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青春期教育”的初中科学教材编排探讨
——以“新生命的诞生·走向成熟”为例

2017-03-23张灿永浙江省新昌县沃西中学浙江绍兴312500

中学生物学 2017年10期
关键词:性心理科学教材

张灿永 (浙江省新昌县沃西中学 浙江绍兴 312500)

基于“青春期教育”的初中科学教材编排探讨
——以“新生命的诞生·走向成熟”为例

张灿永 (浙江省新昌县沃西中学 浙江绍兴 312500)

青春期是儿童逐渐发育为成人的过渡时期。女孩的青春期一般为11~17岁,男孩的青春期一般为13~19岁。在这个阶段,青少年生理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器官组织处于生长发育的突增之中,表现为各内脏器官如心、脑、肺、肝脏功能趋向成熟,其中最大的变化是生殖器官的发育和成熟并伴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与此同时,青少年的心理(智能、个性等方面)也随之发生一系列的变化。心理学家将这个时期称为“暴风雨时期”或“危险期”。而义务教育阶段五年级~九年级的学生恰好处在青春期发育的关键时间范围内,大量学生已悄然进入性成熟期,此时理应有与之相适应的青春期教育课程来正确引导学生度过这个不平凡的人生阶段。

1 青春期教育滞后:性成熟提前,社会性滞后

目前义务教育小学阶段科学的青春期教育栏目基本为真空状态,把青春期教育纳入日常教育体系的小学寥寥无几。大多数小学在5~6年级时,以班主任针对女生进行碎片化讲解为主的性健康教育模式,加上在家庭教育方面父母对性教育基本闭口不谈的现象,更加造成了学生对自身性知识的普遍缺乏。很多任课教师或家长实行的是“鸵鸟教育”,谈性色变,这也直接导致了学生心理上对性更有了神秘感和想进一步了解的好奇心。有些家长甚至把“性教育”与“贞洁教育”等同起来,这更加剧了青少年对于青春期教育的畸形认识。由于营养、医疗等方面的原因,学生性生理发育由迟缓变为超前;加上大众媒体、影视文字作品的影响,学生性意识由封闭趋向开放,这使得性成熟前倾和社会性成熟滞后的矛盾冲突日益明显。据不完全调查发现,大多数青春期学生倾向于通过学校开设相关课程而获得科学全面健康的青春期性知识。因此,为了更好地解答学生所面临的性困惑,帮助他们顺利平稳地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教育者有必要创设有效的条件进行性健康教育。

2 科学教材编排的缺陷:时间上滞后,内容上偏少

浙江版科学教材虽然顺应了适龄学生青春期教育的现实需要,但还存在一些问题。下面以七年级下册“新生命的诞生”“走向成熟”两节内容为例来讨论这个问题。

2.1 编排时间滞后

“新生命的诞生”一节涉及男女生殖系统、受精与妊娠、胚胎发育、分娩和养育等4块内容,共2个课时。而另外一节“走向成熟”涉及人的生长发育、青春期的发育、青春期的身心健康、衰老和死亡等4个知识点,共1个课时。编者把两节内容合计3个课时编排在七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一节和第二节,此时学生平均年龄已经超过12周岁,接近13周岁,与当下青少年性成熟提前的现状相比较,已经显得太滞后了。此时的“事后补救”式教育已丧失了最佳教育时机。

2.2 教学内容偏少

综观初中义务教育浙江版科学课程6册的内容,仅仅在七年级下册有关于青春期教育的教学内容,其余5册的同类内容完全为空白,青春期教育教学内容约占三学年总课时的0.5%。这是不太符合适龄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的,不同学段、不同年龄会伴随出现不同的性心理和性困惑,在不同学段编写不同的青春期教育内容是十分必要的。七年级下册“新生命的诞生”、“走向成熟”两节内容的课时安排仅仅为3课时,从男女生殖系统到衰老和死亡合计8个知识点,其中青春期的身心健康内容明显过少,女生月经周期的各个时期、避孕药的作用机理等内容在教材中不曾提及过,因而远远满足不了学生的实际需要。

