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2017-03-23张学艳
张学艳
摘 要: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加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体会阅读中文字传达的情感,对于学生的智力开发、文学素养以及语文成绩等多方面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师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更应注重阅读能力的培养,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从教学实际出发,先阐述了语文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与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现状,进而对如何提升小学生的阅读能力进行教学方式方面的探讨。
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能力;教学方式
语文被誉为“百科之母”。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应关注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更重要的在于通过语文的学习,能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促进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全面提升。小学阶段是学生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在语文教学活动中,通过以“阅读”作为教学的主导,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与人生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在最新修订的苏教版《义务教育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使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高要求,不仅有利于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表达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为初中学习鉴定基础,更能够通过阅读体会外界情感,丰富自身的情感世界。同时,阅读能力的提升也会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起到巩固与加深理解的作用,将原有的知识进行概括与归类,从而全面提升语文素养。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对于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具有重要的引导作用,通过对文学名著、杂志期刊扩大知识面与视野的同时,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外界,提升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小学生阅读能力培养的教学现状
当前,随着教师对学生阅读能力的高度重视,传统教学观念得到改善,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首先,阅读课程开展范围有待进一步扩大。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在于广泛阅读,新课程标准也要求小学生的课外阅读量需要达到四百万左右。传统的教学模式远远无法满足这一标准,课外拓展又不足,严重阻碍了学生阅读量的提升;其次,对阅读能力的培养存在认识偏差。部分教师在进行语文教学时,对阅读能力的提升存在疑虑,担心过多的阅读时间将会挤压学生的基础知识学习,降低学生的语文成績,继而在课堂中很少开展阅读活动,导致学生的阅读质量得不到保证;最后,学校的硬件措施需要加强,众多学校在图书馆建设,校际间图书合作中存在空白,使学生的课外阅读拓展缺乏平台。
三、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能力的培养策略
1.营造阅读氛围,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
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时刻将阅读能力的培养放在教学工作的突出位置,在课上与课下,通过渗透式教学方式潜移默化地让学生认识到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好读书”的习惯。在班级的知识广角中,摆放学生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学读物,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阅读能力的提升。在班级中积极举办各种各样的读书竞赛,通过对文学的理解能力展示,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表达能力。
2.创设阅读情境,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自身的阅读魅力展示,引导学生发现朗读的魅力,使学生带着情感去学习,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例如,在《长江之歌》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在班级中进行演讲比赛,并设置一定的奖励,鼓励学生积极表达,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在此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展现长江波澜壮阔的画面与独特声响,体会到长江的魅力,进而在学习中加强对文字的理解能力。
3.格外重视课外阅读,使学生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
对于小学生而言,采用什么方式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格外重要,需要教师加强与家长的合作,共同划定书单,在充分培养出学生阅读兴趣的同时,又能够扩宽小学生的阅读视野。教师通过举办课外图书交流会的方式,将学生在课外所读的书面进行探讨,教会学生针对不同的书籍采用略读、精读以及复读等形式,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另外,加强对学生问“问题”习惯的培养,进而促进小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升学生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心,激发创造力与主动性。
小学语文教师应注重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方式,提升授课质量,充实教学内容,为学生语文素养与综合素质的提升奠定基础。同时,教师应积极与学生家长合作,促进小学生在课内外阅读能力的全面提升。
参考文献:
[1]薛仁君.讨论小学语文教学应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分析[J].都市家教(上半月),2016(1):13.
[2]滕伦兴.基于新课改理念下的小学语文教学阅读训练研究[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5(22):148.
编辑 段丽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