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存异伦理的宋词英译策略研究
——以朱纯深英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

2017-03-23周闪闪郭继东

关键词:宋词英译译者

周闪闪,郭继东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118)

基于存异伦理的宋词英译策略研究
——以朱纯深英译《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

周闪闪,郭继东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浙江杭州,310118)

存异伦理作为翻译伦理的分支,要求译者在翻译实践中保留原文的语言文化特征,这对翻译实践及理论研究均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朱纯深是我国著名的翻译学者,英译的宋词具有较高的探究赏析价值。以存异伦理为依据,以朱纯深英译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考察存异伦理在宋词英译策略和方法上的体现,以期进一步说明在从事典籍英译的过程中,合理遵循存异伦理的重要性。

存异伦理;宋词英译;翻译策略

一、引言

作为翻译伦理的分支,存异伦理自产生以来,就受到广大翻译工作者的重视,在翻译理论与实践的舞台中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从近两年存异伦理在国内外翻译领域中的活跃程度,可以更加证实这一观点。那么,如何将这一理论有效地运用到翻译实践中去,便成为译者及翻译理论学者的重要任务之一。

朱纯深作为我国著名学者,长年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加之自身丰富的经验,实践成果颇丰。他的译作不仅用语准确、自然流畅,而且在完整地保存原文信息的前提下,符合目的语的语言习惯,具有新奇和简约的特点;在宋词的英译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此外,他还会悉心地记录并分享自己的翻译历程和心得,供其他翻译学者进行讨论和参考,这也为本文作者对其宋词英译作品的研究提供了方便。

但是,现有的学术成果基本上都是从译本对比的角度对朱纯深的散文译作进行研究与探讨,对其宋词英译作品的研究并不多见。因此本文将结合存异伦理,通过例证来讨论朱纯深在英译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1]的过程中对翻译策略的抉择与遵循,以阐述存异伦理对翻译实践的深刻影响。

二、翻译伦理中的存异伦理

存异伦理作为翻译伦理的分支,是从翻译伦理学衍生而来的。翻译伦理主要是探讨在实践活动中翻译与伦理之间的关系,即从伦理学视野对翻译进行关注和研究。[2]存异伦理的提出者是意裔美国学者韦努蒂,他从后殖民主义角度出发,在继承和汲取贝尔曼、施莱尔马赫等人观点的基础上,主张建立一种尊重不同国家语言和文化差异的翻译伦理,即“存异伦理”。[3]该理论是指在翻译活动中通过“异化”的方式,来表现原文本中与目标语不同的语言和文化,让这些差异在译文中得以体现,从而实现保护世界文化多样性的可能,同时也达到丰富目的语文化多元性的目的。韦努蒂的翻译理论主要划分为两大阶段,早期的“求同”和本文中的“存异”伦理,他的理论大都是从这两个角度对翻译中的伦理问题展开探究。“求同伦理”是要求译者在翻译实践中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本文的理论指导“存异伦理”则是要求译者在遵从原文规范的基础上,保存原文用词语言等的特点,使读者通过阅读译文对源文本的文化背景知识进行了解,从而促进世界文化的多元发展。

近些年,国内学者对韦氏的伦理十分感兴趣,因此对这一理论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我国学者郭建中认为存异伦理是指“在译文中表达对外语文本和外国文化的一种道德态度”。韦努蒂追求的差异伦理,是通过翻译来表达对外国文化的尊重。[4]46张景华出版的《翻译伦理:韦努蒂翻译思想研究》一书,详细地解析了韦努蒂的翻译思想以及存异伦理的产生和发展,并且指出其翻译理论的不足,对本文作者对存异伦理的研究起到重要的启发作用。[5]许宏在《翻译存异伦理研究》一书中,站在中国语境的视角对西方翻译伦理观进行解析。以中国的文学翻译为背景,探讨中国文学翻译中存异伦理的状况,这是运用西方理论来研究中国实际问题的典型案例,讨论存异伦理在该语境下的意义,[6]为本文写作提供了许多借鉴。

在汉译英的过程中,译文中存异伦理主要通过翻译策略与技巧来体现,其中包括直译法、音译法、加注法、归化异化以及剩余话语策略等。

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英译的存异策略

翻译中的存异伦理实际上是要求译者通过传播译文中的差异因素来促使目的语的读者了解其他民族对本民族文化的切实观点;因此,译者必须恰当地处理翻译中涉及的两种语言和文化之间的权力关系,将原文本文化的政治权力摆在较为优先的位置。[7]韦氏存异伦理的根本宗旨是提倡保护弱视文化,使之在以欧美文化为主导的世界舞台中占有一席之地。虽然中国的传统文化源远流长,但是由于汉文字的书写和发音与拉丁语系文字之间有着巨大的差异,这阻碍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因此必须借助翻译这一媒介。那么作为译员,就肩负着传播祖国优秀文化的使命。在中国文学史上,宋词与唐诗齐名,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正如前文介绍,朱纯深在宋词翻译方面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造诣颇深。本文选取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英译本是他在异国留学时,因思念家乡和亲人所译。译文中涉及的诸多翻译策略与技巧,与韦努蒂的存异伦理所倡导的翻译方法均有不谋而合之处,下文将进行探讨。

