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书香城市”的研究调查

2017-03-23潘于

文学教育 2017年3期
关键词:文化环境立法苏州

内容摘要:2016年,国家大力倡导和推进的全民阅读活动已走过了十载春秋。阅读作为一个民族精神发育和文化传承的基本途径,也是一个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李克强总理指出,全民阅读“不仅会增加发展的创新力量,而且会增强社会的道德力量”。作为江苏省、乃至全国的“样板”打造,毫无疑问,苏州当下所独有的、及未来将创新规划的,共同指向了“推动本市全民阅读、打造书香城市、构建文化苏州”的更高目标。

关键词:苏州 “书香城市” 创新 立法 文化环境 精神价值

2016年初,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下发《关于开展2016年全民阅读工作的通知》,从十个方面对全民阅读工作提出明确要求。自2006年以来,国家全民阅读无论从阅读人数、阅读热情,还是从阅读主体的丰富性、阅读方式的多样性来看,我国“全民阅读,书香中国”的建设在总体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在国家相关政策精神的号召与指导下,全国各地正积极推动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系列活动。江苏省将“开展全民阅读活动、加快书香江苏建设”写入省政府百项重点工作任务。2016年 4月20日,江苏省全民阅读领导小组公布了2015年江苏省居民阅读状况调查数据, 数据显示,2015年江苏省成年居民综合阅读率为88.4%,居民平均阅读4.93本书,阅读指数为77.51点,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另一方面,调查数据也反映出“未成年学生年级越高,课外书阅读量越少”、“数字阅读渗透成年人生活,人均每天手机阅读时间增长”等问题。

苏州作为历史文化古都,历来注重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苏州市先后完成“书香苏州app”运营、打造以“阅读,让苏州更美丽”为主题的“苏州阅读节”、成立“苏州全民阅读促进会”……并于2015年底提出“到2020年,全市居民综合阅读率达到90%以上,各项主要阅读指标位居全省乃至全国前列”的宣传推广口号。

苏州作为一座有着悠久书香文化传统的城市,着力建设“书香城市”。调查表明,多年来,苏州各级财政投入40亿元加强图书资源和硬件设施建设,200家公共图书馆总分馆覆盖全市,随着新媒体的进击,苏州电子图书馆等也在不断建设完善。

2006年至今,以“阅读,让苏州更美丽”为主题的苏州阅读节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十一届,成为塑造城市精神、提升城市文化品位的品牌文化活动。2014年,第九届阅读节启动仪式上官媒公开宣布了“中国书香城市建设研究基地”将落户苏州的消息;2016年12月27日,在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公布的《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中,“苏州阅读节”同“书香中国·北京阅读季”“书香江苏”“深圳读书月”等全国各地书香活动品牌,成为打造“书香中国”的“重点任务”;2015年,为更好满足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推动文化产业发展,苏州阅读节组委会组织有关专家编写了《市民阅读手册》,以人类阅读文化发展为主线,从历史、人物、传统、习俗、成就等方面入手,结合相关认识、观点、方法、活动等,对苏州创建“书香城市”起了重要的示范意义和推动作用,手册已于2016年7月成功印刷并在各大图书馆陈列,供读者翻阅。多年来,依托新华书店、凤凰书店、诚品书店等知名书店,系列书友会、读书沙龙、名家讲座等活动在苏进一步创新深入开展,随着年初茑屋书店在苏州金鹰国际的落成与成功开幕,一处新增的阅读平台将为市民与读者带去全新的阅读体验;与此同时,“一卡一刊一专栏一平台”式的书香工程在苏州市全民阅读促进会成立之初即开始实施:阅读书香卡(“一卡”)仅2016年就已发放一万张;《书香苏州》期刊(“一刊”)作为会刊,是全民阅读的重要载体;与《姑苏晚报》副刊部联合发起开展“好书我来荐”活动(“一专栏”)已推荐了近500册好书;全民阅读促进会自媒体微信订阅号(“一平台”)则定期发布苏州全民阅读工作近况并共享文章。

