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上德手法治疗中青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经验

2017-03-22黎顺平王云娜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2017年3期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名医经验手法

黎顺平 王云娜

摘要:唐上德教授从医多年,对于中青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尤其是手法治疗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并取得良好疗效。本文就唐教授手法治疗中青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经验作一介绍。

关键词:名医经验;唐上德;神经根型颈椎病;手法

DOI:10.3969/j.issn.1005-5304.2017.03.025

中图分类号:R274.91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04(2017)03-0104-03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TANG Shang-de in Treating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by Manipulation LI Shun-ping1, WANG Yun-na1, Instructor: TANG Shang-de2 (1.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CM, Guangzhou 510405, China; 2. Guangdong Provincial TCM Hospital of Zhuhai, Zhuhai 519000, China)

Abstract: Professor TANG Shang-de has been a doctor for many years. For treatment of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especially the treatment by manipulation, he has his own unique insights and achieved good efficacy. This article introduced the experience of Professor TANG Shang-de in treating young and middle-aged patients with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by manipulation.

Key words: experience of famous doctors; TANG Shang-de; cervical spondylotic radiculopathy; manipulation

神經根型颈椎病是颈椎病类型之一,主要表现为颈、肩部的疼痛,或相应神经根支配区域感觉的疼痛及麻木。随年龄增长,颈椎出现退变,引起颈椎曲度变直、小关节骨赘增生、黄韧带肥厚、椎间盘突出等病理状态,因而颈椎病好发于老年人,但近年来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发病年龄呈年轻化趋势,成为影响中青年健康和生活常见疾病,目前保守治疗效果比较理想,其中手法治疗效果明显。

唐上德教授为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脊柱外科主任,从事骨伤科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多年,曾随岭南八大家、郭氏伤科、石氏伤科及龙氏正骨等骨伤大家学习,对中青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治疗尤其是手法治疗有自己独特见解。兹就唐教授运用手法治疗中青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1 中青年神经根型颈椎病发病机理

神经根型颈椎病根性痛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多数学者认为主要是由于颈椎的退变,导致关节内聚增生、黄韧带肥厚、椎间盘突出、椎间孔变窄,从而压迫神经根,出现颈肩部疼痛,或相应神经根支配区疼痛及感觉的障碍[1-6]。唐教授认为,本病患者由于长时间低头伏案工作学习,加上坐姿不正确、学习生活压力大及睡眠质量差等,导致脊柱关节正常的解剖、力学和生理关系的改变,外力使椎间关节的关节囊韧带张力失衡而致关节移位,使一部分韧带受到牵拉而发生紧张,而对侧的关节囊韧带相对松弛,韧带的弹性不平衡可将椎间关节交锁在一个不正常的位置上,从而出现关节错位、肌肉痉挛、韧带松弛、滑膜嵌顿,日久导致肌肉、韧带及滑膜血供减少,引起局部组织无菌性炎症和坏死,出现水肿、炎症渗出、组织胺释放等,导致神经根受累并出现相应的神经支配区域功能障碍。如果致病因素无法解除,则水肿、炎症渗出、组织胺释放等致神经根受累进入恶性循环。

2 手法治疗

2.1 原理

本病患者由于颈椎退变不严重,多是由于关节错位、肌肉痉挛、韧带松弛、滑膜嵌顿导致,对此,唐教授总结其治疗原理包括以下几点。

2.1.1 纠正关节错位 手法可以调整小关节和神经根的关系,纠正小关节出现旋转及侧摆等异常的解剖关系,从而减少错位的小关节对神经根的刺激,使小关节正常解剖关系恢复,同时可使滑膜的嵌顿得到解除,消除小关节囊的水肿,减轻炎症物质对神经根的刺激。

2.1.2 解除肌肉痉挛 临床对患者进行触诊时摸到的结节是收缩变硬的肌肉,这种结节多是长时间的无菌性炎症刺激及周围组织粘连所致,手法可解痉镇痛、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无菌性炎症反应的作用,同时可减轻周围组织粘连,从而使结节减小,缓解患者局部症状。

