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及途径研究
2017-03-23庄丽娜刘珏含邹晓红
庄丽娜,刘珏含,邹晓红
(长春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2)
中国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及途径研究
庄丽娜,刘珏含,邹晓红
(长春理工大学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所,吉林长春,130022)
中国青年阶层是我国社会事业人才储备的重要力量,而如何让当今的中国青年真正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探索和寻求一条能让社会核心价值观真正内化为自身价值体系和行为规范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是当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领域所面临的难点问题。因此围绕如何能让中国当代青年更好地认同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采取的方法和途径等重点展开论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方法;途径
一、引言
2006年10月,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明确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并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党的十八大也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价值体系中最基础、最核心的价值观念,是社会主义社会科学发展的价值导向,是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价值内核,是对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价值升华和高度概括。[1]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提到:面对世界的深刻复杂变化,面对信息时代各种思潮的相互激荡,面对纷繁多变、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社会现象,面对学业、情感、职业选择等多方面的考量,一时有些疑惑、彷徨、失落,是正常的人生经历。关键是要学会思考、善于分析、正确抉择,做到稳重自持、从容自信、坚定自励。要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了这把总钥匙,再来看看社会万象、人生历程,一切是非、正误、主次,一切真假、善恶、美丑,自然就洞若观火、清澈明了,自然就能作出正确判断、作出正确选择。正所谓“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2]。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于广大青年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当代的五四精神,努力承担实现中华复兴和实现中国梦,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理论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国社会主义科学发展的价值导向,中国当代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可、接受和践行必须要经历一个内化的过程。如何引导中国当代青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体系,使中国青年能真正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索和寻求一条适合中国青年人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及外化途径和方法,则显得格外重要。
二、中国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存在的问题
(一)多元文化发展对中国青年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造成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西方多种意识形态如新自由主义、享乐主义等通过互联网快速传播和渗透到中国,而这些意识形态对理论根基弱、文化辨识能力差、世界观和价值观还处于形成阶段的中国青年来说,极易造成思想上的动荡和混乱;与此同时,互联网的发展、虚拟文化的蔓延也容易让青年在现实中迷失,从而影响青年人对民族、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意识,也影响当代青年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和理解。
(二)社会变革带来的负面影响对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带来冲击
改革开放带来了经济的不断发展,但也引起了深刻的社会变革,一些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变化。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官僚主义抬头,过去一些不健康的、落后的生活方式、价值观重新泛滥,使整个社会风气下滑,诚信缺失、个人理性不足等问题突显,对当代青年树立健康正确的价值观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和影响。因此,当代社会急需建立一套科学、系统的价值观供当代青年来学习。[3]
(三)学校单一的宣传教育手段已不能满足青年人群的认识需要
我国的核心价值观不是主观臆想的,而是来源于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但由于学校在宣传教育方法上单一,对核心价值观的宣讲只能流于字里行间、官方文件,而不能直接解决人民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因此,其主流价值观的调节及引导作用就难以有效发挥,同时其较强的理论性也难免会让青年人群产生距离感和晦涩感。与此同时,核心价值观在当前“实用主义”、“利益优先”等原则的冲击下,因其理论具有的长远性和当代青年人群日常生活的实用性之间产生的冲突,也造成核心价值观面临着边缘化的危险。[4]
三、中国青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及途径
(一)中国青年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方法
1.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将“社会价值”转化为“校园价值”
要想让中国的青年人群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校园。前提就是校园要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学校要充分运用校园的各种传统媒体及微信、微博、网络媒介、“易班”、自创APP等新型媒体,全方位地宣传核心价值观,并能将核心价值观通过各种形式和内容的创新转化为“校园价值”,不断扩大核心价值观传播范围和影响力,让每个青年大学生都能知道核心价值观,并引导青年大学生用核心价值观的标准规范自身的思想及行为,使每个青年人都能健康、积极地生活和学习。[5]
2.扩宽引导渠道,将“社会大主题”转化为“身边小人物”
对青年人群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要通过多种形式的活动向青年人群渗透,加强对中国青年人群的学习引导。对于尚在学校学习的青年人群,可以通过开展志愿者活动、社区服务、DV大赛、专家报告等各种形式的活动加以引导,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第一课堂延伸到第二课堂,从而让青年群体通过亲身体验增强核心价值观的说服力和感召力,从原来的“无所谓”、“漠不关心”转化为“有意识的”、“主动的”“积极参与”的态度,将核心价值观从“书面文字”转化为青年人的“心中文字”,为以后真正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3.强化榜样作用,将“大道理”转化为“小故事”
榜样作为一种人格力量,它通过深入剖析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将“核心价值观”所要表达的“大道理”通过一个一个的“小故事”转述给青年人,让青年人懂得了“诚信”、“友善”、“感恩”、“慈善”的力量,从而在实际生活中指引青年人要像榜样人物一样处理问题,修正自身的问题和日常行为,对进一步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感召和教育意义都有重要作用。
4.通过以小见大,来增强内化效果
首先,在生活实践中,注重以“小善”弘扬价值观念。在青年的日常生活实践中,就要引导他们在践行“小善”中弘扬价值观念。这些实践包括了青年日常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小到遵守学校的校纪校规,大到在大是大非面前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等等,通过多种形式的实践活动认同并践行核心价值观。
其次,在生活方式上,能借“小事”体现价值取向。从青年人的消费观、择友观、生活观、就业观入手,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来增强价值观认同的互动,让核心价值观融入到生活中的各种小事中,从而促进核心价值观能真正地被青年人接受、内化。