(一)直接翻译策略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我国宋代大文豪苏轼在1076年中秋之际所作。整首词以月起兴,围绕佳节时刻的明月展开对人生的思考,流露出对亲人浓浓的思念。在翻译实践中,翻译工作者最常采用的两种方法是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和意译(free translation)。而存异伦理的要求是译文在形式、内容和用词等多个方面忠实于原文,使读者通过译文吸收外来新文化,了解异域风情,这与直接翻译法的内涵异曲同工。所谓的直译是指在传达原文意思的基础上,使译文的表达形式和句法结构最大程度地与原文保持一致;能完全对等的就完全对等,否则要尽力保证大致对等。且直接翻译策略不但要求表达原文的内容,而且保持原文形式上的特点,使译文达到“神”“形”兼备的效果。因此,遵循这种方法对于中国古诗词的翻译尤为重要。翻译诗词最基本的一点就是文体格式区别于散文及其他文体,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应尽力保证外形上的差异。纵观译文,朱纯深完全遵循了这一点,让译文读者拿到文本时就明白自己阅读的是诗歌体裁而非其他。此外,译者还将原词前的小序一字不落地翻译出来,详细地为译文读者交代了作词的背景信息。再细究到用词,译文中大量词汇也都采用了直译的方法。

例1.“我欲乘风归去”

“I wish to ride the wind and return there”

此句的翻译完全符合直译法,尤其对动词的翻译堪称典范。本句中有三个动词:“欲”表达的是“想要”的意思,译者将其译为“wish”,既能表达“欲望,想要”的意思,结合上下文又能体现原词作者这种想法的缥缈性,符合原文语境;“ride the wind”在英语中属于固定搭配,“ride”用得恰到好处,首先词性与中文“乘”保持一致;其次给读者强烈的画面感;最后一个动词“归”,朱纯深直接将其译为“return”,简单直白、通俗易懂。

例2.“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Nonetheless,may all of us remain long in this world,and share the immortal moon even though thousands of miles apart”

在电网的发展过程当中,智能电网必然是未来电网的发展趋势,因为智能电网有着非常多传统电网所没有的优势,让电网的性能能够更加的强大和安全可靠。随着智能电网技术的不断提高,继电保护技术的发展也相当的迅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继电保护装置越来越多的应用范围以及功能可以让智能电网的发展更加的快速。

该句属于千古佳句,流传至今,透露出词人丰富的精神世界,表达了对亲人的美好祝愿和对自我的勉励;朱纯深将这两句处理得恰到好处,“但愿人长久”原意是“祈愿亲朋好友健康长寿”,译文中的“may”表达出原作者忠心为亲人“祈祷、祝愿”的情感;“婵娟”原意是“美好的事物”,这里意指“嫦娥”,也代指“明月”,译者妙用“immortal moon”是极好的:“immortal”的意思是“长生不老的、不朽的”,不仅符合原文的意境,而且为译文增添了一抹东方神话的传奇色彩,耐人寻味;动词“share”译得十分贴切,刻画出“一轮明月,世人共享”的画面;“apart”则表现出与亲人分离,无法团聚的场景,与前文的“千里”相呼应,凸显全词忧伤的基调。分析可见,译者采用直译的方式,对原文进行字字对仗地翻译,极大地保留了原词的韵味。

(二)忠实原文与归化译文的统一

存异伦理的核心理念是提倡保护边缘文化,尊重差异,追求文化的多样性。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翻译中必须要采用异化的翻译方式而完全避免归化的手段。实际上,在翻译活动中,作为翻译手段异化和归化是相互交融的,也就是说译者可以通过合理的归化翻译方法来达到译文存异的效果。[8]正因如此,韦努蒂后来又提出了“因地制宜伦理”。朱纯深通过归化的翻译方法对个别词汇进行翻译,使译文更加通俗易懂,便于译文读者接受,努力发扬中国古典文化,与韦氏的存异理念相符。

例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How often can we have such a glorious moon?Raising my goblet,I put the question to Heaven.”

原词具有浓厚的中国文学色彩,其中“青天”是古诗词中常用的意象,但是该如何将这一词语介绍给不谙中国文化的外国读者呢?译者朱纯深在此巧妙地采用归化的翻译方式,将其译为“Heaven”。这样译的好处在于:一方面,“青天”在英文中事实上并不能找到意义完全对等的单词;另一方面,“heaven”一词在英语文化中指的是“上帝、老天爷”的意思,带有宗教信仰色彩,便于以英语为母语的译文读者领会原文的意思。

例4.“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Hovering round my chamber,sidling through my gate,a witness to my sleepless night.”

