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记民政部机关服务局物业管理处技师闫晓恒

2017-03-23石玉

中国民政 2017年2期
关键词:服务局民政部后勤

◎ 本刊特约记者 石玉

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记民政部机关服务局物业管理处技师闫晓恒

◎ 本刊特约记者 石玉

闫晓恒同志疏通下水道

闫晓恒同志,男,1963年9月出生,1982年9月参加工作,现为民政部机关服务局物业管理处技师。

他很朴实,面目和善,对人亲切,说话和蔼,为人厚道,但公私分明、原则性强;他很敬业,办公室、库房、车库都有他劳作的身影,寒冬酷夏,常常见他奔忙的脚步;他很执着,整日与后勤维修工作打交道,多年如一日。他是一名后勤人,在本职岗位上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吃苦耐劳、敬业奉献,像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哪里需要他,他就在哪里,为民政部机关办公设备维修维护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更是一名党员,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发扬后勤人艰苦奋斗的精神,做好后勤服务保障工作,以实际行动发挥着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作用。

勤于钻研创“秘籍”

民政部机关办公楼建于80年代中期,时间久远、设施陈旧,需要进行经常性的维护维修。尤其是办公用房上下水管道细、弯道多,出现问题不易检修。对此,闫晓恒同志总是抢在先、干在前,达不到标准要求决不放弃、决不罢休,凭着自己不服输、爱钻研的劲头,解决了许多“老大难”问题。他注意摸准院内管道分布情况,积极探索管道维修办法。面对下水管道经常堵塞的问题,他总结出了一套“晓恒疏通法”,把疏通机、高压水枪和高压气泵结合运用,拿下了细窄管道疏通的难题,解决了多年难以解决的问题。

机关办公室的窗户纱网受多种因素影响,易脏易坏,更换频率高,而用于固定纱网的龙骨相对费用较高。对此,闫晓恒同志想了一个用活动胶条替代用于压网的龙骨的方法,效果比较明显。此举不仅节约了纱窗更换成本,也节省了纱窗更换时间。另外,在办公室、办公桌的旧锁开启上,他还总结了一套无钥匙开锁“秘籍”,降低了门柜锁具更换修理的难度。

在闫晓恒看来,机关后勤保障工作简单而又平凡,说不上高大上,却繁琐麻烦。但只要我们动脑筋、想办法,克服旧思维、老路子,就能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使服务和保障工作效果事半功倍。

吃苦奉献甘当孺子牛

天地生人,有一人当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闫晓恒同志正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了这句古训。对待工作不讲价钱,不在乎环境艰苦、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怕脏、不怕累,年均加值班200个小时以上,从来没有任何怨言。露台边、墙头上,哪里最危险,哪里任务重,哪里就有他埋头苦干的身影;窨井内、厕所旁,哪里有问题,哪里最脏,哪里就有他认真工作的模样。

近些年,由于部机关办公楼设备管网老化锈蚀,经常发生问题。闫晓恒同志正是担负上下水管道、房屋门窗、办公家具维修和库房管理工作,任务之繁重可见一斑。在一次地下管道渗水排查中,他与同事连续奋战2个昼夜,只身下到1米多深的污水中,弓着身、弯着腰,硬是靠手摸、靠脚踩,找到了渗水点,并及时进行了堵漏,排除了渗水故障。

2016年7月份,机关一名女同志在洗手间不慎将一串钥匙掉入便池内。情急之下,她求助于闫晓恒。接到电话后,闫晓恒带上铁钩铁丝等,迅速赶到现场捞取,但由于钥匙所在位置处于便池下水拐弯处,虽经多次尝试,但都没有成功。最后,闫晓恒干脆挽起袖子,伸手到便池内摸找,终于取到沾满粪便的钥匙。对此,这名女同志红着脸对闫晓恒说:闫师傅,真的非常感谢你!而晓恒用微笑化解了当时的尴尬。

作为家里的长子和顶梁柱,今年上半年,在父亲和妻子同时患病,最需要他的时候,闫晓恒只请了2天假,分别送他们住院诊治。尤其是他父亲胃癌晚期,癌细胞完全扩散,他也是到万不得已时,才请假去医院。平时,都是下班后回到父亲病床前,服侍尽孝。父亲过世,丧事处理完后,又投入到工作中。领导劝他多休息几天,他说:“工作那么多,处里人手少,我在家休息不踏实。”

