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明家庭“魏氏戏班”

2017-03-23钱敏

人民周刊 2017年3期
关键词:魏氏戏班家风

钱敏

在鸡年春节的祥和气氛中,肖学芬特意换上了喜庆的大红色衣服,坐在自家的沙发上,她同丈夫魏承训一起展示年前刚从北京领回来的沉甸甸的大奖,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喜评“全国文明家庭”

家住四川省乐山市沙湾区嘉农镇燎原村的魏世铎一家是个三世同堂的温暖大家庭,他们与亲戚组建了一支家庭文艺队,被当地老乡亲切地称为“魏氏戏班”。魏氏戏班由20余名普通农民组成,这个业余演出团队将与百姓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法规、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社会新风尚等变成文艺元素搬上舞台,寓教于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到当地群众欢迎。

多年前,魏世铎发起成立了一支文艺队。一开始,这支文艺队是名副其实的“家庭文艺队”,魏世铎的儿子、儿媳妇、女婿、孙子、孙女、堂兄等都是文艺队的成员。文艺队成立后,魏世铎带领大家下乡演出,为乡亲们带去各种文艺表演。据了解,当初条件十分艰苦,没有表演服,他们就用被单当裙子、枕巾当头套、裤衩当背心,乐器演奏也是由长子魏承训自学后进行教学。

就是这样,这支土生土长的“家庭文艺队”开始到处演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在当地逐渐有了名气,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魏氏戏班”。“魏氏戏班”中年龄最大的成员今年已经75岁,多年来,他们自编自演歌舞、相声、小品达1000多场次,极大地丰富了当地群众的文化生活。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的重要指示精神,去年9月,中央文明委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评选表彰活动。活动以爱国守法、遵德守礼、平等和谐、敬业诚信、家教良好、家风淳朴、绿色节俭、热心公益8个方面为评选标准,从全国范围评选了300户文明家庭。整个四川省共推选14个家庭参与全国文明家庭评选,他们用实际行动将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发扬光大,展示了新时代的家风文化。这其中就有魏世铎一家。

“魏氏戏班”的来历

说起这个戏班的来历,竟可以追溯到1978年。据魏承训回忆,当时父亲魏世铎组织成立的这支文艺队名为“嘉农业余川剧团”。“那时候还是生产队,每个人需要挣工分,我们去演出的时候会收很低门票,收的钱全交给生产队抵工分。”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电视机还没有普及,人们的文化生活十分贫乏,因此每次听说会吹拉弹唱的“嘉农业余川剧团”要来,附近乡亲们就会热情捧场。最初,“嘉农业余川剧团”只是在嘉农镇附近演出,慢慢地名聲不胫而走,附近乡镇包括沙湾城区的一些单位也会主动邀请他们去表演。

戏班平时排练、编曲、作词是在魏承训家背后的小院旁一个临时搭建的砖瓦房里,戏班许多优秀作品都出自这间砖瓦房。这里摆满了各式各样的演奏乐器,有二胡、扬琴、唢呐等传统民族乐器,也有架子鼓、长号、电子琴等现代西洋乐器。据说在这些乐器中,魏承训最看重的是一把价值上万元的蟒皮二胡,虽然有些旧了,但每次作曲、表演只要用上这把二胡,他都特别有感觉。

如今,他们不再用被单当裙子、枕巾当头套、裤衩当背心了。在这间砖瓦房里,有他们出去表演需要的各种演出服装,还有他们花2万多元买来的专业音响。而房间一侧的黑板,则是他们沟通展示新编乐曲和歌词的地方。

魏世铎老人当初为什么会想起组建一支家庭文艺队呢?据了解,原来他早年受教于眉山洪雅川剧团,14岁时就在温江、郫县一带演戏,是有很好的艺术底子的。舞台上20多年的“摸爬滚打”更是使他练就了一身硬功夫、真本事,与艺术也算结下了深厚的不解之缘。不同于父亲科班出身,魏承训自己则是自学成才,如今他会拉二胡、会敲扬琴,甚至会朗诵,还会唱歌。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在戏班里,每个人各司其职,各自都有明确的分工。魏世铎主要负责写剧本,还负责各种乐器的表演;魏承训负责作曲,还负责每个节目的编导;儿媳妇肖学芬则为舞蹈指导。此外,魏承训的弟弟和其他一些喜爱文艺演出的亲戚也都纷纷加入进来,为戏班的发展出一份力。

积极传递正能量

《五老汉话安全》《夸媳妇》《三老口“戏”水》《优生优育好》《干群一条心》等节目便于传唱,深受群众喜爱。多年来,魏氏戏班编创了许多与农村生活息息相关的计生、养殖、医改等政策宣传小节目,歌颂党的富民惠民政策,讴歌新农村的喜人变化,也经常利用演出活动向现场观众发放各种普法宣传资料,很好地发挥了文艺宣传的作用。

从最初的几个人发展到如今的20多人,从最初的川剧、二胡等传统文艺表演,发展到如今的歌舞、小品、相声、快板等丰富多彩的舞台表演形式,魏氏戏班这支由普通农民组成的业余演出团体及时送演上门,小到谁家有红白事,大到当地的重大活动、企业庆典,他们的足迹已遍布沙湾所在乡镇及附近区县。除了“有求必应”的演出外,他们还在全镇13个村义务巡回演出,不仅乐了乡里乡亲,也传递了移风易俗的正能量。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铭记在中国人的心灵中,融入中国人的血脉中,是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的重要精神力量,是家庭文明建设的宝贵精神财富。”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去年12月12日在京会见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对家庭、家教、家风重要性所作的深情阐述。

去年12月,肖学芬代表魏世铎一家前往北京参加了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这份荣誉来之不易,作为全国文明家庭,我们以后将更加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带动周边家庭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她表示,将与大家共同分享喜悦,做家庭美德和家庭文明的践行者、示范者。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作为儒家哲学的一部重要经典,仅2000余字的《大学》精炼地揭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思想。据此,齐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习近平看来,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

“我们要重视家庭文明建设,努力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成为人们梦想启航的地方。”在会见全国文明家庭代表时,习总书记提出殷切期盼,这为新形势下推进家庭文明建设,推动形成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提供了重要遵循和思想力量。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春晚打破以往常规,首次聚焦“家庭”,倡导回归爱,回归家庭,回归作为一个人最本真、最基础的一面。在所有语言类节目中,除了最后的《天山情》讲的是民族大团结,《阿峰其人》讲的是做好事,相声《信任》讲的是现代社会陌生人之间重建信任以外,其余的,几乎全部在讲家!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只有千家万户和睦社会才会安定,只有千家万户文明社会才会文明。家风是一个家庭的精神内核,也是一个社会的价值缩影。正所谓“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只有把家风建设搞好了,让家庭成为涵养美德、陶冶情操的“心灵归宿”,才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猜你喜欢

魏氏戏班家风
勤劳节俭传家风
功德林寺戏班:寺院文化对觉木隆派的特殊重塑
云南壮剧的几种组织形式
内蒙古中西部地区移民音乐的民间存在形式研究
湖南桂阳县魏氏宗祠舞台题记考述
家风伴我成长
谈电视剧《延禧攻略》中的“魏氏叛逆”
从社会组织的视角看云南壮剧民间戏班的性质
幽默好家风(二)
家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