(三)剩余话语策略

为了打破本土文学正统,保留原文本的语言特色,抵制以英美主流文化价值观对弱视文化的压制,韦努蒂呼吁采用抵抗式翻译方法进行翻译,让读者真正接触乃至接受他者的价值观,在语言上则采用边缘的“剩余话语”(remainder)来体现这种文化他性;所谓剩余话语,是指培育一种异质的话语,将标准方言和文学正统朝着相对而言充满异国情调的领域开放,从而使源语言文化释放(release)出陌生化的剩余。[9]韦努蒂后来还提出实现释放的具体途径:好的翻译是指少数族语言的翻译(Good translation is minoritizing.),因为少数族语言的翻译能通过培育异质话语、切入标准方言与文学经典来释放语言剩余。[10]而相对英语而言,汉语则属于少数族语言。原词中涉及的古汉语及用词,在译文读者的知识领域是陌生的、不常见的。因此,朱纯深采用了类似于存异伦理中的“剩余话语”翻译策略,使译文达到良好的效果。

例5.“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Which year is it tonight,in your celestial palaces?”

朱纯深在译文中,除了地道地用“tonight”将“今夕”简练地翻译出来外,还将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天上宫阙”译为“celestial palace”,一方面译文保留原文的字面意思,存原文之异;另一方面,中国古代盛行鬼神之说,“celestial”本意指的是“天空的、天上的”,也有“神仙”之意,释放了原词的文化色彩。所以译者采用的翻译技巧与剩余话语策略基本一致,即在译文中采用了目的语读者并不熟悉的搭配方式,不仅保留了源语言特有的背景文化色彩,而且能引起译文读者对原词创作背景的兴趣,产生想要进一步了解中国古典文化的念头,有利于文化的对外传播。

例6.“高处不胜寒”

“by the unbearable cold that must prevail at the height”

此句的翻译亦是绝妙。这句译文首先完整地表达出了原句的意思,除了巧用“unbearable cold”来翻译“不胜寒”奠定全句的否定意思外,动词“prevail”更是一语双关,既表现出高耸九天的寒冷,又能体现词人因仕途的不得志而产生些许消极避世的心态。在这里,译者并没有采取意译的方法使译文完全符合目标语的语言文化习惯,而是利用这些单词和表达方式,展示了不一样的中国文化,使读者了解到字面之外的深层意境。这些都或多或少地折射出剩余话语的深层含义,即在译入语文化中,译本通过使用一组形式和主题的阐释项重构源文本,进而完成对其中一种解读的铭写。[11]当然,读者只有在了解原词的创作背景和词人坎坷的人生经历基础上,才能体会到译者的良苦用心,因此译文通过用陌生的组词方式来勾起读者的好奇心。这在某种程度上而言,对读者价值观有一定的冲击,有利于中国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的推广。

作为我国优秀的翻译工作者,朱纯深翻译出版的宋词大多都具有较高的赏析和研究价值。本文以存异伦理为理论指导,从直接翻译法、归化与异化和剩余话语三个层面,以英译苏轼宋词《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例,探讨了朱纯深在宋词英译过程中遵循的翻译策略与方法,并且阐述了采用这些方法产生的各方面好处。作为翻译理论,存异伦理对于翻译理论研究和实践活动都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但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局限性,存异伦理本身仍存在绝对性,正如韦努蒂自己后来提出的“因地制宜伦理”一般,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汲取其他优秀合理的建议之后,通过多次翻译实践的检验,理论自身也在不断地更新和完善。故而要辩证地看待存异伦理,真正地实现理论指导实践的积极作用。

[1]朱纯深.宋词英译(1)[J].中国翻译,2002(2):94.

[2]彭萍.伦理视角下的中国传统翻译活动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

[3]VenutiLawrence.The Scandals of Translation:Towards an Ethics of Difference[M].London & New Nork:Routledge,1998.

[4]郭建中.韦努蒂访谈录[J].中国翻译,2008(3).

[5]张景华.翻译伦理:韦努蒂翻译思想研究[M].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9.

[6]许宏.翻译存异伦理研究以中国的又学翻译为背景[M].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

[7]Shamma Tarek.The Exotic Dimension of Foreignizing Strategies:Burton’s Translation of the Arabian Nights[J].The Translator,2005(1):51-67.

[8]袁晓亮.化同:求异翻译伦理效果的实现途径[J].英语广场,2016(9):51-52.

[9]王东风.韦努蒂与鲁迅异化翻译观比较[J].中国翻译,2008(2):5-10.

[10]Venuti Lawrence.The Translator's Invisibility:A History of Translation[M].London:Routledge,1995.

[11]VenutiLaurence.Translation Changes Everything[M].Abing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13.

H059

A

浙江省社科规划课题(16NDJC047YB)

周闪闪(1993-),女,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翻译理论与实践。郭继东(1969-),男,教授,研究方向为应用语言学和翻译理论。

猜你喜欢

宋词英译译者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译者的适应与选择
半小时漫画宋词
摘要英译
半小时漫画宋词
摘要英译
品读宋词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论新闻翻译中的译者主体性
宋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