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2017-03-23张志诚
张志诚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于课堂教学设计,选择有利于利用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培养数学意识、创新意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关键词:引导;创新;高效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精于设计课堂教学,选择有利于利用课堂教学效果的方法,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地参与和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培养数学意识和创新意识,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实际能力,初步的学习能力和良好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使学习数学成为学生自主行为,从而提高课堂效果。笔者就此谈几点具体做法:
一、精彩导入,引发学习兴趣
常言道,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十分重视一堂课的开端,每堂课开始的两分钟,由于学生刚进教室,翻书取笔,课间嬉闹之余兴未消等原因,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如何改变这种情况呢?如果教师一上课就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唤起学生的注意,创设情境,诱发思维。或设疑而障,引起悬念;或引探发现,品尝甜头;或实物演示,加强直观;或动手实验,巧设铺垫;或精心设计一段引人入胜的导语,就可抓住学生的心,激发学生的兴趣。当学生情绪热烈,兴趣浓厚时才转入正题。如,在讲授“年、月、日”一节时,教师一上来就向學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我班大部分同学今年十岁过了十个生日,只有小华十岁只过了两个生日,你们说这事怪不怪,是什么原因呢?”学生感到无比惊讶,并不相信,教师顺势导入,指出在学本节课后,就会解决这个谜,虽然用了几分钟,但它不但引入了新课,而且大大的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
二、创设自主探索空间,培养学生探究意识
影响课堂教学的优质、高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学生不会学数学,不掌握学习的方法。要让学生“会学数学”,不但要重视培养良好的学习方法及分析法和综合法等基本的学习方法的培养和提高,还要重视培养和提高学生操作、思考、观察、尝试、讨论、同化等探索性的学习方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主动探索的空间,给学生留有动脑思考、动手操作、动笔尝试、动口表达的解决问题和提出问题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有较多的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做到学生能独立思考的,教师不揭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替代;学生能独立解决的,教师不示范。如:在教学《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时,出示例题45÷3后,先让学生猜猜45÷3的结果,再让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证明45÷3=15,可利用小棒等教具分小组讨论、交流。学生汇报如下:(1)我用列竖式的方法得到的(2)因为3×15=45,所以45÷3=15(3)用小棒摆得到的(4)把45分成30和15,30÷3=10、15÷3=5、10+5=15(5)把45分成39和6,39÷3=13、6÷3=2、13+3=15(6)把45分成36和9,36÷3=12、9÷3=3、12+3=15。接着充分肯定学生的每一种算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比较哪一种方法最好。这样做以后学生自主探究的空间大了,参与能力增强了。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抓实。课堂教学提高了。
三、创设课中游戏情境,激发学生参与性
一节课的前半节,是学生接受知识的最佳时间,到后半节,学生注意力易分散,这时引入一个游戏,既可以使大脑得到适当休息,又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达到一举双赢的效果。如,在教学“乘法的初步认识”一课时,我利用小朋友们喜欢的蓝猫来做游戏。我说:“蓝猫为大明、小亮、小刚和小江都准备了礼物,谁愿意帮蓝猫送礼物?”(礼物上写着乘法算式,人物身上写有加法算式)学生们争先恐后地做题。这时再配上动画片中的音乐,欢快的音乐一响,学生们更感兴趣了。
四、多元课堂结尾,提高课堂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抓住20分钟讲授重点,突破难点之后的时间,特别是最后的几分钟,这是因为从教材来看,最后讲的内容多数是重、难点,如讲例题时,最难的题通常放在最后讲,从教学因素来看,最后几分钟往往是“点睛”时间,一堂课基本把“龙”画成功了,总是最后来“点睛”,不管是由教师来点还是启发学生来点,这道工序总得最后完成;从学生因素来看,在课的后十分钟注意力往往不够集中,特别是在临近下课时,由于条件反射注意力最容易分散,这样在一堂课的最后阶段形成了“一高一低”,即教师的教材教法高潮,学生注意力的低谷,所以,要重视课的结尾的教学,有经验的教师常采用多种的结尾方式,如,总结式结尾、竞赛式结尾、问题式结尾、悬念式结尾等,并且用最后面的时间让学生读书、预习、复习、讨论、提问、做作业等,将前面所学的知识巩固消化,但是,在教学实践中,不重视课的结尾教学的例子屡见不鲜,如,教学内容未讲完,或内容虽然讲完了,但是作业常常来不及布置就下课了,传统教育非常强调作业的布置;如布置作业不要仓促进行;无论如何都不要在铃声响了以后,学生注意力减弱的情况下给学生留作业,而应该分出一部分时间给学生留作业,在过去的传统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回味出它的极其深刻的意义,在当前教学改革中,重视课的结尾的教学,继承这一做法,克服拖堂现象,也是顺应学生心理活动要求的。
总之,教师应采用符合儿童心理特点的教学方法,打造一个让学生感到愉悦,对数学知识的渴求油然而生,在自主探索中创新思维,锻炼意志,同时还能学会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从而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