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短跑途中跑技术特点的研究

2017-03-23刘文军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2期
关键词:短跑技术特点

刘文军

摘 要:本篇文章以现代短跑训练的发展趋势为主要切入点,对短跑训练技术发展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探究

关键词:短跑 途中跑 技术特点

引言

途中跑是短跑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在短跑项目的训练过程中,蹬伸技术和前蹬支撑技术成为了教练员在训练过程中关注的一个重点问题。随着生物力学及体育训练技术理论的不断创新,我国的短跑训练已经进入了一种沿着科学化方向发展的发展趋势。针对现代短跑项目中的途中跑问题,笔者主要对它的技术特点进行了探究。

一、现代短跑训练的发展趋势

短跑是体育竞技比赛中的有一个重要项目,在短跑竞技运动的发展过程中,短跑训练方式的变革,对运动员在途中跑阶段的技能发挥,有着较为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对现代短跑中的途中跑问题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是现代短跑训练的趋势。在在对途中跑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首先可以把这一过程看作是一个双腿的交替摆动阶段。这样,在对现代短跑的发展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对摆动动作的重视,已经成为了现代短跑训练中的一个新特点。这一问题的产生,是建立在学者对一些优秀运动员的短跑技巧进行专业分析的基础上,研制出来的一种新型训练思路。在对短跑技巧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学者们已经得出了这样的一个结论:在短跑竞赛中,运动员升值摆动技术的优劣,已经成为影响其自身跑步速度的快慢的一个重要因素[1]。也就是说,在途中跑阶段,双腿的最大摆动速度已经成为了影响运动员在这一阶段的运动速度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样,在对短跑训练进行创新的过程中,快摆训练的应用,已经成为了训练形式创新的一种表现。

二、途中跑的技术特点

1.途中跑上肢摆动技术特点

手臂作用在途中跑中的发挥,是相关学者对途中跑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不可忽略的一项因素。在途中跑阶段,手臂作用是保持躯干平衡的重要方式。它可以在对短跑过程中的身体过度前倾问题进行阻止的方式,在稳定身体重心的基础上,对人体与地面之间的作用力效果进行强化。这样,在途中跑阶段,大而有力成为了上肢摆动的主要特点。从美国短跑教练温特对这一问题的研究来看,在途中跑阶段,手部动作与腿部动作之间的正相关性,是他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得出的主要结论。从两者之间的正相关关系来看,在途中跑阶段,运动员手臂摆动的动作愈快,腿部动作亦会愈快,这样,在途中跑阶段,运动员在上臂摆动有力的情况下,可以通过对腿部前摆距离进行延长的方式,让运动员每一步步长的增加,成为运动员提升自身速度的有效方式。

一些学者在对国内一些优秀运动员在途中跑阶段的上肢摆动情况进行探究的过程中,主要对臂前摆角进行了探究。例如在对女子短跑运动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学者发现,我国运动员陈钰在途中跑阶段的臂前摆角最大值为76.4°。马孝燕的臂前摆角为35.78°。她在途中跑阶段的臂后摆角为59.96°[2]。在与国外运动员进行比较的过程中,学者将我国运动员在短跑的途中跑阶段表现性除来的后摆过大的问题,看作是影响我国短跑运动员技能发挥的一个重要因素。从人体的神物理学特征来看,学者支出的这一问题,会让运动员在途中跑阶段产生向前运动动力不足的现象,这样,在现代短跑训练技巧的调整过程中,侧重前摆用力的训练技巧已经开始在短跑训练中得到了应用。

2.途中跑的下肢技术特点

从我国传统的短跑训练方式来看,对后蹬作用的关注,是传统训练模式的一个主要特点。在传统的训练模式下,运动员的后蹬程度是训练过程中较为注重的一大细节问题,在这样的模式下,在短跑比赛中,一些运动员做出后蹬动作的时候,喜欢阶段角度已经达到了接近于180°的程度,随着学者对生物力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一些学者发现,从短跑竞技项目的自身特点来看,膝关节角度接近180°的情况下,运动员会出现腿部运动无法适应身体重心前移速度的问题。在途中跑阶段,运动员可能会出现肌肉拉伤的问题。因此,在现代短跑训练技术的应用过程中,针对短跑运动中的后蹬问题,教练员在进行训练的过程中往往要求运动员将大腿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控制在15°至20°之间。进而在其支撑作用的腿与发挥摆动作用的腿的配合下,通过协调动作的方式节省运动员的能量消耗。

在对短跑问题进行探究的过程中,在发挥支撑作用的脚掌离开地面以后,到发挥摆动作用的腿脚掌的落地的这一阶段,被称之为运动员在短跑过程中的腾空阶段。在这一阶段,运动员在对发挥后蹬作用的腿部肌肉进行放松的基础上,统以大腿向前上方摆出的方式,完成落地的动作。在短跑中的腾空阶段,运动员盆带肌收缩过程中发挥的拉力作他用,是帮助运动员完成腿部摆动的一个重要因素。这样,在短跑运动的进行过程中,运动员双腿的“剪绞”动作,成为了途中跑阶段提升自身速度的一种有效方式。

除此以外,短跑途中跑过程中的有序节奏技巧,也是学者在研究过程中关注的问题。途中跑的节奏问题主要指的是运动员在途中跑阶段保持一定的节奏规律的做法。在这一阶段,有序的节奏可以通过减少能量消耗的方式,让运动员在短时间内保持最佳的运动效果[3]。从短跑竞技的特点来看,途中跑发挥的是一种承上启下的作用,运动员在途中跑阶段保持最佳的运动状态,可以让其在最后冲击阶段表现出足够的爆发力。这种节奏感的发挥,也是在途中跑阶段注重肌肉放松的一种有效方式。由于膝关节和踝关节是进行缓冲动作的重要因素,在途中跑的缓冲阶段,离心肌理作用的增加,是让运动员储存能量的一种有效方式,这一阶段的能量储存,也是一个为接下来的蹬伸过程提供能量支撑的过程,一些学者在对男女运动员在缓冲阶段的动作技巧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发现男性运动员对踝关节作用的应用比重要高于女性运动员。由此,踝关节缓冲技巧的应用,也成为了途中跑阶段的一种技术特点。

結语

对双腿的支撑作用和摆动作用的充分发挥,是短跑中途中跑阶段的关键技术。摆动技术与缓冲技术的配合,是途中跑技术的主要特点。正确的等摆技术,可以让运动员在缩短腾空时间的基础上,为途中跑阶段提供更快的速度。在短跑进行过程中,提高后蹬效果,对运动员中途中跑的步幅改善,有着一定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林江.现代短跑途中跑技术特点分析[J].呼伦贝尔学院学报,2008,02:114-116.

[2]王锋,吴瑛.现代短跑途中跑关键技术环节之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2,21:26-27.

[3]张杰.高水平短跑运动员途中跑技术特点与发展趋势[J].当代体育科技,2014,21:1-2.

猜你喜欢

短跑技术特点
NB-IoT网络技术特点及网络部署简论
有线传输的技术特点及发展趋势
浅析短跑途中跑中“送髋”技术的作用
对提高短跑教学质量的思考
对秋季植树造林的一孔之见
配电线路带电作业技术特点分析
短跑运动员专项力量训练研究
浅析篮球抢篮板球的技术特点及训练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