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路径研究

2017-03-22徐春妹

长春大学学报 2017年1期
关键词:话语权话语大学生

徐春妹

(福州理工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部, 福州 350506)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路径研究

徐春妹

(福州理工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部, 福州 350506)

随着新媒体的快速发展,高校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的构建有了新的机遇,但是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由于新媒体信息共享、信息丰富、即时互动、开放虚拟等特性,它消解了话语主体的权威,降低了话语内容的吸引力,削弱了话语方式的调控力,降低了话语环境的感染力。为此,高校要尊重大学生的话语权,从树立平等对话意识、关注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转化话语表达方式、健全舆论引导机制等四个维度来实现其意识形态话语权。

新媒体;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挑战;实现路径

意识形态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各个国家都高度重视如何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以确保国家意识形态的安全。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会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1]话语权是基础,只有牢牢掌握话语权,才能更加有效地发挥管理权和领导权。高校是学术的殿堂,允许各种学术的争鸣,高校成为意识形态斗争较为激烈和复杂的前沿阵地。因此,高校必须牢牢掌握意识形态话语权,从而让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引领大学生的成长。意识形态的传播离不开媒体的使用,新时期的大学生大都是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而成长起来的,如今,他们成为使用新媒体的“主力军”。特别是随着网络的高速发展,手机、平板电脑等随时随地都可以连接网络,并随时随地发表各种言论,这给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增强话语主体的平等意识、民主意识,加快话语传播速度,使话语载体灵活多样化。但是,新媒体是把双刃剑,既带来了难得的机遇,又使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1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的挑战

1.1 新媒体“信息共享”特性,消解了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主体的权威

在报刊、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环境下,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体是教育者,他们的信息来源渠道比学生便捷,掌握的信息是大部分学生不曾了解的。这样,为他们在意识形态教育工作中威信的树立、主体地位的确立奠定了基础,甚至有时候形成了话语霸权。这就导致受教育者处于弱势地位,只能无条件地接受,其话语权往往被剥夺。而网络、手机等新媒体冲破了广播、电视传播的不可重复性,使许多资源得以下载共享,大大拓展了受教育者信息来源的渠道,使受教育者的主体地位也逐渐凸显出来。高校教育者不再是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来源,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等新媒体获取较多的信息,可谓“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通过新媒体的使用,学生掌握的信息甚至比教师掌握的数量更多,内容更新。这样,新媒体的“信息共享”特性,就动摇了教育者在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也消解了他们作为意识形态话语主体的权威。

1.2 新媒体“信息丰富”特性,降低了高校意识形态话语内容的吸引力

随着技术的发展,新媒体突破了报刊版面内容、广播、电视播放时间的限制,实现了海量信息的存储和传播,其信息的容量是传统媒体所无法匹敌的。社会意识是由社会存在所决定的。因此,社会现实生活对社会意识的反映程度的高低,决定了意识形态对人们影响力的大小。新媒体之所以受广大用户喜爱,原因之一在于它对人们的现实生活关注度比较高。人们对新媒体数字平台上包罗万象的信息进行浏览、检索时,就像在商品种类繁多、数不胜数的大型超市里购物一样,人们会购买自己所需的商品,偶尔也会由于好奇心的驱动看看自己不需要但是奇特的商品,或许只是想知道一下商品的功能、价格等方面的信息,但是他们不会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商品都买回家。生活在新媒体环境中的大学生,每天面对着丰富多彩的信息,由于时间、精力和兴趣的限制,他们会倾向于选择与自己的生活相关的内容,觉得意识形态是“高大上”的,远离了自己的现实生活,无法引起共鸣,这样,自然而然地对这方面的知识失去了兴趣。

1.3 新媒体“即时互动”特性,削弱了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方式的调控力

传统媒体时代,信息的传播需要层层审核、把关,从发出到反馈需要的时间很长。新媒体时代,随着技术的创新,信息传播的速度飞快。新媒体信息传播的“即时性”,不仅体现在信息发布的即时,还体现在信息发展过程中动态变化的即时更新。这样,学生不仅能够快速地接收信息,而且还会持续关注信息的发展和变化。对于一些重大事件,政府、学校的介入时间一定落后于事件发生的时间。就是说,事件的应对与发生存在时间差。而新媒体信息传播“即时”的特性,使得学校对事件的反应总是滞后的,这大大削弱了意识形态话语方式的调控力。

在传统媒体下,信息的传播是单向的。政府、学校处于强势地位,对信息的传播予以管理,只需要运用简单的行政手段对信息进行筛选和修改,决定哪些信息可以传播、在什么时间传播、在什么地方传播、禁止哪些信息传播。在这种情况下,受众很难进行信息反馈,互动性很差。而在新媒体环境下,信息传播是双向,甚至是多向的。例如,微博、微信的使用者一般具备传播者和反馈者双重角色,既是信息的发布者,也是信息的接受者、反馈者。这样,使得政府和学校调控信息的难度大大提高并更加复杂。新媒体在传播信息时充分运用图形、图像、插画、动态图等比较形象的表现形式,这样更能吸引受众的眼球。俗话说,“强按牛头不喝水”“强按鸡头不啄米”。倘若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方式仍停留在过去那种集权命令、自上而下、高度抽象的模式,大学生面对这样的话语时,要么沉默,要么抗拒。