最后,在行为准则上,能在“小处”形成价值影响。正确地引导青年严格遵守社会规则及校内各项规章制度,树立“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的意识;在学习各种理论知识及专业技能时,能体会“敬业、诚信、友善”的积极意义;在涉及到国家、社会等大局方面,能弘扬“爱国”精神,并努力将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在生活中的“小处”,将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准则转变为中国青年的理想信念。
(二)促使中国青年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
1.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进学校的“理论课堂”
首先要以思想政治课为抓手,改革现有的教学和教材体系,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融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中,从外部“灌输”到青年的头脑,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感召力。这个过程要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教什么”强调教师要紧密依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从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细化融入,帮助中国当代青年树立“爱国”、“敬业”、“诚信”和“友善”等价值观念。“怎么教”则强调教师要运用新的教学方法,依据青年的成长规律,构建适合中国当代青年的“教学模块”,以此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吸引力、感召力,其内容具体可分为理论模块 、实践模块和自学模块等几个方面。与此同时,还要引导学生能结合自身实际和社会问题,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些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的思考,不断提高青年自身的理论研究能力和理论素养。[6]
2.加强社会实践和“体验式”教育
社会实践扩大了青年认知与学习的空间维度,突出了青年的主体地位,通过亲身体验,更容易被中国当代青年所接受和认知。社会实践的形式主要有参观考察、志愿者服务、开展社会调研等形式。通过参观博物馆、革命先烈故居等,激发青年的爱国情感和社会责任意识,形成思想共识;通过志愿者进社区、进社会的志愿服务,一方面通过亲身体验获得了服务对象和社会的认可、称赞,培养了青年人的集体主义意识和奉献精神,另一方面也加强了对社会道德和社会素养的认同和理解;通过开展社会调研,可以让青年人深入社会,了解社会现状,发现实际问题,并通过自身的努力,探索解决办法,加强了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同时也有助于青年人内化及外化的行为,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认同。
3.以青年人的就业及大数据跟踪服务为突破点,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效应
首先,要加强对青年人的就业引导,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大学具有育人的使命,而青年人的就业问题和职业生涯规划问题,不仅关系到青年人自身的职业走向和切身利益,而且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真正有效的直接表现。近几年来,高校毕业生参与到西部大开发建设及赴贫困地区支教的行为,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成效的重要体现。
其次,利用大数据对青年大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实践及思想情况开展长时间轴、大数据的跟踪分析,为检验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都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和数据分析。该项工作在国外已有先例,以哈佛大学为例,该校曾有研究发现,在校期间善于自我规划的学生未来成为精英人才的比例相对更高。德国某项研究则揭示,有志愿服务经历的人未来面对社会变革或灾难时抗压能力要高出数倍。因此,在构建全面的德育认证体系基础上,持续开展毕业生跟踪调查,利用大数据分析青年学生在校期间学习、实践等活动,对今后生涯适应、成长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7]
4.利用互联网创新载体“易班”平台,加强对中国当代青年核心价值观的内化及认同
“易班(E-CLASS)是一个以高校师生为主要使用对象的网络虚拟社区,集成了BBS、SNS、博客、微博、手机应用等多种新型互联网应用,能够向教师和学生提供在线互动交流、交换信息、上传照片和撰写博客等多种服务。“易班”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的有效途径,它在凝聚学生、聚合学习氛围、服务学生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在上海乃至全国高校得到积极开展和推广。“易班”这种新媒体形式为青年群体宣传和普及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实现了师生互动、在线交流,引导青年人有意识地避免社会不良网站的诱惑,增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力和渗透力。[8]
总而言之,中国青年人作为建设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中坚力量,其价值取向决定了中国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因此,要抓住青年人正在形成价值观和世界观这个关键时期,对中国青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促使中国青年人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一要遵循时代的特点和青年人自身成长的规律;二要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有效的途径。广大青年树立核心价值观绝非一日之功,要勤学、修德、明辨、扎实,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只有“明德修身”,然后才能“建功立业”。因此,在对青年人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内化的过程中,要严格遵从国家意志和社会需要,从青年人自身特点出发,以小见大,以事明理,让青年人真正感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确性及感召性,从而在今后的实际生活及工作中自觉遵守并良好践行。
[1]王文庆.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浅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发展形态与认识[A]//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等.甘肃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研讨会一等奖论文论文集.兰州:甘肃省延安精神研究会,2015:144-164.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EB].(2014-05-05)[2017-08-21].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4-05/05/c_1110528066.htm.
[3]党课材料—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EB/OL].(2015-05-16)[2017-08-21].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d79d8a0102vgu6.html.
[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系统解读[J].松州学刊,2014(3).
[5]梁军,沈林.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有效途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系列研究之三[J].高教论坛,2016(3):4-5.
[6]黄霞,吴满意.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课堂的几点思考[J].教育探索,2016(3):122-123.
[7]朱健.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长效机制建设探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1).
[8]王莉荣.通过“易班”平台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机制创新[J].高教论坛,2016(3):19-21.
D64
A
庄丽娜(1979-),女,硕士,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邹晓红(1970-),女,博士后,教授,研究方向为社会学、知识产权法、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