2.1.3 松解粘连 手法在强力牵拉过程中可使关节周围的软组织得到松解,减少对神经根的粘连及卡压,从而减轻周围组织对神经根的刺激。

2.1.4 解除滑膜嵌顿 椎间小关节囊内滑膜上具有丰富的感觉神经纤维,中青年患者由于外伤导致关节囊一过性的损伤,或长时间不正确的姿势导致关节囊退变,使小关节正常的解剖关系出现紊乱,关节间隙增宽,导致关节囊嵌入,刺激关节囊周围的神经,出现颈肩部的疼痛不适,手法可以纠正小关节异常的解剖关系,使小关节囊嵌顿解除,祛除致病原,缓解局部症状。

2.2 步骤

2.2.1 施术前准备 患者坐一高约50 cm方凳,可视术者身高调整(患者头顶位于术者剑突下),术者站患者身后;施术前对患者颈部的“三线”(项韧带线(颈正中线)、左右小关节突连线(颈旁线:颈正中线旁开4 cm)、“三段”(上节段:第1、2颈椎,中节段:第3、4颈椎,下节段:第5、6、7颈椎)及痛点进行触诊,用右手放松颈肩部肌肉,左手托扶患者下颌微向上,用右手拇指和其余4指指腹进行触诊:“三线”检查各椎体周围软组织及脊椎情况,“三段”检查棘突是否有旋转、椎板是否有一侧倾斜、两侧的肌张力是否对称、两侧的关节突关节是否平坦、周围关节囊是否有肿胀及压痛,明确病变的确切位置,并检查颈肩部的压痛点。唐教授认为,棘突、横突及关节突是颈肩部大部分肌肉及韧带附着点,而痛点往往是急性炎症的刺激点。

2.2.2 放松 颈肩部肌肉、韧带、滑膜的放松应按照“三线”“三段”和痛点方法进行。对“三线”“三段”及痛点的揉法,可起到解痉镇痛、活血化瘀、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消除无菌性炎症反应的作用,同时也可对颈肩部关键肌群进行松解,从而减少肌肉痉挛,增加韧带张力,解除滑膜嵌顿,纠正小关节错位。

2.2.3 旋提 旋提手法是唐教授手法治疗中青年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主要组成部分,包括左旋提和右旋提。现以右旋提手法操作为例:用右手置于下颌部使患者头右旋,左手放置枕部,后枕部贴术者胸腹部,此3点将患者头部固定在一个圆内,双手交替使患者头部右旋至凝滞感,此凝滞感即为病理所在,将右前臂置于患者颌下,左手托住患者枕部,拇指按压病理所在椎体,患者头部固定在这个圆内,嘱患者低头,利用患者颈部下沉时的力的反作用力,术者利用自身身体的旋转和寸劲带动患者颈部旋转,在此过程中可听到连续的弹响,由下向上传导。然后检查相邻节段是否有凝滞感,依次进行手法治疗。

2.2.4 整理 双手配合,一手托患者下颌,一手扶患者颈肩部,旋转患者颈部,适当在患者颈肩部肌肉施放松手法。施術后对颈肩部肌肉的放松有助于缓解患者紧张所致局部肌肉痉挛引起的疼痛。同时,施术后通过对颈部“三线”“三段”及痛点的触摸,可验证手法治疗的效果。如手法正确,则两侧颈肌的肌张力可恢复基本相等,患椎及其他各椎两侧椎板的倾斜度恢复基本正常,各关节突在一条直线,各关节囊压痛消失或减轻。

3 治养合一

唐教授将“治未病”的经典理论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在治疗骨科疾病过程中,运用手法同时也注重对其预防,以取得“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效果,从而有效降低中青年颈椎病的发病率。为此,唐教授根据自己临床经验及理论提出一套独特颈椎锻炼方式,以防治神经根型颈椎病。具体锻炼方式如下:①与项争力米字功:两手交叉置颈后,舌抵上腭,含颌,双手向前推颈部,头颈用力向后抵抗,头手相反用力;②推揉百会:用中指或食指按于头顶最高处正中的百会,用力由轻到重按揉20~30次;③挤按太阳式:双手拇指(或掌根)分别放在额部两侧穴位太阳处,用力由轻到重按揉20~30次;④拿捏颈肌式:将左(右)手上举置于颈后,拇指放置于同侧颈外侧,其余四指放在颈肌对侧,双手用力对合,将颈肌向上提起后放松;⑤按揉风池式:用两手拇指分别按在同侧风池,由轻到重按揉20~30次;⑥按压肩井式:以左(右)手中指指腹按于对侧肩井,然后由轻到重按压10~20次;⑦按摩大椎式:用左(右)手同时对合用力按揉大椎0.5~1 min;⑧通二关式:用左(右)手拇指尖放在右(左)手内关,中指放在对侧的外关,同时对合用力按揉0.5~1 min;⑨掐揉合谷式:将左(右)手拇指指尖放在另一手的合谷,拇指用力掐揉10~20次。