诸多现象与数据表明,苏州“书香城市”建设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并取得了喜人的成果。但是,仔细分析各类活动和调查数据背后,仍存在不少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大致可从以下三部分着手谈起。第一,阅读活动缺少明确法律的保护与支撑。在国家当前“法治”的大环境下,对于面向普罗大众展开的阅读活动,我们同样有需要、也有必要建立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与条例,在“硬件上”确保每一位读者的权益;第二,缺乏相对独立的文化环境及创新型阅读模式。多年来苏州在建设“书香城市”过程中,积极开展了系列与阅读相关的大众喜闻乐见的活动,综合各类活动来看,主要通过个人与组织基于借阅、写读后感等方式的评比、书友会等组织读书分享沙龙、书店聘请名家进行讲座及签售书刊等形式呈现,开始出现了活动囿于地点和形式而略显生硬的情形,脱离了“水到渠成式”地将阅读这一行为内化,而最终导致了相对匮乏的“人文情怀式”阅读模式体验及文化环境营造;第三,缺少对阅读功效和再造的纵深把握。由于我们当前所处时代的特殊性,阅读的功效在不断转型,故而建立在快节奏社会中的“慢步调”阅读显得尤为重要。

鉴于苏州“书香城市”的进一步创新式打造发展,在当前建设规模的基础上,针对相应不足,我们可致力于创新型研究建设,宏观上以硬性立法为经、以软性“物——人——境”为纬,旨在两者融贯相辅,共同助推苏州“书香城市”建设打开新局面。

首先政策方面,也就是我们上文所涉及的“阅读法治”。我们可考虑借鉴发达国家的阅读立法经验,进一步展开与阅读相关的利民性法规政策的制定与研究,如《阅读法》、《阅读规划白皮书》、《阅读条例》等法规和相关政策,在结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完善推动全民阅读的立法保障,将全民阅读经费纳入政府预算,创立国家(省、市)全民阅读基金,有效保障公民基本阅读权利。

其次,实施的软性操作方面。全民阅读作为一项利国利民的公益性事业,文化环境的全面打造至关重要。随着未来苏州大交通的布局建设,可考虑在地铁站内、公交车上设立小型便民式借阅点,采用站内(车上)借还制,为乘客、特别是长途游者提供阅读环境,更进一步而言,在阅读完成后,可以app形式设计相应的“闯关游戏”进行任务式的跟进,通关累积到一定量后可在出站(下车)时抵扣一定车费,同步奖励读者的物质和精神层面;增加社區式的近距离图书馆和短途借阅网点的覆盖率,创新全新联动体系,以实现资源配置最优化,方便市民就近阅读;可引导企事业单位、社会活动场所等增添阅览室,营造工作之余良好的阅读式休闲娱乐氛围,劳逸结合并进一步提升人才素养,特别的,中小学可每周增设一节阅读课,调整学习节奏,意于“第二课堂”取得有效质量反馈,共推第一课堂成长成熟。现有的各类读书分享、报告、讲座、沙龙等则可定位于阅读形式的“升级版”,进一步丰富活动内涵,挖掘活动意义,让广大读者在就近地享受各类阅读资源的基础上,感受全新的创新性阅读模式,寻找文化的认同感与归属感,真正将自身浸润在阅读大环境中。

再者,对于当下阅读功效和作用的再定位可谓一场硬仗,苏州可考虑对部分读者进行身份转变,使其以“阅读推广人”的身份志愿服务于各阅读(活动)场所,力求“阅读形象大使”的普及与推广,在外在物质层面提升阅读的积极影响;与此同时,着力打造阅读内在精神领域的丰富,在当前碎片化、快餐阅读泛滥且人们急功近利的沉迷物质追求之际,阅读功效的内在转型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可进行阅读者阅读疗法师的培养,并将这一团队扩大,最终达到全网式覆盖。通过阅读疗法师对广大读者群内在精神的把握分析,转变旧有的阅读观念,推广内在核心化精神深度阅读,写好苏州“书香城市”这本大书。

(作者介绍:潘于,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中文系学生)

猜你喜欢

文化环境立法苏州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文化环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校环境的优化
试论我国证人拒绝作证权制度的构建
关于治理潮州市区流动摊贩占道经营问题的思考
网络版权运营中的风险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