1.4 新媒体“开放虚拟”特性,降低了高校意识形态话语环境的感染力

新媒体具有“开放性”,新媒体技术将整个世界连成一体,国家和民族的界限淡化,人们不再受时间、空间的制约,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发表自己的观点。同时,新媒体具有“虚拟性”,即信息本身、传播关系及传播空间都有可能是虚拟的。比如网络社区、微博、新闻跟帖、博客等的注册,都是虚拟的。新媒体的“开放虚拟”特性,一方面有助于我们吸收人类优秀的文明成果,同时也为非主流乃至错误的意识形态在日常生活中的传播创造了条件。在这种开放虚拟的新媒体环境中,充斥着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的舆论,其中有大量进步、正确、有益的信息,也有落后、错误、有害的信息。这在一定程度上使得高校意识形态话语环境不断恶化,也削弱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感。

2 新媒体视域下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实现路径

面对新媒体发展对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所提出的挑战,高校不能回避,而应高度重视,认真应对。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实现是一项系统的工程,涉及到的方面众多。高校应积极顺应新媒体的发展趋势,树立正确的话语主体平等对话意识,关注大学生的现实生活,转化话语表达方式,健全舆论引导机制,以实现其意识形态话语权。

2.1 尊重大学生的话语权,树立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主体平等对话意识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在当前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中,首先要转变教育工作者的意识,要尊重大学生的话语权,树立起新型的师生平等对话、平等交流的意识。前苏联著名文艺学家、文艺理论家巴赫金先生曾说:“只有对话、对立式的对话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单一的声音,不能结束和解决任何问题。”[2]

一方面要继续重视学校、院系领导、学工、团委部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辅导员等多极传统主体的地位,发挥意识形态引导的优势,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切实做好意识形态工作。马克思说过:“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3]9只有自身的理论基础扎实,理论水平够高,才能使自己的话语具有说服力,即所谓“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要有高度的理论自觉,要主动加强意识形态建设相关理论的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因此,这些主体不仅要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还要掌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做到与时俱进。《论语·子路》有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育者要言行一致、以身作则。不仅要在思想上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同时还要在实际行动中身体力行,以增强自身工作感召力。如果言行不一、口是心非,最终是无法使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更别说自觉践行了;另一方面,也要尊重大学生的话语地位,尊重大学生的话语权。高校教育者不应抱着师道尊严的态度,采取“我打你通”“我说你服”的办法,应该要放下姿态、互相尊重、平等对话。要创造一个民主、平等的氛围,让学生“愿意对话、喜欢对话”。要有开放、包容的心态,要尊重大学生的不同见解,不能把自己的观点强加于学生,而是以自己观点的科学性让学生自觉接受认同。还要引导大学生正确使用话语权,允许学生通过新媒体把自己的思想、观点恰当地、理性地表达出来。要为大学生正确的言论点赞,以合理的方式纠正他们错误、极端的言论。在意识形态教育中,那种围堵打压的做法,最终将适得其反。

2.2 关注大学生的现实生活,提升高校意识形态话语内容的吸引力

马克思主义作为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它的生命力不在于理论的高深,而在于其理论对现实问题的诠释,在于其理论对现实的指导,在于理论与现实的契合程度。马克思说:“人们为之奋斗的一切,都同他们的利益有关。”他还说:“‘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3]187

马克思主义要扎根于民众,就不能束之高阁,而要深入社会,深入群众,让民众充分了解。因此,在对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时,话语内容必须具有时代气息,紧扣社会现实,直面社会问题,积极回应社会现实问题。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者不仅要关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最新研究成果,同时还要积极主动地融入到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中,着实把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切实关注大学生的利益诉求,解决好大学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及其需求是不同的:如大一新生主要是适应性问题;大二、大三学生主要是专业水平的提高以及实践操作能力等方面问题;大四学生主要面临就业、考研等问题。我们应积极以主流意识形态为引导,做到既帮助大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又消除他们的思想困惑。因此,只有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服务社会、服务生活的话语,才能赢得大学生的青睐。那些远离社会、远离学生现实生活的话语,就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陷入不切实际的空谈中,是缺乏生命力的,无法吸引学生的关注,必然会被学生摈弃。只有真正关心学生的切身利益,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引导他们解决思想上的矛盾,才能让学生明白意识形态与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这样才能获得大学生的认同与践行,也才能让那些认为马克思主义“过时、无用、终结”的言论不攻自破,也才能应对普世价值、历史虚无主义等错误思潮对大学生意识形态的冲击。

