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历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

2017-03-23喻莲

读与写·上旬刊 2017年1期
关键词:中学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情感教育

喻莲

摘要:情感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个性形成和创造力培养的重要手段。但当前历史教学中对情感教育的重视不够,极大地影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应重视对学生进行历史情感教育,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

关键词:中学历史;中学历史教学;情感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7)01-0302-01

情感教育是指对与个人及社会发展相关情感、情绪、道德、审美等方面的教育,它经常孤立于课程之外而存在,但是教育必须与情感相关,且对情感的教育不能脱离课程。而历史学科情感教育,是指教师从历史教学的整体目标出发,针对学生心理特征和认知发展规律,通过自己对教材中情感点的挖掘和体验,以不同的教学形式去逼真或近似地再现历史背景、人物形象和事件经过等,由此激发学生潜在的情感,并强化认知,启迪思维,培养高尚情操,获得知情并举的教学效果。情感教育已经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和不可忽视的层面。我国研究情感教育方面的专家朱小蔓教授也认为:"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

1.进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1 社会现实的需要。《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强调了中学历史教学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共同进行的双边活动。重视在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不断塑造学生具有个性的、崇高的、独立的精神世界,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审美情操。但很长时间以来,历史教学却忽视了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和社会功能,忽视了对青少年的情感教育和培养。历史学科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精神教育的好教材,对培养青少年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情操和社会责任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1.2 新課程改革的要求。《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念的形成与升华提出了如下要求:"形成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认同感,初步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逐步确立为祖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形成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确立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强化民主与法制意识,逐步形成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国际意识。"可见,情感教育是当前历史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

既然历史学科情感教育对中学生的人格、气质、价值观、人际关系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社会功能。那么,在中学历史教学中,历史学科情感教育应该怎样实施呢?

2.中学历史学科情感教育的实施

2.1 课堂教学气氛。营造平等、民主的课堂气氛。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保证,也是实施情感教育的保证。教学是师生之间的双边活动。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平等交流、共同参与、积极交往应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中学生虽然还没有形成完备的知识体系,但他们有思想,有自己观察问题的方式,因此,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尊重他们的想法、观点。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要真正相信每个孩子在他天赋所在的领域里优先充分地表现自己,学生就能产生自尊、自信、自豪感"。即使学生观点出现偏颇,教师也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及教参中的观点强加给学生,而是"采取讲解、朗读、谈话、演示、引导学生自读和讨运用录音电视的手段,要正确地加以引导"。使学生时刻感到自己始终是学习的主体,感到自己在学术上、人格上与老师是平等的,感到老师的可亲、可信,努力营造民主的教学气氛。

如果师生间有良好的情感交流,建立了良好的情感关系,创设和谐融合的学习氛围,彼此间就会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学生也愿意同老师交朋友,容易相信其传授之"道",最终增强教师的影响力。正所谓"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因此,在现代的教育环境下可以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发挥网络优势,如用BBS、QQ、E-mail等。在网上与学生实现完全的平等交流,学生们与教师既可交流信息,又可交流心事。这样学生与老师互相理解,从而达到学生完全信任老师的效果。当代教育家林励儒也说:"你了解他们越透彻,你便更热爱他们。因而热爱和了解互为因素,互为发展的。"在课堂上,学生认同老师,老师很自然地在历史知识与学生间架起一座桥梁,让学生同历史人物真正"对话"。这样,进行情感教育,不仅培养教师的师爱情感,而且使学生的人格、人性与文化素质得到完美与升华。

