闲暇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意义
2017-03-23杨小旭
内容摘要:大学生是成长中的人,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的闲暇教育时间非常多。然而,对于大学生无所事事、沉迷网络等现状,闲暇时间的利用以及闲暇教育对他们成长的意义却并未受到积极的重视。因此,本文就谈谈闲暇教育对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意义。
关键词:闲暇教育 大学生 成长
一.闲暇及闲暇教育概念
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时间之外剩余的时间。换句话说,闲暇是指个人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完全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利用或消磨的时间。对于学生而言,闲暇指的是除去学生吃饭、睡觉、学校有计划规定的学习和必须的生活事务之外的时间。闲暇教育即是闲暇时间内进行的教育活动,旨在让学习者通过利用闲暇时间获得某种变化如信念、情感、态度、知识、技能和行为提高闲暇生活质量而受到的教育。对于学生主要包括心理健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社会公益和社会实践、健身运动、参观游览及人际交往。闲暇是人们在生活中所享有的自由时间及其在该时间里自主、自由的生活状态。从行为上来看,闲暇应该是个体能完全自主的行为活动。从状态方面看,闲暇则是人们自由的心理及其生理活动状态。闲暇习惯是指个体的经常性的闲暇而使之巩固下来并成为需要的一种行为方式。闲暇习惯决定一个人的生活质量,也影响一个人发展,爱因斯坦说:“人的差异在于业余时间”,而“业余时间”则体现了个人的闲暇习惯。闲暇教育(1eisure—time Education)旨在“让学习者通过利用闲暇时间而获得某种变化。”[1]“根据闲暇的意义,又可把闲暇分为反社会型、空耗型、娱乐型、发展型、奉献型”。[2]对于学生的闲暇,主要是培养其发展型闲暇,这样与教育的目的就密切结合在一起。
二.闲暇教育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
大学生是成长中的人,相对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来讲,他们的闲暇教育时间非常多。然而,对于大学生无所事事、沉迷网络等现状,闲暇时间的利用以及闲暇教育对他们成长的意义却并未受到积极的重视。因此,从这个角度讲,让大学生知晓闲暇教育对他们人生成长的重要意义非常必要和紧迫。
1.闲暇教育是着眼于自我开发的终身教育。
闲暇时间对人成长非常重要,胡适在其《在不健全的中国,如何不堕落》一文中劝导大学生进入社会中不堕落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有问题研究的意识、二是要有业余的,非职业的兴趣,三是对自己所坚持的东西要有信心。他提出:“凡一个人用他的闲暇来做的事业,都是他的业余活动。往往他的业余活动比他的职业还重要,因为一个人的前程往往会靠他怎样用他的闲暇时间。他用他的闲暇来打麻将,他就成个赌徒;你用你的闲暇来做社会服务,你也许成个社会改革者;你用你的闲暇去研究历史,你也许成个史学家。你的闲暇往往定你的终身。”[3]
2.闲暇教育决定了学生的生活力和生命力的培育
教育要培植学生的生活力和生命力教育培植人的生命力和生活力的任务被淡化甚至被漠视了。人是活的人,活人的特征在于其生命力、生活力。教育是活的教育,活的教育要培植学生的生命力和生活力。教育要培植人的生命力,使人的生命更加充实、更加完善。生命是完整的,生命,是身生命与心生命的协调发展。生活力,就是生命具有生生不息,不断向上的能力。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过什么样的生活,就受什么样的教育”。[4]大学生都是在学校里学习的人,但在学习的过程中以及后来在学业成就、心理健康等方面的差距确实是个体如何利用闲暇时间决定的。在大学里,有的学生用业余时间来打牌,就学会了赌博和好逸恶劳,有的学生用業余时间来充实自己的专业,他就学会了认真等。因此,陶行知先生所说的过什么样的生活,很大部分指的是学生闲暇时间的利用。在闲暇时间里,如何利用闲暇时间,受到什么样的教育,养成什么样的素养,最终决定了成为什么样的人。
3.闲暇教育对健康和谐人格培育的重要意义
一个人的人格影响自身的行为和认知,当人格不健全时,他的行为和认知会出现偏差,不仅影响自身的生活也可能影响他人的生活。有什么样的人格就会影响他的判断能力和选择,可以做出最适合人生的选择。由于缺乏闲暇教育,不少青少年闲暇观念错误,闲暇知识和技能匮乏,在闲暇时间内做了不该做的事情,严重者的行为导致了自身毁灭性的后果,这就是不健全人格导致的严重结果。所谓和谐的人格或者说健康的人格,是指各种良好人格特征在个体身上的集中体现,和谐人格的培育就是要打开并释放人的潜能,实现自身能力的最大释放。和谐人格包括了和谐的人际关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正确的自我意识、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良好的情绪调控能力以及积极向上人生观价值观。健康和谐人格的培育更多时候淋漓尽致地体现在个体的闲暇时间和闲暇教育上。闲暇不仅是对人的生生命的培育,它也彰显在人的心生命的培育中。因此,所谓心生命,很大意义上等同于健康和谐的人格。