3 科学教材改编的建议:编排上提前,篇幅上增加

3.1 编排提前

为了顺应学生身心发展的现实需要,让学生能够在一踏进初中校园时就马上接受对应的青春期教育,建议把七年级下册“新生命的诞生”“走向成熟”两节内容提前编排到七年级上册。从七年级上册内容的教材编排来看,第一章是科学入门,属于学科起始教育,主要介绍科学课程的科学概念、基本学法、基本工具等,不宜插入这部分内容。第二章节介绍生命科学的基本概念、动植物基本内容,在教材讲解细胞、组织、系统后,再直接融入这部分内容,即编排在第二章第三节后,另外成一节即第四节“新生命的诞生·走向成熟”,或者这一节直接命名为“生命的诞生与成熟”,设立 5~6 课时,其后的 4、5、6 三节依次变更为 5、6、7 三节。如此安排,至少可以使学生提前4~5个月时间接受相应的青春期教育。

3.2 内容增加

教学内容安排由原来3课时增加至5课时,在男女生殖系统、受精与妊娠、胚胎发育、分娩和养育等4个知识点后有必要增加“女生月经周期的各个时期、避孕药的作用机理、优生优育”等内容。这就使得知识体系前后比较连贯完整,也与当今婚前性行为、堕胎现象泛滥成灾、急需普及这方面的知识等现象相符。“青春期的身心健康”这个知识点需要从性心理和性生理方面进一步加以完善和深化,教材不能停留在短短几句话的描述上,如此安排在课时上可增加大约2课时。

3.3 校本拓展

为了开辟课堂内外两个学习阵地,弥补课时、人手的不足等矛盾,可以开发校本课程来解决这个矛盾。校本课程在坚持教材整体结构体系的原则下,分学段、分类型来进行编写。七年级可以编写《青春期少男少女保健知识读本》,八年级可以编写《青春期心理健康探讨》,九年级则可以编写《青春期与人生导航读本》,课时合计约为25课时。授课方式可以为班级集体讲授、个别谈心、个体咨询等,互动方式可以是QQ、微信、书信往来、校园宣传栏目、同伴交流等。在教师具备一定的心理学知识,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的基础上,同时开展不同形式的性心理咨询活动。如建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小信箱与心理活动室,主动与学生拉近距离,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使他们十分愿意向教师倾诉自己的各种性困惑。另外,教师应增强有关性心理知识的背景,这样对引起学生困惑的有关生理问题才能给予比较系统的解释。这些措施旨在第一时间解决学生的困惑,切实提升学生的幸福感,从而增加其对科学课程的认同感。

4 实践与反思

青春期性教育目标是一个综合的、全面的目标,努力解决性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之间的矛盾,力图将人的性纳入社会制约和道德制约的轨道,完成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性保护均健康发展的目标。目前青春期学生的思想十分活跃,处于一个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形成阶段,他们从不同的渠道接受到的不同道德规范会产生不同的道德理念。教师把握好这个时期的性知识教育,不仅使受教育者个人终生受益,而且对整个社会的文明与发展都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在初中阶段开展青春期性健康教育已成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目前学校开设的初中科学课程可以利用其独有的学科优势,从性生理、性心理、性道德及性卫生保健等方面进行渗透教学,为帮助学生保持性生理和性心理的健康奠定基础。因此,科学课程中的青春期性教育内容的编写始终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没有最好的教材,只有更好的教材。“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能最大限度满足受教育者现实需要的教材才是最好的教材。但是,现有教材在编写和建设时,客观上受到指导性课时、编撰者知识水平、教材篇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加上教育对象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教材的适切性、实用性、科学性将会越来越受到学生的挑战。“以学定教,学为中心”的教学前提是有更加合适的教材来进行教学。当然,教材是文本式的死板的纸质的文字图像材料,要让文本式内容变为动态的师生体验式的灵动鲜活的教学内容,势必要经过教师的加工、调整、删减、整合等多种方式的处理,此过程集中体现着教师的教学智慧和学科素养,因而教师仍然是教学过程的主导因素。

[1] 李增庆.青春期科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2] 盛群力等.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397-399.

[3] 陈菊.初中科学课程理念与实施[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5] 方红峰.论初中《科学》课程教材的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02(10).

文件编号:1003-7586(2017)10-0063-02

猜你喜欢

性心理科学教材
心理护理对肿瘤介入治疗患者生存质量及负性心理状态的影响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教材精读
认知性心理护理在老年抑郁症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科学大爆炸
科学
初中生性敏感问题及对策研究
在校大学生恋爱心理与性心理调查分析——以西藏大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