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本民情日志 20年执着坚守记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八陡镇民政办主任吕绪兰

2017-03-23欣然

中国民政 2017年2期
关键词:民政工作党和政府民情

◎ 欣然

20本民情日志 20年执着坚守记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八陡镇民政办主任吕绪兰

◎ 欣然

吕绪兰(右)看望大黑山后村老人李家爱

“孙治开的低保金可以领了”“敬老院该添棉被了”……每天一到办公室,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八陡镇民政办主任吕绪兰先要翻开她的民情日志念叨一遍。

这样的民情日志,吕绪兰一共记了20本。哪家遇到了什么事情,有什么困难,怎么解决……日志本上记得一清二楚。如果困难解决了,她就在记录的后面画个对号。

为民解困从记录民情开始

20年前,吕绪兰被安排到八陡镇民政办工作。八陡镇地处鲁中山区内部,四面环山。全镇城乡低保家庭938户,三无、五保对象81人。在这其中,有很多低保户和五保老人几乎没有什么经济收入,生活非常困难。

面对这种情况,这位新上任的民政办主任暗下决心,一定要把八陡镇困难群众的情况摸透、吃准,保证他们能够及时得到政府的救助。就这样,吕绪兰开始了进村入户的摸底调查工作。为了保证能够掌握每一户困难家庭的具体情况,吕绪兰每走访一户困难家庭,便把他们家庭的基本情况和存在哪些困难需要解决哪些问题等信息记在她的民情日志上。

失明老人翟慎章的情况是吕绪兰民情日志里记录最早的信息。老人自幼双目失明,膝下无儿无女,与老母亲相依为命。当时,刚干民政工作的吕绪兰得知了他的情况,便把他们母子俩接到了敬老院中,由专业的护理人员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不仅如此,吕绪兰还为他申请了低保金。现在,每次听说吕绪兰来敬老院了,翟慎章老人总要颤巍巍的从房间里走出来,拉住吕绪兰的手要她到屋里坐坐。老人常常对身边的人说:“多亏有吕绪兰这样的好干部,才能让我过上这种不愁吃住的生活,就算是亲闺女也肯定不如她对我这样好。”

翟慎章居住的八陡镇敬老院建于1986年,居住着十几位无儿无女、生活困难的老人。2010年,在吕绪兰多方争取下,政府投资了40万元对敬老院房屋进行整修。

福山村70岁的村民苏宗文的名字常常出现在吕绪兰的民情日志里。这几年,老人的两个儿子先后患上了精神分裂症,每当发病时就会狂躁不止,有几次甚至对村里人造成了人身伤害。无奈之下,苏宗文一家人搬出了村子,住到了村外几间破旧的老房子里。由于年久失修,房子透风漏气。了解到这些情况后,吕绪兰想方设法为苏宗文申请到了危房改造资金。并且积极协调,把苏宗文的大儿子送到了专业医院进行免费治疗,还帮助他们一家人办理了低保,使这个家庭有了稳定的生活来源。

近年来,镇上的赵俊修也没少让吕绪兰操心。40多岁的赵俊修被查出患有尿毒症,本来生活还算富足的一家人顿时陷入了困境。为了筹集换肾所需的巨额医疗费,赵俊修一家四处借钱,甚至想到了卖房子。就在他们一家走投无路的时候,吕绪兰主动找上了门。不仅为赵俊修办理了大病救助,还帮失去工作能力的他办理了低保。现在,赵俊修逢人就说“我还能活到今天,全靠着吕主任啊!”

民情记在纸上,更是记在心里

吕绪兰常说,如果民政工作是在党和政府与困难群众之间搭起的一座连心桥,那么,她就是桥上的一块砖,就要用真心、爱心、细心和恒心,把党和政府的每一项好政策送到千家万户,诚心诚意帮助群众解决困难。

如何能让困难群众享受到“城乡低保、医疗救助、扶残助残、优待抚恤、五保供养”等一系列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这不仅需要大量具体细致的工作去落实,更需要对基层情况了如指掌。对此,吕绪兰练就了过硬的业务本领,记录在民情日志上的服务对象基本情况,她都能默记于心,一清二楚。

40多岁的陈其顺原本是家里的壮劳力,可是一场车祸使他落下终身残疾,生活不能自理。从那以后,一家四口人只能靠妻子摆地摊维持生计,生活陷入了困境。吕绪兰通过走访得知了他家的情况,主动找到了陈其顺,为他们一家办理了低保。见他行动不便,吕绪兰联系了博山区残联,为陈其顺申请了一辆轮椅,之后又自掏腰包,买来砖和水泥,给陈其顺家修了一条上下轮椅的坡道。现在,只要看到吕绪兰,陈其顺70多岁的老母亲就要拉住她的手反复讲:“俺这病秧秧的儿子,真不知是哪世修来的福,遇到你这样的好人!”

