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90后”女孩:长大了我想成为他们的港湾记江西省万安县养老护理员衷花梅

2017-03-23李雪

中国民政 2017年2期
关键词:护理员敬老院爷爷奶奶

◎ 本刊记者 李雪

“90后”女孩:长大了我想成为他们的港湾记江西省万安县养老护理员衷花梅

◎ 本刊记者 李雪

衷花梅照顾敬老院的老人

2016年末的一个周五晚上,衷花梅敲开了记者的房门,手里拿了两个硕大的橙子,“这是敬老院种的,很甜,而且没有打过药。”

就在几个小时前,在江西省万安县采访时,当地民政工作人员向记者提起了衷花梅,“她在敬老院长大,又回到那里当护理员。”只这一句就够了——浓缩成一句话还能引人好奇,是一个好故事的标配。

而那时的衷花梅正从潞田镇敬老院搭车去吉安市,她报了一个会计培训班。敬老院人手不多,她不但是护理员,还兼了些会计的活。

走之前,她要先和老人们打招呼,不然老人看她一两天不在,就要急切地追着她问:“花梅,你是不是要走了,不要我们了。”老人们的担心,让衷花梅无奈又甜蜜:“我出去三天就会想他们,放心不下爷爷奶奶们。”

敬老院来了一个女孩

2005年,一对夫妻带着一个13岁的女孩来到了潞田镇敬老院,这里将是他们的新家了。面对素不相识的老人,女孩感到陌生,甚至有些恐惧。

女孩衷花梅有一个特殊的家庭,“我爸是聋哑人,妈妈双腿残疾,家里一直是五保户。”1992年,一个小生命的诞生给这个家庭带来了希望,当时花梅的母亲36岁,父亲年近五旬。曾有人劝夫妻俩去镇敬老院生活,但他们拒绝了。在家虽然辛苦,但能种一点田,经济上相对宽松点,可以供孩子上学。

直到2005年,家里遭遇变故。再加上父亲了解到,即便孩子住到敬老院,国家还会负责她的上学。就这样,一家三口决定住到敬老院。

在学校,同学们偶尔会用异样的眼光看花梅,但老师很照顾她。在敬老院,老人们都很喜欢花梅——日复一日的日升月落,衰老、病痛不仅仅是过程,也是终点;而这个女孩就像小火苗一样,让他们感受到变化和希望。他们爱护她,把自己的好吃的留给她。南方的冬夜,寒意侵骨,她和奶奶们用被子盖住脚聚在一起看电视、讲笑话。

渐渐地,花梅开始喜欢上了敬老院的爷爷奶奶们,尤其佩服郭奶奶。“她没进过学堂,但很会讲故事,教了我很多为人处事的道理。郭奶奶的姐妹一开始和她一样,不认识字,后来上了学,去了省城;而郭奶奶一辈子待在农村。她告诉我要好好读书,以后去看看世界。”到了中秋节,郭奶奶告诉花梅:在盆子中倒点水,月亮倒映在水中,就可以看到牛郎织女。这些故事、传说以及背后的人生道理、生活情趣,让一个孩子的精神世界变得丰满。

当时,敬老院给每人每月发15元的零用钱,花梅也有一份。爸爸生日时,她用攒下的10元钱给爸爸买了一双手套。“爸爸不会说话,但我看得出他脸上透出的喜欢。平时,爸爸舍不得戴,过年去亲戚家拜年时才戴,他把我的小手也塞进去,父女俩戴一只手套。”回忆起那时的温馨,花梅的声音有些哽咽。

她选择了回“家”

2009年初中毕业时,民政局的工作人员告诉衷花梅有一个养老护理员的委培名额,问她愿不愿意去,到时候回来照顾爷爷奶奶。“当然愿意了,”她说,“我小时候受到他们的照顾,长大了我想用我自己所学的知识来照顾好他们。”

当年,敬老院里有70多个老人,工作人员就是院长、会计,他们还要担任起护理员的责任。所以,院里身体好的老人们自发成立了护理小队,花梅也是其中一员。给爷爷奶奶们端饭、洗脚,给瘫痪的老人洗澡,这些事情她从小就干。

衷花梅是江西省民政学校养老护理专业第二批学生,在那里的学习,让她对照顾老人有了新的认识。“像最简单的翻身,稍微肥胖一点的老人,小时候我们要好几个人又推又拉,也不晓得这样会损伤他的皮肤。但是通过学习,我知道可以按住老人髋部和肩部稍微一拉,不仅省力,老人也舒服,还保护了他们的皮肤组织。”

