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PAP无创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的效果评价
2017-03-23张福红
张福红
河南许昌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许昌 461000
BIPAP无创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的效果评价
张福红
河南许昌市人民医院呼吸内科 许昌 461000
目的 分析BIPAP无创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Ⅱ型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患者6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及呼吸兴奋剂治疗,观察组实施BIPAP无创通气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结果 对照组总有效率56.3%,观察组为84.38%,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PaO2、功能残气量、肺顺应性、SpO2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生命体征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生命体征指标均改善,但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BIPAP无创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的效果好,应用价值高。
BIPAP无创通气;Ⅱ型呼吸衰竭;肺性脑病
Ⅱ型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属于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指患者既存在氧分压降低,又伴二氧化碳潴留,多数源于慢性肺病伴随严重感染所引发,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神经精神异常,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1]。本文主要分析BIPAP无创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3-07—2014-12收治的65例Ⅱ型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签署知情同意书,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男15例,女17例,年龄37~75岁,平均48.1岁;病程15~33 a,平均25.5 a。观察组男17例,女16例,年龄37~76岁,平均48.5岁;病程16~32 a,平均25.4 a。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Ⅱ型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的诊断标准,排除神经系统障碍、昏迷休克、严重肝肾器质性疾病等患者。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2组入院后一经确诊均予以常规治疗,主要包括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祛痰剂、抗生素等。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给氧浓度30%~40%,氧流量1~3 L/min,鼻导管给氧法)及呼吸兴奋剂。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BIPAP无创通气治疗,主要采用双水平呼吸道正压通气呼吸机治疗方式,首先根据患者的情况确定同步/时间模式参数设定,呼吸频率10~15次/min,吸气压刚开始6 cmH2O(1 cmH2O=0.098 kPa),根据患者的适应情况逐渐增加,20 min 内达到10 cmH2O;呼气压设定为4 cmH2O,吸氧浓度设置为35%。每天无创通气治疗8~10 h,并在持续低流量吸氧状态下进行。
1.3 观察指标 观察2组治疗后的生命体征指标,主要包括意识、呼吸频率、心率、血压。比较2组治疗前后的动脉血气指标,主要包括PaO2(氧分压)、功能残气量、肺顺应性、SpO2(血氧饱和度)。观察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主要包括血压波动、心律失常、恶心呕吐、肾功能损害、皮肤瘙痒等。
1.4 疗效判定 比较2组治疗效果,计算总有效率。显效:治疗后1 d内呼吸困难等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明显改善,意识清醒,无明显不适,血气分析指标经检查均达到正常范围;有效:治疗后2 d内呼吸困难等症状得到有效缓解,意识清醒,不适感轻微,患者的PaO2、功能残气量、肺顺应性、SpO2较治疗前改善幅度>80%;无效:治疗2 d内呼吸困难等症状无明显改善甚至恶化,意识模糊,不适感明显。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果
2.1 2组疗效对比 对照组显效12例(37.5%),有效6例(18.8%),无效14例(43.8%),总有效率56.3%;观察组显效20例(60.6%),有效8例(24.2%),无效5例(15.2%),总有效率84.38%。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2组治疗前后动脉血气指标对比 2组治疗前各血气分析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但观察组治疗后PaO2、功能残气量、肺顺应性、SpO2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动脉血气指标对比 (±s)
