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数学要立足学生发展
2017-03-23丁宏平
丁宏平
摘 要: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好的凸显,数学教师要树立先进的数学教育理念,在教学设计方面下工夫,立足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以及应用能力培养,这样才能让数学教学更加有效。
关键词:数学;主体;发展
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改革勃然兴起,在新教育理念的指导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较好的凸显,数学教师要树立先进的数学教育理念,在教学设计方面下工夫,立足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和合作能力的培养以及应用能力培养,这样才能让数学教学更加有效。
一、教学目标要恰当
作为基于新课标理念的数学教学设计,数学课要跳出学科本位,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教学目标,特别是让学生感受数学的文化价值,对客观事物中蕴涵的数学模式进行思考和做出判断等方面体现了为学生的发展打造全方位的数学教育的理念。
通过学情分析,教师充分关注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结构、思想方法及数学能力,在对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给予充分估计的基础上,制定出通过试验、观察和理性分析的方式,归纳小球分布的规律,感知引入正态曲线、正态分布的意义;借助图像认识正态曲线的特点及曲线所表示的意义等教学目标,使学生的学习始终处于最近发展区,为高效的学习活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情境围绕学习设计
数学高度抽象的特点,造成了数学难懂、难教、难学,这就更需要学习者经历感受、体验和思考过程,并用内心的体验与创造的方法来学习数学,只有当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建立起自己的数学理解时,才能真正懂得数学,学好数学。而让学生经历“数学化”、“再创造”的活动过程正是为学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提供了有效的途径。要吸引学生进入情境,通常把教学建立在引起认知冲突的问题上,关注到学生的学习基础,在学生的“最近发现区”内,设置具有一定难度、而学生又力所能及的问题,为学生的数学实践搭建了体验“再创造”的思维活动平台。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与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或通过多媒体创设的实际情况下进行学习,可以利用生动、直观的情境激发联想,实现知识的“同化”与“顺应”。情境设计中注意到在學生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建构通向目标的台阶,使教学重点一方面聚焦于学生的新、旧知识结构,另一方面聚焦于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学习难点,学生在精心设计的系列问题的引导下进行一系列的有效的思维活动,不断产生思维的碰撞和新旧知识之间的整合,有效促进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重视数学学习的有效性
数学的体系具有两重性:数学内容的形式性(演绎,严格的逻辑性)和数学发现的经验性(实验,实验性);数学教学活动应是学生经历“数学化”、“再创造”的活动过程。学生的主体地位不是学习过程中的“体力活动”,而是完成数学化过程的有效思维活动,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性思考。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是围绕学生的学习活动而设计,从问题的提出、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都是学生所亲历;学生的学习既有独立思考又有合作交流,既有试验观察又有理性思考,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是课堂的主宰,而是教学的一个指导者、参与者。一节课中学习内容的难点的处理是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教师要巧妙设计,使得学习中的难点得到恰当的分散,使难点成为新知识的生长点,而不是学生的分化点。教师要关注数学本质,提炼与应用数学思想方法,教师通过联系、点拨、启发,师生间对研究方法形成自然的默契,使数学思想方法的提炼与应用成为水到渠成的意识和做法。这种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有利于学生对数学本质的整体把握,有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数学观和科学的世界观。
四、整合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
课标理念告诉我们:整合的基本原则是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高中数学信息技术的有效使用则使得数学教学更能灵活。技术的使用使得以往没有使用技术的数学教学中难以形象、连续、快速、准确地呈现数与形的对应关系。如教学《正态分布》时,各小组学生用图形计算器画出自己试验中各个球槽内小球的频数对应的频率分布直方图,在较短的时间内呈现出多个不同、体现个性化的频率分布直方图,这些图为后面形成正态曲线提供了观察、归纳的大量素材,可以设想,如果让各组学生当堂动手画频率分布直方图无疑是耗费时间的低效活动;为了更好的使学生认识正态曲线的来源,教师还利用几何画板动态演示,由此直观的呈现了图像由折线到近似的曲线的变化过程,显然信息技术提供的这种快速画图(连续变化)的功能是传统教学中无法是实现的,既突破了学生认知上的障碍,也让学生经历了的正态曲线概念的形成过程。信息技术与数学教学整合的目的是使学生更好地认识数学的本质。本节课中,信息技术的使用,使得学生有了更多的用于建立正态分布密度曲线概念所需的具体素材,有利于学生对概念本质的认识与把握;另一面,教师没有在学生建立概念的思考、抽象过程之前利用技术揭示本质,降低思维难度,也没有利用技术替代学生在建立正态分布密度曲线概念上的思考和抽象过程。信息技术的使用较好地的体现了整合的基本原则,即整合要有利于学生认识数学的本质。
总之,高中数学设计是要围绕学生这个主体来做好文章的,除了以上的这几点,还有多元的课堂评价等都是凸显学生主体,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原动力。高中学生的知识程度和思维特点都表现到数学学习之中,这其中也存在差异性,教师立足学生,还要因人而异,设计不同的教学方案,让每一名高中生都能得到数学能力的培养、发展和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