4 典型病例

患者,女,35岁,公务员,2016年4月9日就诊。患者15 d前无诱因出现颈部酸胀不适、活动受限,伴左上肢放射性痹痛不适,以左上肢上臂外侧及前臂桡侧为主,予以针灸、理疗后未见明显好转,5 d前劳累后颈痛伴左上肢放射痛加重。诊见:颈部酸胀不适,活动受限,伴左上肢放射性痹痛不适,以左上肢上臂外侧及前臂桡侧为主。查体:颈椎活动受限,颈椎前屈可诱发左上肢放射痛,左侧叩顶试验+、臂丛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分离试验+,右侧叩顶试验-、臂丛牵拉试验-、椎间孔挤压试验-、分离试验-,肌力、肌张力未见异常,左上肢上臂外侧、前臂桡侧皮肤感觉较对侧减弱,余皮肤感觉未见明显异常,双上肢肱二头肌、肱三头肌、肱桡肌腱放射对称减弱,病理征-。视觉模拟评分(VAS)7分,日本骨科协会治疗评分(JOA)13分。辅助检查:颈椎正侧位片见C5椎体向右侧旋转,未见骨质破坏,颈椎过伸过屈位片未见不稳,颈椎双斜位片见左侧C5/6椎间孔明显变窄,颈椎磁共振见C5/6椎间盘偏左侧突出,脊髓未见明显受压。入院诊断为:神经根型颈椎病。予以唐上德正骨手法治疗,每日1次,共7次,患者颈肩部疼痛伴左上肢放射痛明显缓解,治疗后VAS 1分,JOA 16分。

5 结语

中青年患者由于颈椎间盘退变不严重,出现神经根型颈椎病的原因多为关节错位、肌肉痉挛、组织粘连、滑膜嵌顿所致,唐教授手法治疗通过改善颈椎动、静力平衡,可纠正关节错位、缓解肌肉痉挛及组织粘连和嵌顿、改善血循环,从而达到治疗目的,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参考文献:

[1] 张明才,石印玉,陈东煜,等.“石氏伤科”颈椎“骨错缝筋出槽”矫正手法技术规范[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5,49(5):4-7.

[2] 段俊峰,吕晓宇,王育庆,等.龙氏治脊疗法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治疗的对比研究[J].颈腰痛杂志,2013,34(2):102-104.

[3] 李普光,武震,罗杰,等.神经根型颈椎病中医中药治疗进展[J].中医药信息,2005,22(5):19-21.

[4] BOGDUK N. The anatomy and pathophysiology of neck pain[J]. Phys Med Rehabil Clin N Am,2011,22(3):367-382.

[5] VAN ZUNDERT J, HUNTOON M, PATIJN J, et al. Cervical radicular pain[J]. Pain Pract,2010,10(1):1-17.

[6] RAO R. Neck pain, cervical radiculopathy, and cervical myelopathy:pathophysiology, natural history, and clinical evaluation[J]. Instr Course Lect,2003,52:479-488.

(收稿日期:2016-05-30)

(修回日期:2016-10-14;编辑:梅智胜)

猜你喜欢

神经根型颈椎病名医经验手法
层递手法
缓解后背疼的按摩手法
七步洗手法
新修珍珠囊药性赋
不同性别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诊疗经验与思考
正骨推拿联合理疗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颈椎康复操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效果
孙跃农健脾补肾化痰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经验
颈痹汤并牵引治疗4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观察
高血压肾病诊治经验采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