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下心来听孩子讲

2017-03-23李兴菊

新课程·小学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主动学习先学后教小学数学

李兴菊

摘 要: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保持一种静的状态,表现出一种静待花开的感觉。学生才会自信有目的地去完成学习任务,他们才会像学习的主人,主导自己的学习任务,进行创造性学习。

关键词:先学后教;主动学习;小学数学

我们很多老师在没充分了解孩子的情况下,只为了完成自己的教学任务将自己的想法“灌”给孩子,不给学生留思考的余地,就像食物没有细嚼慢咽,囫囵吞枣一般。孩子们的表现是傻傻的,面无表情的,眼珠不转地盯着你。你以为他懂了,就让他们做题吧……你充满期望地看着他们做题。事实上你看到的孩子表现是抓耳挠腮,半天下不了笔。你怎么辦?多数人会很生气地说:“怎么回事?刚才不是讲了吗?怎么做不了呢?”然后你又叽叽呱呱地讲你自己的想法。在你的牵引下,迫于你的权威他完成了,其实孩子还是没有理解。第三次遇到了孩子同样做不了。

思考一下,我们该怎么办?其实,我想说,老师慢下来,听听孩子怎么说?他们会用自己的想法来理解,而不是学你的简单且容易的方法。

比如:给一年级的小朋友讲奥数:

□+△=3□=

□+☆=7△=

△+☆=8☆=

你怎么讲?他们没有学乘除法呀!

我是这么做的。一开始我拿到这个题的时候,我也无从下手,就想,让孩子自己试试吧,就当“试水”,也了解一下孩子的学情。孩子在做,我去观察。发现孩子都做起了,我就问呀!“你这样做?是怎么想的,能告诉我吗?”一个孩子怯生生地告诉我,“老师我是这样想的:我假设□是1,△是2,所以☆就是6。”我表扬了他,“你真会分析!”然后又说,“下一道,你还是这样假设的吗?”孩子说:“是呀!”“你试试吧!”孩子做了一会儿。我说:“做对了吗?我来看看,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孩子面有难色。我笑着说:“想不想听听我的想法呢?”一下子,就把孩子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了。我说:“你先把每个算式右边的得数加起来。”生照做:3+7+8=18。“接下来,我们用加法把算式左边的符号也加起来,你发现了什么?”生写:□+△+□+☆+△+☆=18,孩子看了看,“这些符号加在一起,□△☆分别出现了两次!”生看起来很高兴,他发现了“□△☆分别出现了两次”这个秘密。我说:“如果只写一次,该如何写呢?”生写出了□+△+☆=。“这样该等于多少呢?”这就交给学生了。“□△☆在前面算式里出现了两次,在这里出现了一次,也就是□△☆个数减半,那后面的得数也要减半,就是□+△+☆=9。”后面的解答也就顺其自然了。

两个例子,为什么出现两种情况呢?对比前两种情形的教学,我们会发现。

第一种:老师是浮躁的,音量提高了很多分贝,表情是严肃的,学生是紧张而没有思考的,对老师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感觉。没有学生的学,也就没有学生参与到数学活动中去,而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行为,教学便无从谈起,“有效”也更加无从谈起。所以学生一而再、再而三都没有学会,更谈不上学有所获,也谈不上举一反三。也没有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而是将学生看成静止的容器,任凭老师灌输。

第二种:老师是冷静的、愉快的,面容是平和慈祥的,表现出一种静待花开的感觉。学生是冷静的,有目的地完成学习任务,他们是学习的主人,主导自己的学习任务,在进行创造性学习。在这种情况下学习,老师是听众,静静地听学生讲,保持微笑,时不时伸伸大拇指,让学生找到自信。让孩子表现出:“你看我就是最棒的”“我也能当老师的感觉”;老师是引导者,引导学生朝正确的方向去思考。

怎样才能让自己静下心来听孩子讲呢?

首先,我们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根据学生所学确定教学的方向。老师在教学上要放慢节奏,从学生的学习表现上获得教课的切入点。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实际学习情况、最近发展区和即时学习状态来确定自己的教学内容。注重了不仅教给学生知识,而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获取知识的方法,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其次,循循善诱,和蔼启发,顺学而导。在教学过程中,老师的态度要和蔼可亲,具有亲和力,这样才能做到循循善诱,达到顺学而导的效果。就是要接纳学生的感受和声音,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具体表现。课改为学生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言路”。前面的第二个案例就是我根据实际问题因势利导,巧妙点拨,不仅很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取得了出人意料的教学效果。我体会到,教师在课堂上听到学生的“异口异声”时,要用一种开放的心态去热情接纳。教师的所有教学过程都应贯彻“启发式”原则精心设计,循循善诱,和蔼启发,顺学而导。

再次,让学生主动学习。第一个例子肯定是不行的,学生一点兴趣都没有,老师还身心疲惫!这样是别想让学生主动去学习了。怎么办?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去学习呢?“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定要创设情境让学生先学,此时就要扮演一个笨老师、傻老师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这样说:“孩子们,能帮个忙吗?今天的题目老师都不会做,你们……”让学生带着挑战的心理去试一试,他们很积极地动脑、动口、动手进行自学与尝试,得出的结论不管对错都是关键。通常我会说:“真是这样的吗?有没有同学想说点什么吗。”这样学生可以带着目标,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其求知内驱力增强。有时甚至无须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内在潜能也能得以充分发挥,学生才能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最后,让学生学会学习。第一个例子告诉我们,学生能做了,是在老师的灌输下学生学会了,学生对于以后能解决的问题多数都是“依葫芦画瓢”“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第二个例子告诉我们,学生能做了,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主动完成的。老师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时要见缝插针,随时渗透。在这种学习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学生才会举一反三,这就是会学习的结果。因此,我们说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的。“教也是为了不教”。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所以说:“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要开启学生通窍之门,就要让学生先学,然后依据学后施教。这样老师,学生都轻松!

编辑 李建军

猜你喜欢

主动学习先学后教小学数学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数字电路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及调研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浅议“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正视“先学后教”教育理论的弊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