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节“高频相亲”:婚恋观的迭代

2017-03-23黄成慧

中国民政 2017年2期
关键词:婚恋观婚恋长辈

◎ 黄成慧

春节“高频相亲”:婚恋观的迭代

◎ 黄成慧

每年春节,外出务工的年轻男女们纷纷回到家乡过大年。回到家并不意味着可以轻松了,家长们开始关心他们有没有对象?什么时候结婚?如果还是单身,摆在他们面前的一个艰巨任务是“高频相亲”。这个现象被称之为“每逢佳节被催婚”“中国式相亲”。

其实,很多人不愿意参加相亲活动,有人认为会掉身价、没面子,只是苦于父母之命,不得不去;有人觉得相亲是一种赤裸裸的交易,有人认为陌生人见面聊天太尴尬,还有人说“脸都还没看清楚,就问我合不合适结婚?”这些相亲引发的吐槽,反映了不少人的纠结心态。

为什么单身?为什么被安排相亲?年轻人自嘲来自农村,既“穷”又“丑”,严重影响了“脱单”。不过,亲友长辈认为,单身是因常年外出,认识的男女底数不清,信任不过,“圈子小,太宅”,回到家乡的假期短,结交的男女朋友很少见面,不肯“推销”自己。对于男女的婚恋年龄而言,三十岁就像一个“分水岭”。在农村,不管男女,到了三十如果还没对象,就会躲不开“相亲”魔咒了,父母长辈开始很焦急地张罗相亲,并且是指向结婚的重任。

调查数据显示,春节期间,从除夕到正月初四这五天时间里,“相亲”一词的舆论热度居高不下,“相亲”热度高峰出现在初一。70%以上的年轻人会进行相亲,57%的人将超过5次甚至7次。哪家有年轻的没结婚的男女都会被长辈们打听到,然后选择一个日子,叫上双方父母有些社会地位的亲属,带上儿女,在街道圩场或者干脆在家里边喝茶边聊天。这种将父母纳入相亲体系的平台,让两代人不同价值观与婚姻观产生了碰撞,给予了长辈更多的话语权。

随着现代化的扩张和人口流动的加剧,“80后90后甚至00后”的年轻一代自由度得以增强,再辅之以高速便捷的交通、通讯和网络,个体主义价值观全面盛行,表现在婚恋观上,则体现为崇尚自由、害怕束缚等特征。但也会被传统侵染,一边希望早日结婚,一边又怕责任和压力,甚至是感情的变质。这样的时候,婚姻这样的“围城”,就变成年轻人眼中的“幻城”和“危城”,再加上现代社会生活压力越来越大,婚姻背后的巨大责任让人望而生畏,于是恐婚情绪滋生了,让很多人不敢轻易走向婚姻。当然,这些问题并不是主导的因素,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个人观念的不同,才是“高频相亲”的主要症结。

而婚姻,不只是两个人的简单结合,其背后是两个家族的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生活哲学的较量——究其实,是文化的重组和建构的过程。春节“高频相亲”,是长辈达成共识的追求,以家庭为单位,以婚恋为主题,以青年男女为结合点,力争确立起新的“父-母-子(女)”三角结构,达到维持婚姻稳定。这个时代在婚恋问题上,父母的参与度和子女的自由度近乎撕裂,但当传统婚恋重家庭观,现代婚恋重精神观相结合时,相亲这件事变得严肃、真诚了。

社会学家李银河说:“社会学把择偶分四种模式,第一种完全由父母决定,不征求子女意见,即传统婚姻中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第二种以父母意见为主,征求子女意见;第三种以子女意见为主,征求父母意见;第四种完全由子女单独决定,不征求父母意见,我们中国实际上是在从传统向现代一点点过渡的趋势。”这里说的现代,就是第三种子女意见为主,同时征求父母意见。这些父母们用自己的人生阅历、经验为孩子做判断,给意见,最终把选择权交给子女,子女可以和父母交流表达意见,甚至还可以让父母替自己争取,这种现代婚姻相亲不失为一种聚焦家庭代际关系的全新沟通模式,回归了生活的现实中。所以,春节“高频相亲”其实不过是一种婚恋观的迭代罢了,并没有那么可怕。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犹县民政局)

猜你喜欢

婚恋观婚恋长辈
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婚恋观问题的可行性研究
大学生婚恋观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
——基于1990年-2016年期刊发文数据的计量分析
95后大学生婚恋观的现状及探析
长辈篇
《弟子规》小绘本
《弟子规》小绘本
青年婚恋现状数据
两岸婚恋迈入全新阶段
90后大学生婚恋观调查研究
婚恋陋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