识和评价,这就是群体的认同感。群体中典型成员可亲、可敬、可学,更能激发起人们心中的认同感,一个群体的认同感往往是互相影响、潜移默化的。”
中国画家乐于在画内题写诗文并加盖印章,使诗、书、画、印融为一体。历来国画大师几乎同时是书法家和诗文家。对于现代高中生而言,要一个人完成一幅完整的水墨画是很难的,当学生发现这一点的时候,往往会产生消极情绪,影响学习热情。
很偶然的机会,在某班的国画课上,周楚瑶同学有一定的国画基础,她刚好完成了一副颇为满意的写意山水,同学们纷纷喝彩,但是周同学书法水平一般,她迟迟不愿下笔题字,很怕破壞画面整体美感,有同学推荐该班书法特长生朱慈容同学代为题字,还叫来语文科代帮忙匹配诗句,于是三人合作完成了一幅完整而优秀的国画作业,我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悬挂在美术室,其他同学也争相模仿,兴奋地请书法较好的同学题字,为了让字画水平相当,很多同学画了一遍又一遍,期望自己也能拥有一幅同样完整而优秀的国画作品,这节国画课学生都很有热情,效果特别好。我受到启发,把这一合作方式推广到其他班,一时间在校园掀起了一阵国画风,纷纷研究起国画的章法、风格、意境。
虽然这样一来,学生的作业非独力完成,但我认为对于从小用硬笔的高中学生而言,是否能独立完成一幅优秀的国画作业固然重要的,但是他能在高中生涯中和同学一起经历了一次对国画艺术热情的投入同样很重要,在若干年之后他会微笑的回想起当年的国画作业是谁帮我提了字,是谁教我用橡皮刻的印章,我画的是……
这个案例让我重新审视课堂的教学,如果我们充分运用从众心理与认同感去引导学生的学习,能引发学生追逐学习国画的潮流,并把他们导向主流文化,那就真正达到让“水墨留香”的目的了。
3.感受国画精髓,以情带笔(情感宣泄法)
“青少年由于生理变化快、学习任务重、阅历变丰富的原因,容易情绪波动,又不善于控制,常常喜怒皆形于色,便显得情绪忽高忽低,特别不稳定了,寻找调控情绪的方法和宣泄情绪的途径就尤为重要。”
国画讲究“外师造化,中得心缘”,笔墨描绘的是“造化”,即自然万物,实则是表达画家“心缘”,即内心世界。所谓“天人合一,情景交融”“借物抒情,托物言志”也是这个意思。
在国画练习教学中,临摹之余,应适当引导渴望创新、追求个性的青少年运用墨色的交融和丰富的笔法进行国画创作,使学生感受到国画乐趣同时,表达自己丰富的内心情感。我曾上过一节水墨意象创作课,请学生参考向日葵照片,创作一幅带有情感的国画向日葵,学生非常有兴趣,画出了坚强的葵(图4)、苦闷的葵(图5)、快乐的葵(图6)等等效果不错的国画创作,虽然技法还很稚嫩,但情感是真实的,学生找到了一种情感表达和宣泄的途径。
学生小夏说:“当我很心烦的时候,随手画一幅能表达我心情的水墨画,能让我平静下来,好像那些不好的情绪都跑到纸上去了。”
学生小宇说:“我投入的带着情感去创作时,我真的觉得我领悟到国画的魅力了所在了!那种不求形似的意境是卡通漫画无法达到的艺术高度呀!”
体验国画创作,学生能真正体会国画的精髓,同时也体会到以情作画的妙处,找到调控情绪,宣泄情感的新途径,相信这样的体验是终身难忘的!
中国画有着漫长的历史和宏大精深的传统,它以“技”论“道”的艺术魅力是任何一个西方画派所无法比拟的,作为高中美术教师不需要把每位学生培养成国画家,但是为水墨艺术培养较高素质的鉴赏者和兴趣爱好者是责无旁贷的!希望通过不断的努力能让更多的青少年爱上国画,一代一代让“水墨永留香”。
[ 参 考 文 献 ]
[1]《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教师读本》编委会.
[2]罗少淳.《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解读》.
[3]王顺安.《大众文化的传播与青少年成长》.
[4]丁宁《美术心理学》.
[5]王尔田.《漫谈中国画的欣赏》.
[6]谷中魁,曹竑楠.《浅析国画的美感与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