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从需求层次出发,认为人格受先天、后天学习、遗传等各种因素互相影响,而精神分析学派的代表佛洛伊德提出人格包含了本我、自我和超我,个体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控制本我欲望,最大程度达到超我状态。不管是人本主义理论,还是精神分析理论,其最根本的目的均在于追求个体健康和谐的人格。健康和谐人格的培育更多来自于后天的培育和努力。青少年均在正规的教育系统里接受教育,在有计划、有目的的学校机构学习,然而,通过一定时间的学习后,学生间的区别就非常明显,有的人格较为完善,有的却存在巨大的缺陷甚至是扭曲的人格,最后导致了悲剧事件的发生。因此,从这里可以看出,人格的健康与否主要与个体闲暇时间的利用相关。也就是个体收到的闲暇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说,闲暇教育对个体健康和谐的人陪培育具有重要意义。
三.大学生利用闲暇时间的现状
随着人类生活中的闲暇时间的日益增加,相对高中阶段来说,大学生闲暇时间非常多,如何利用闲暇时间已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现在大学生上课睡觉和玩手机甚至网络成瘾已成为一种普遍现象,对于睡觉这一方面,为什么会这么晚睡觉?究其原因,主要是无所事事,既没有职业兴趣,也没有非职业兴趣从而引起网络成瘾,看电子小说,其深层次原因则是人生目标不明确而无法合理的安排和利用闲暇时间。久而久之养成了闲暇习惯,这种习惯直接影响了学习的时间。当学生自制力不强,他们就会把学习当成副业甚至根本就不学,导致学生把学习时间当成了闲暇时间,在学习和闲暇时间里均做消极的事情。因此,老舍在他的《幽默大全》里早就对北京大学学生上课睡觉的情况作了一个详细的表述:他们上课睡觉,什么也不学习,就想得到毕业证书,对养活自己的技能毫不在乎。然而现在的情况更加复杂,学生除了睡觉,更多的时间都在玩手机、电脑。上课的时间如此,闲暇时间可想而知。由于闲暇时间的不正确利用,导致了高校里出现了严重的人格扭曲产生的悲剧:从硫酸泼熊事件、马加爵杀人事件到复旦大学的研究生杀害室友的事件可以看出,健全人格培育的背后与个人闲暇时间的利用具有非常大的相关性。因此,大学生如何利用闲暇时间是一个亟待高校解决的问题。
四.利用闲暇教育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的途径
1.健康向上的闲暇教育理念:个体必须关注自身的发展以及全面发展。闲暇教育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帮助受教育者正确认识闲暇生活中“自我”的过程,因此,健康向上的闲暇教育理念对人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意识是先导,它指引个体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行。对于闲暇教育,我们不是倡导放弃和摆脱学习,而是让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更有利于人生的设计和发展。从这个角度讲,在校生必须高度重视计划时间的学习,同时正确认识闲暇时间对自我发展和自我提升的重要意义。
2.具有强烈的意志力
闲暇教育为人的自主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满足了人的个性发展需求,闲暇生活是自由的,因此,很多大学生认为只要好好上课,其他时间可以玩电脑、可以睡觉是自己的事情。然而,面对未来的生活的质量,人生的宽度,作为闲暇生活主体的人,必须对自己负责,自己的未来负责,同时还要承担社会责任,在闲暇生活中,大学生需要具有强烈的意志力抵抗诱惑,负责任地思考和设计自己的闲暇生活。闲暇不是绝对自由,为所欲为,必须将自己的需要、价值观和各种能力与闲暇和闲暇活动联系起来,大学生处于青春时期,在纷繁复杂的世界里可能只看到了闲暇的自由一面而忽略了它对人的成长的重要性,因此很多学生虚耗光阴后无所进步。因此要在有限的闲暇时间内获得主动的、充分的和积极的发展,必须具有强烈抵抗诱惑的意志力,坚决把闲暇教育与个体积极健康成长结合起来。
3.重视闲暇时间的行为
行为是意识和意志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的闲暇教育内容应是多元化的,避免在物欲澎涨的时代教育失掉了人的维度而变得日益功利化,从而造成丧失人生意义的单纯技术性和功利性的“单面人”。在闲暇时间里,个体表现出的行为决定了闲暇教育的质量。在大学闲暇的会见里,应该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这可以使人生活内容充实、知识丰富、视野宽阔,专业能力和通用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人的身心的和谐,成为不断完整的人。
参考文献
[1]徐培成.国际教育百科全书[M].贵阳:贵州教育出版社,2012.12.
[2]罗明东.论闲暇、闲暇素质与闲暇教育[J].學术探索 2002.12
[3]胡适.胡适自述[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10
[4]陶行知.何宏玲考释.生活的教育[M].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2006.7
(作者介绍:杨小旭,贵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