2.2 教学内容。历史课的教学内容,以历史教科书为核心。旧的历史教科书受传统历史观和教育观的影响,教学内容不但繁、难、偏、旧,还少了"人文"的气息。《新历史教学大纲》说:历史课的重要任务是"让学生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并进行爱国主义、人生观等方面的教育"。但这些内容都是以人的社会性教育为主,而忽视了人的自身发展。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对教科书进行了较大的改进,加强了历史教学内容的"人文"特点,增加了对历史人物的深化的教学内容。历史是由人创造的,历史的发展有自身的规律,但是只讲"规律"而不讲活生生的"人"的作用,就不是真正的中学历史。历史人物,特别是重要的历史人物的思想、精神和情感,对历史的发展有重要的影响。学生可通过对历史人物的了解,一方面感受历史人物的情感世界,另外可以通过对其的认识和理解,形成正确的道德感、美感、理智感和较强的情感调控能力,建立独立健全的个性和人格特征。因此,在一些重大事件中的表现和态度以及其思想、品质、情感的介绍中,学生可与历史人物同休戚、共哀乐、爱其所爱、憎其所憎、陶醉其中,乃至达到忘我的境界,并从他们身上学到一些有益的情感素质。

2.3 教学手段。全面实施情感教育的质量高低和教学手段紧密相联。因此,优化教学手段,转变学生学习的方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借助现代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进行开放式、探究式的教学,是增强师生的情感交流,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使学生在历史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得到更多的情感体验,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全面实施情感教育的关键。

采用多种形式展示教学内容。历史教科书由于受其自身的局限,展示教学内容的方式比较单一,缺乏生动性。因此可借助现代教育手段对历史教学内容进行更丰富、更生动的展示。利用视频工具展示对历史发展中的一些重要的、有趣的事件进行生动描述的文字;展示生动的图画、照片;展示直观而信息丰富的图表等。此外,也可利用音像资料、学生自编的历史故事或小品等方式再现历史。

如讲抗日战争中日本的侵华罪行时,用音像资料展示日本"南京大屠杀"和"731部队"的历史史实,可以增强学生对侵略者暴行的憎恨,对苦难中国人的同情,培养学生的同情心、爱心和对和平的热爱。

广泛运用教学挂图、幻灯、模型等进行形象直观的教学,并积极运用多媒体、网络组织教学,开发和制作历史教学课件,利用计算机辅助教学。這些教学方法和手段可以增强学生对历史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更能形象直观地感受历史,形成丰富的情感体验,加强情感素养的培养。

如讲"九一八"事变,可以先让学生听《松花江上》的歌曲,让学生通过聆听那激昂而悲哀的音乐、忧伤而充满怒火的歌词,达到一种情感震撼的效果,进而产生对东北人民家破人亡流离失所的苦难的同情,对祖国命运的担忧,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的愤怒,激发其了解这一段历史的愿望,并培养其爱心、同情心、民族责任感,爱国主义思想等。

如学生都比较喜爱听歌或唱歌,而在每个重大历史时期,都有着充满爱国激情的历史歌曲:讲岳飞唱《满江红》;讲红军长征不但可以吟诵毛主席的《长征》,还可以欣赏《长征组歌》;讲抗日战争可以唱《松花江上》、《义勇军进行曲》;讲法国资产阶级革命有《马赛曲》;讲巴黎公社有《国际歌》等等。教师要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以歌曲去激发学生的爱国革命热情,给学生以巨大的精神动力,这样教适应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更可以激发学生的真情。深化了教学内容,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

总之,情感在人的生活实践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列宁说:"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教学不仅要发展学生的认识,更要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感,就此而言,历史教育则有着巨大的优势,而作为历史学科的教师,就更应该多方面、多渠道地挖掘教材中的情感教育因素,积极地开启学生的情感的闸门,有效地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不仅愿意学,而且学得轻松、愉快。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不断得到美的教育和美的熏陶,优化学生的非智力因素,从而树立起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历史观和价值观,为他们整个世界观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历史情感教育
浅论史料教学在中学历史中的作用
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改革的进展及需要解决的问题
教师在中学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中的影响
浅谈情感教育在初中美术教学中的渗透
留守高中生情感教育的对策探讨
中学历史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影响名师成长的威胁性刺激及对中学历史教学的启示
环境史与中学历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