“闫抠门”的节约之道

民政部机关服务局维修经费不足。为了把有限的经费用到刀刃上,闫晓恒同志动脑筋、想办法,坚持勤俭节约。他的工作原则是:能修的不换,能换配件的不换整体;挂在嘴边的“口头禅”是:干嘛乱花钱?钱又不是大水淌来的。为此,部机关的同志送了他一个绰号——“闫抠门”。

也正是靠这种勤俭和朴素,他自学了木工手艺,修缮了一些接近报废的办公家具,提高了废旧家具的使用率。平时,他的工具箱和工作包里,除了锤子、钳子和扳手等外,装满了备用的锁芯和五金件,不管是办公室的门锁,还是铁皮柜的柜锁,只要坏了,尽可能只换锁芯、不换锁体。虽然修缮工作更麻烦,个人也没得到任何好处,但他愿意这样干。

近些年,由于办公室调整等原因,机关淘汰的办公铁皮柜,不是门锁坏了,就是隔板少了。于是,闫晓恒把这些柜子集中到库房,利用空闲时间,采取东拼西凑的办法,先后整合组装了15个,让旧的铁皮柜重新发挥应有的作用。仅2015年上半年,他解决上下水管线问题50余次、维修门窗90余扇、更换纱窗60余面、修复门锁180把,没多花一分钱。

对单位如此,对自己也一样。闫晓恒工作上严要求、高标准,生活上却不攀比、不讲究。平时在日常花销上,他能省则省,尽量节俭,抽烟只抽3、5块钱一包的“黄果树”;一件工作服洗了又洗、补了又补,穿了10多年,而处室每年配发的工作服,他却送给了同事,大家都叫他“闫傻子”。就是这样的“傻子”,每年为单位节约经费10多万元。

服务在前,后勤不后

闫晓恒同志在部机关后勤工作时间长、资格老,从事的零星修缮服务既脏又累。他坚持以服务为核心的理念,想发展所需之所想,急发展所需之所急,树立真心诚意为机关运行保障工作保驾护航的责任意识,努力做到后勤最大化、保障最优化、服务人性化。不管是参与厨房油烟机管道堵塞清理,还是搬运废旧办公家具;不管是维修桌椅门窗,还是应急开锁换锁,都做到随叫随到,他总能冲在服务机关的最前线,并能使问题稳妥解决。

作为一名老同志,出于身体原因,在每年夏季的防汛工作和冬季的除雪除冰中,他本可不参加。但每一次都主动请缨、积极备战、带头参与,扛沙袋、挥锹镐、运物资,凡事冲一线、打头阵、揽重活,表现出很强的工作热情,给身边的同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长期以来,他注重按制度办事,严格要求自己,上下班从不迟到早退,从不因为自己和家里的事情耽误工作;他患糖尿病10多年,除了去医院诊治请假外,没有在家休过病假;他管理办公家具维修零件工具,从未带过一件回家私用,从未外借一件给别人用。

闫晓恒同志不光自身要求严,对身边发生的不良现象,也能勇敢站出来批评指正。去年,社会组织管理局外迁办公,淘汰了一批电脑椅,私下里有的同事找他商量,想拿一把回家,闫晓恒不但没有同意,还严肃地批评了对方。

就这样,他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事情,一项项细微的工作,展现了一名机关后勤战线老同志的高尚情怀和人格魅力;只要组织需要,他就义无反顾地把这一张已经书写多年的答卷,继续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书写下去。他那股不服输、勇争先、敢作为的劲头也一直激励着身边的人,为机关一线提供全方位的有力保障,光大了机关服务工作者的良好形象。

猜你喜欢

服务局民政部后勤
后勤服务
福建省劳动就业服务局赴三明、漳州开展就业扶贫调研
新形势下完善军队后勤管理体系的思考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希腊转移1.85万名难民至别国
民政部未批准任何带有“一带一路”字样的社会组织
宁夏:信息化支撑推动简政放权
民政部公布《基金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
医院后勤改革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