敬老院有一位肖奶奶,瘫痪在床,得了褥疮。花梅放假回来,经常用双氧水帮她擦拭褥疮,还给她捶背改善血液循环。从前肖奶奶下床得几个人一起抬;现在,花梅一个人就能把她扶起来,然后再找一个老人搭把手,把她转到轮椅上,出去晒太阳。“之前我一下床好痛,现在有了你,我一点都不痛。”肖奶奶说,“花梅,我享了你的福了。”

快毕业时,学校安排衷花梅去天津、北京实习,大城市的发展空间显然要比一个镇敬老院大得多。她爱老人,也爱护理这份工作,成绩名列前茅。她担任南丁格尔志愿服务队的队长,每到周末就带着七八名同学到医院护理病房做志愿者。北京劲松养老院的主任也想她留下,“北京发展机会多,做得好还能去国外交流。”

但花梅有自己的想法:回敬老院。那里不但有自己的父母,还有看着自己长大的爷爷奶奶。2011年发生的一件事,更坚定了她的想法。那一年,花梅的爸爸得了癌症,后期一直躺在床上。花梅在外地上学,妈妈腿脚不便,打水、扶病人起身这些事都做不了,最无助的时候依旧是敬老院的老人们帮助了她们。

2011年毕业后,花梅回到了潞田镇敬老院。虽然工资从2000元变成了600元,虽然少了交流学习的机会……这些“虽然”也无法阻挡她回家的路,而她的家就是敬老院。“小时候他们是我的港湾,长大了我想成为他们的港湾。”

“我到了另一个世界一定会保佑你”

敬老院是花梅的家,是她成长的地方,但再回去时她的身份已经有了变化:从一个大家捧在手心的孩子,成了为老人们服务的工作人员。在这个成长与转变的过程中,她对老人们的感情也从“给我好吃的”“帮助我的父母”的感恩,带有了更多宽容悲悯的色彩。

一位看着她长大的奶奶患上了老年痴呆症,又因骨折瘫痪在床。花梅给奶奶喂饭、翻身、擦洗身体、讲以前的事情,但老人并不配合,不时用眼睛瞪她,甚至向她吐口水。花梅能理解老人,但也会难过得躲在墙角哭,不过她没有灰心,“只要用我的真心来照顾她、来服务好她,我相信总有一天她会认可我。”等老人发完脾气,她重新给老人喂饭、梳头、整理床铺。

奶奶去世前两个月对花梅说:“孩子,你这么善良,我到了另一个世界一定会保佑你。”那一刻,所有曾经的委屈都化成欣慰了。

“爷爷奶奶都是吃苦过来的,在家里就不如意;到了敬老院,瘫痪的、痴痴傻傻的,肯定会有情绪。哪怕我没那么多经验,但我相信通过不断学习,我也能很好的照顾他们。”2013年,衷花梅获得江西省第二届“福彩杯”民政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养老护理员职业二等奖,2015年被评为“江西省最美养老护理员”。“这几年,我发现爷爷奶奶的心理随着社会而发生变化,感觉自己的技能和实践技巧不够用,希望多学点新东西。”

敬老院的工作规律而平和:早上7点放广播,做半个小时老年保健操,吃饭,查房,给老人按摩或者把他们带到院子聊天、晒太阳……她最迫切的心愿就是给老人的房间装上空调,地面铺上软胶地板,“我们这里冬天冷,火炉、暖宝宝对爷爷奶奶们不安全。一冷,老人们血液不循环,一起床稍微不注意,很可能就会摔着。”

生活中的花梅,和普通的“90后”没什么差别,每天在朋友圈为跑步打卡,晒晒正在读的书、外出时的自拍、敬老院的饭菜、和爷爷奶奶在树下包饺子。

现在,敬老院还有50多名老人,看着她长大的老人逐渐衰老、离去。最年长的奶奶是1992年到敬老院的,正是花梅出生的那一年。看惯了病痛与死亡,花梅对于人生有了自己的看法,“我觉得,不做让自己后悔的事情,使自己的价值观得到提升,这是人生最高境界。”

猜你喜欢

护理员敬老院爷爷奶奶
在困惑与坚定之间——年轻护理员的职场心态
当“我”老了——“90后”养老护理员的“自述”
医疗护理员工作满意度研究进展
我的爷爷奶奶
敬老院老人遭虐待:乡镇敬老院出路何在
我的爷爷奶奶
浅谈优秀护理员的工作要求
向爷爷奶奶致敬
敬老院的微笑
爱心送到敬老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