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7-03-23付春华
付春华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提高学生的习作技能是非常重要的,优秀的习作能力能够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知。目前我国小学习作教学中还存在很多的问题,例如,学生缺乏习作的积极性、习作量较少、缺乏习作素材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习作质量,所以针对以上小学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激發学生的习作兴趣,全方位地提高习作质量。
关键词:小学;习作教学;问题;对策;方法
在新课程标准要求下,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素质教育工作是迫切需要的,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地更新自身教学理念,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充分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目前在小学习作教学中,学生呈现出抵触习作的心理,认为习作非常难,严重影响了习作质量。针对以上问题教师需要从根本上找出原因,制定正确的习作教学体系,让学生愿意积极、自主地投入到写作中来。
一、目前小学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对习作存在惧怕心理
经过调查发现,部分小学生都非常惧怕习作,认为习作是一件枯燥的事情,无法正确配合教师的习作教学。通常在教师布置习作之后,学生都会萌发出如何写的想法,但却出现无从下手的现状。这都是由于教师在习作教学中没有让学生感受到习作的乐趣,学生没有融入生活中发现优秀的素材,在习作中只能够搜集一些课本内容,学生的知识面较窄。
2.文章缺乏创新和真情实感
很多学生在习作过程中都是模仿他人的写作,生搬硬套,毫无创新,学生无法把看到的、听到的写成文章,没有联系自身的实际生活来习作,对事物没有独特的感知、认知,导致写出来的文章缺乏情感表现力。
3.不重视语文知识的积累
学生日常不注重对语文知识的积累,在习作的时候就会出现很多问题,例如,文体的基本特点、修辞的运用方式、字词的使用范围学生都没有正确的认识,导致难以达到理想的习作效果。学生在不具备知识量的情况下进行习作,只能够增强学生对习作的厌恶感。
二、加强小学习作教学的方法
1.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中取材
目前很多学生在习作过程中都会出现词穷、不知道写什么的问题,而产生此类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的知识面较窄,脱离生活。生活是习作的源泉,只有生活中的素材才最有感染力。例如,在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课外活动,让学生去感受一下外面的世界,从中有所感悟并且应用到写作中,这样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才是最真实、最丰富的。
2.鼓励学生多阅读,让习作有不断的源头活水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教师要让学生提高自身的阅读量,吸取书籍中的精华之处,并且学会发现、掌握规律,在读书过程中有所领悟。可按照我们现在的语文课时,学生在课堂上读得有限,这就需要我们拓展学生阅读的时间或空间,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教师要想学生习作有不断的源头活水,就必须鼓励学生阅读。在阅读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处理好博览和精读的关系,博览是为了广开读源,搜集捕捉丰富的信息,积累丰富的习作素材。而要书读得深、研得细,这就要精读,经典篇目,重要文段要精读,这为习作中引经据典提供习作依据。比如在三年级下册要求写端午节的文章,有的学生写端午的习俗,有的写端午的来源,有的写各地庆端午的方式……因为平时有充分的阅读储备,所以学生信手拈来,写得轻松,写得精彩!所以阅读是积累,是基础、是作文的先决条件。不阅读就想写好文章,就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阅读得多,阅读得精,然后积极熟练地运用于习作,便如“源头活水”,文思不断。
3.激发学生抒发真情,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教师往往留下一个作文题目,学生写出来的文章都是千篇一律,没有任何新意,所以作文教学就是要鼓励学生讲真话、写真事、抒真情,表达自己对人生独特的感悟和体验,而不是人云亦云。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写出不一样、吸引人眼球的文章。教师要不断地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不同,通过不同的角度去发现生活中的新意,并且能够应用到习作中,这样写出来的作品才具备创意,细腻而感人。当观察到雪中小麻雀觅食,想到的是农民工生活的艰辛;当观察到家乡广阔的田野,想到的是劳动人民的坚韧与勤劳……所以,教师要欣赏、鼓励学生的愤悱之情,学生才能用独特的眼光、独特的感受及创新的思维写出精彩的习作。
总之,在小学习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营造良好的习作课堂教学氛围,让学生愿意积极、自主地投入到习作中。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去善于发现生活中、书本中的素材,并且能够应用到习作中,融入自身的真实情感,写出细腻而感人的文章,让学生在习作中感受到乐趣,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参考文献:
[1]马奎文.浅谈农村地区小学语文高年级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才智,2013(1):48
[2]韩林坚.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相应对策分析[J].求知导刊,2014(7):117
编辑 温雪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