北河口村徐颖家也是吕绪兰常常挂念的一户困难家庭。徐颖12岁时,她的父母因为意外死亡。从那以后,小徐颖一直与年迈的奶奶相依为命。除了帮徐颖申请到了低保救助,吕绪兰还经常隔三差五地上门料理祖孙两人的生活。2010年,徐颖考上了山东省中医药大学,为了保证她能顺利的进入校园,吕绪兰又帮助她申请了4000元的孤儿大学救助金,并与辖区内一家公司联系结成了一助一的帮扶对子,帮徐颖拿到了每年1万元的资助金。

多年来,吕绪兰始终把民政服务对象的需求放在第一位,真心诚意为他们办实事、尽心尽意解难事。无论是低保户审核上报、大病救助家庭资格确定,还是对优抚对象、弱势群体的走访慰问她都亲力亲为,细致入微。一年365天她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奔波忙碌在村间地头,走遍了镇里所有的低保户和特困家庭,更是优抚对象和孤寡老人、留守儿童家中的常客。先后为1000多个家庭申请低保及其他救助,为这些困难家庭送去党和政府的温暖。

厚厚的民情日志承载着沉甸甸的责任

20年间,吕绪兰的民情日志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累加,越来越厚。厚厚的民情日志,既记录着困难群众的疾苦和诉求,也反映出党和政府的惠民政策越来越多、越来越好;既体现了党和政府对老百姓的关怀与温暖,也见证着吕绪兰从事民政工作20年的担当与付出。

基层民政工作头绪多、任务重,加之乡镇人员配备少,吕绪兰经常工作到很晚。无论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她把每项工作都落实到位。有时,为了遣送流浪乞讨人员、送弃婴到市福利院,没有交通工具,吕绪兰就骑着自己的摩托车去,从没有向领导提出过任何要求。她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帮助困难群众,与15家辖区企业联系,通过一助一的形式帮扶了16名困难学生,年帮扶资金达4万余元。2011年6月,吕绪兰被评为“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上级党组织奖励了5000元奖金,她就用这笔钱帮扶了10位特困群众。2012年,她又把上级奖励的2万元全部交到镇财政,用于救助困难群众。吕绪兰经常说,作为一名基层民政工作者,把这份工作干好,是她的责任。

自从担任民政办主任以来,吕绪兰将大部分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工作。上有老下有小的她,常常因为工作忽略了家人。父亲和公公病重,她都没能在跟前照顾,留下了终身的遗憾。“但每当看到困难群众得到救助后眼神里流露出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时,我觉得自己的付出是值得的。”吕绪兰如此说。

在吕绪兰民情日志的首页,有这样一段话:“民政工作的服务对象有最可爱的人、最可敬的人、最幸福的人,也有最可怜人、最痛苦的人、最难管的人,而每一类人都需要用真心去对待、热心去服务。”言为心声。吕绪兰在民政这个平凡的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用执着和坚守、爱心和奉献、真情和汗水把党和政府的关怀与温暖送进千家万户。20年来,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赢得了群众的信任与爱戴,获得了省市级许多荣誉。2012年,吕绪兰被授予民政部最高荣誉奖“孺子牛”奖,2013年获得“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称号。

猜你喜欢

民政工作党和政府民情
坚定履行新时代光荣使命——党的十九大以来民政工作综述
依托新媒体平台探索构建和谐党群关系的新途径
用好“民情诊所”解民忧
走近内心走向爱
一颗滚烫心 满腔为民情
八年暖心路 丝丝为民情
农村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构建探讨
数说加强基层民政工作
在加强基层民政工作中需要加以推动的重点工作
十八大以来反腐制度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