2.3 2组治疗前后生命体征指标对比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意识模糊,心率(124.11±5.34)次/min,呼吸频率(29.65±1.81)次/min,舒张压(91.05±16.34)mmHg,收缩压(140.65±21.23)mmHg;治疗后意识清醒,心率(109.23±4.32)次/min,呼吸频率(26.15±1.62)次/min,舒张压(75.15±14.31)mmHg,收缩压(123.42±11.26)mmHg。观察组患者治疗前意识模糊,心率(124.36±5.37)次/min,呼吸频率(28.99±1.82)次/min,舒张压(90.95±16.32)mmHg,收缩压(141.01±21.02)mmHg;治疗后意识清醒,心率(99.24±3.02)次/min,呼吸频率(20.11±1.13)次/min,舒张压(60.11±12.32)mmHg,收缩压(110.22±10.21)mmHg。2组治疗前生命体征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生命体征指标均改善,但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4 2组不良发生情况对比 对照组血压波动2例(6.25%),心律失常1例(3.1%),未发生恶心呕吐、肾功能损害、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9.4%;观察组血压波动、心律失常各1例(3.0%),恶心呕吐2例(6.1%),未发生肾功能损害、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率12.1%。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
3 讨论
Ⅱ型呼吸衰竭源于肺通气功能障碍,发生机制涉及多方面的因素,其中主要是呼吸动力和呼吸阻力的不平衡[2]。有研究表明,当患者身体出现Ⅱ型呼吸衰竭时,下丘脑、垂体中分泌出的β-内啡肽含量会明显增加,其能够有效抑制呼吸中枢功能的发挥,减少呼吸冲动,进而导致患者出现呼吸困难,在通气量逐渐下降的情况下,低氧及高碳酸血症更加严重,导致机体陷入恶性循环[3-4]。另外,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会累及患者的多个器官,如心、肺、脑及循环功能,进而出现Ⅱ型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导致患者神经系统出现异常,临床表现为躁动、不安,甚至昏迷[5-6]。
在Ⅱ型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治疗中,常规治疗方法主要是进行支气管扩张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予以持续低流量吸氧及呼吸兴奋剂治疗,但该方法过于保守,见效慢,治疗效果并不理想[7]。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采用BIPAP无创通气治疗,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说明BIPAP无创通气治疗效果理想。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有创通气和无创通气在Ⅱ型呼吸衰竭并肺性脑病治疗中得到应用,但有创通气具有创伤性,对患者身体损伤严重,且存在一定的风险,患者易发生呼吸机相关肺炎等不良反应,且费用过高、对呼吸机依赖性高,因此,患者对该治疗方法接受度低。
近年来,BIPAP无创通气技术逐渐成熟,无需建立人工气道通气,包括正压通气和负压通气,高流量低压力、漏气补偿能力较好,且监测报警系统简单,对患者身体损伤较轻微,并发症相对较少,患者可以保留正常功能,对呼吸机依赖性小,可有效缩短插管时间、住院时间等,有效改善了有创通气模式的不足。相对于持续低流量吸氧及呼吸兴奋剂治疗而言,BIPAP无创通气技术见效快,治疗效果明显,不良反应少,可有效提高患者的康复速度。本研究中,观察组治疗后PaO2、功能残气量、肺顺应性、SpO2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2组生命体征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2组生命体征指标均改善,但观察组呼吸频率、心率、血压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BIPAP无创通气技术优势突出,对生命体征指标、动脉血气分析指标改善效果明显。
[1] 侯小华.NIPPV治疗AECOPD呼吸衰竭并意识障碍的临床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2.
[2] 贺兼斌,向志,易高众.无创通气在治疗肺性脑病昏迷患者的疗效初探[J].临床肺科杂志,2014,22(1):150-152.
[3] 夏珊,徐建华.痰热清注射液联合无创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并发肺性脑病疗效观察[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5,33(4):533-534.
[4] 郑晓璐,周立宾.纳洛酮联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AECOPD并发轻中度肺性脑病疗效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2(3):10-12.
[5] 应德琴.参麦注射液联合双水平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并肺性脑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2, 11(28):2 642-2 644.
[6] 贺兼斌,向志,易高众,等.无创通气在治疗肺性脑病昏迷患者的疗效初探[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1):150-152.
[7] 汪自然,张蔚,林汉生,等.无创双水平正压通气治疗肺性脑病的疗效观察[J].临床肺科杂志,2014,19(10): 1 908-1 909.
(收稿2016-10-26)
R747.9
A
1673-5110(2017)07-006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