2.3 转化话语表达方式,增强高校意识形态话语方式的影响力

话语表达是人们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工具,话语表达方式恰当与否会影响话语表达的效果。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人们的主体意识、民主平等意识和主动参与意识也逐渐提高。大学生是具有独立思想、丰富情感的人,在对其意识形态进行教育时,如果我们掌握了合理的话语表达方式,就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首先,要从过去居高临下的宣讲独白式向平等互动式转变。不能把学生当成一个“话语”的收容器,把意识形态的理论拼命地往这个容器灌,这样的“你说我听”的宣讲,顶多只能使学生“听得到”。而要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做到“大家都说都听”,这样,不仅能让大学生“听得到”,而且“听得进”“说得出”。例如,以意识形态的知识为本,结合学生关心的话题,科学地设置互动话题,采用新媒体“评论、转发、收藏”等形式让学生参与互动。其次,要改变过去生硬、抽象、晦涩的话语,少说空话、大话、套话,多采用生动、形象、通俗的语言来表达。列宁曾说过:“最高限度的马克思主义 = 最高限度的通俗和简单明了”[4]。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既通俗易懂,又言简意赅;文字十分朴实,思想却非常深刻。可挖掘、提炼大学生喜闻乐见、普遍认可的网络话语、流行话语,消除教育者与学生之间的话语鸿沟,使学生“听得懂”“看读懂”“喜欢听”“喜欢看”。再次,提高自身的新媒体素养,借鉴新媒体图形、图像、插画、视频等形象化的传播方式,实现色与形、静与动的融合,以提高意识形态话语方式的影响力。例如,十八大召开后,人民网发布的“一张图看懂十八大”,化深奥的文字为简单易懂、举例子的图片,其生动形象、接地气,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最后,我们还要关注话语表达的时机。同样的话语在不同的时机表达,效果差别很大。大学生思想活跃,但是涉世不深,对一些事物还是缺乏较高辨别能力的,很容易受到外界形势的影响。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者对社会、校园发生重大突发事件,要密切关注并走在信息发展的前沿。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快速反应特点,即时表达正确的立场和观点,做到第一时间发声、先发制人,引导学生理性地看待问题。

2.4 健全舆论引导机制,提升高校意识形态话语环境的感染力

新媒体的快速发展,使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更加多样化,获取信息的数量也急剧增加。但是,由于新媒体传播“即时、开放、虚拟”等特性,使得人人都有发言的“麦克风”,这给大量有害信息的扩散提供了温床。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稳定,容易受舆论的影响。因此,高校必须进一步健全舆论引导机制,营造一个良好的意识形态话语环境来感染学生。

首先,高校教学活动的主阵地就是课堂教学。因此,高校务必高度重视课堂教学对大学生意识形态引导的管理。要严守教学纪律,坚持“学术研究无禁区,课堂传授有纪律”。在讲台上,要坚定政治立场,不能在学生中传播与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相悖的思想或言论,在遇到一些不良思想或言论入侵时,要敢于理直气壮地批判,要合理引导学生理性地抵制。要传播好中国声音、唱好社会主义主旋律、阐释好中国特色、宣传好中国的价值观念,对大学生进行正面引导,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其次,开展积极向上、健康活泼、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将意识形态教育融入其中,让学生在校园文化活动参与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意识形态教育,深切感受到意识形态教育春风化雨的无限魅力。再次,组建一直高素质的宣传队伍,他们既要精通马克思主义理论,又要懂得随时收集学生的最新思想动态,还要深入了解信息传播的规律。同时,在校园中建立宣传意识形态的网站,不断更新内容,开辟新的栏目,聚焦社会问题,让校园网络成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主阵地,把学生的注意力从一些不良网站吸引到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校园网络中来。高校意识形态教育者充分利用校园论坛、校务微博、微信等新媒体,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与对话,传播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最后,针对西方错误的意识形态的渗透,要强化校园广播、网络等传播媒体的监管,净化校园网络等新媒体的内外部环境,提升高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环境的感染力。

[1] 习近平.胸怀大局 把握大势 着眼大事 努力把宣传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报,2013-08-21(1).

[2] 巴赫金.诗学与访谈[M]. 白春仁,等译.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35.

[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l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 列宁全集:第3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59:467-468.

责任编辑:沈宏梅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Paths of University Ideology Discourse Right in New Media View

XU Chunmei

(Teaching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Fuzh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Fuzhou 350506, Chin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new media, the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 right in the field of university ideology not only meets new chances, but also encounters severe challenges. The new media with its characteristics of information sharing, information abundance, instant interaction and open virtualization dispels the authority of discourse subject, reduces the attractiveness of discourse content, weakens the control force of discourse way and reduces the appeal of discourse environment. Therefore, in order to respect students′ discourse right,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realize the right of ideological discourse from setting up the consciousness of equal dialogue, paying attention to students′ real life, transforming discourse expression ways and improving public opinion guiding mechanism.

new media; university ideology; discourse right; challenge; implementation path

2016-08-29

2016年福建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基金项目(D18)

徐春妹(1982-),女,福建武夷山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D641

A

1009-3907(2017)01-0096-04

猜你喜欢

话语权话语大学生
现代美术批评及其话语表达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大学生之歌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话语新闻
话语新闻
被春天取消了话语权以后 [四章]
“那什么”的话语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