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元·圆”课堂:提升教学品质的有效路径

2017-03-22武凤霞

江苏教育研究 2016年34期
关键词:教学路径教学改革课堂

摘要:教学的真正意义是帮助儿童将外部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自身的精神财富,进而促进儿童身心的和谐发展。“元·圆”课堂的价值追求就是探索一条立足学科,追求效率,让学生在教与学中完成生命和情操共同成长的真实的、有效的、特色的教学路径,促使教学品质的进一步提升。

关键词:“元·圆”课堂;教学品质;教学路径;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2016)12A-0012-06

教学的真正意义是帮助儿童通过课堂学习把人类积累的科学文化知识转化为自己的精神财富,在学习中跨越时空局限,和个人的直接经验对接,进而实现身心的和谐成长。从教学的真正意义出发,在“树立以提高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注重教育内涵发展”的教学目标下,寻找合适的教学路径提升教学品质就成了每个教育工作者当下乃至相当长时间内需要努力探索、践行的使命。[1] “元·圆”课堂的建构就是为了寻找提升教学品质的路径这一目的而诞生的。

一、“元·圆”课堂的价值、路径与形态

(一)“元·圆”课堂的价值追求

“元·圆”课堂是向着教学品质而生的一种课堂新形态。关于教学品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定位。张华教授认为,“有品质的教学是追求教学的内在价值的教学”。他说:“‘品质是一个表达境界的词汇,其核心是良知和审美的融合,代表的是一种高境界的生活和有尊严的人格。”“有品质的教学就是有境界的教学。”特级教师肖家芸的表达也许更能帮助我们清楚地认识“教学品质”这个概念,他认为教学品质包括三个方面:学科味、效率值、品位感。在他看来,教学品质首先是学科本质的呈现,学科味越浓,教学品质越显。而教学效率又是衡量教学品质的另一个重要要素——传递知识的密度、达成目标的广度、应试分数的高度构成了教学效率的GDP。品位感则呈现了教与学共处的一种生命状态与精神境界,包括氛围、关系、方式、节奏、感受等等。这三个方面相辅相成,学科味是品质的根本依托,效率值是品质的粗犷形态,品位感是品质的精致内核。[2]

在他们的论述中,我们明晰地感觉到,教学品质在实现教学意义的过程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或者可以这样说,教学品质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意义实现的可能性。所以,我们追求教学品质,为的是追寻教学的真正意义,为的是帮助学生实现学习的目的,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更广博的成长与发展。

“元·圆”课堂的价值追求正是探索出一条立足学科,追求效率,让学生在教与学中完成生命与情操共同成长的教学路径。在這一路径中,我们致力于达成四个观念的转变:由学科教学到课程教学的学科观转变,由共同发展到个性发展的学生观转变,由一元获取到多元提升的教学观转变,由教学权威到学科权威的教师观转变。“四观”的转变让“元·圆”课堂的研究超越了学科的视野,聚焦了个体的发展,提升了教学的品位。

(二)“元·圆”课堂的路径追寻

教育的融合与开放给了当下教育人更多思考与实践的自由,所以,各种独具特色的教育理念应运而生。不同的教育特色和理念虽然最终的落脚点都在学生的发展之上,但是,却体现了研究者不同的着力点。比如,“有效教学”指向教学的结果,“生本课堂”体现了研究者的价值取向,“问对教育”体现的是教学的方法,“和谐语文”关注的教学的氛围,等等。那么,从这个角度上看,“元·圆”课堂的研究着力点又在哪里呢?我想是在教学路径的构建、甄别与选择上。

我们先来看“元·圆”课堂的基本内涵。

1.“元”

“元”可解释为“开始”、“本来”、“基本”。从这些词义引申出来,我们可以发现,“元”指代的是教学的起点,这一起点既指学生认知的起点,又指教师教学的基点,对“起点”和“基点”的忽略或认识错误,是许多课堂教学弊端或误区的根源。所以,立足教学“元”点的课堂,是回到起点、基点的课堂,是关注学科、学生、学习基础的课堂,由此出发的学习过程更具有针对性、实效性,更有利于培育学生学习的兴趣,强化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2.“圆”

“圆”可以解释为圆通、圆融、圆灵、圆变,而通、融、灵、变恰恰是课堂教学的追求,它既是针对已有课堂教学普遍存在的碎、裂、滞、僵等现实问题,又体现了一种课堂教学的高境界。追求课堂教学的“圆”境界,要求教师对学科知识融会贯通,能利用简明的教学环节,化难为易、深入浅出,如此,才能真正起到引领学生成长的作用,达到师生共同成长的目的。

3.“元·圆”课堂

“元·圆”课堂是试图实现“元”与“圆”的交融共生,在立足学生认知起点、选准教学基点的基础上,追求通、融、灵、变课堂教学境界的一种新的教学形态。该教学形态遵循学生为主、习得为重、发展为本的原则,把培育学科素养、提升学科能力、培养优良思维品质、发展健全人格当作教学的基本目标,突出学习,凸显生长,在教与学的过程中,达到师生共融共生、协调发展的境界。

在理清“元·圆”课堂是什么以后,不难发现,我们的研究着力点就是要寻找一条从“元”到“圆”的路径,也许这样的路径不止一条,但是我们相信一定有一条是最近的、最有趣味的,我们的目的就是把它从众多的路径中甄别挑选出来,并且和学生一起经历从不圆满、不圆融、不圆通到圆满、圆融、圆通的学习过程,促进教学品质的优化与提升。[3]

(三)“元·圆”课堂的形态特征

“元·圆”课堂会以怎样的形态呈现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我认为,“元·圆”课堂应具有如下形态特征:

1.包容性

首先是对学生个体的包容。“元·圆”课堂要求教师每节课都要站在学生当下的起点上开始教学,教学开始的“检测”环节就是指向于此。教师在比较好地把握学生状态的前提下,在教学中适时调节重难点的安排,调节突破的方法,调节自己对学生的不同关注,使教学内容的轻重选择、教学方法的详略搭配更加趋于合理,进而使教学中教师的指导更加有的放矢。如此,不同层级的学生能得到不同方面、不同程度的关注,给学习中出现问题的学生以更多的理解包容和担待,教学因此站在了一个不选择学生的高度,真正体现了它的存在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其次,对各种教学方法的包容。经常感受到,不同的教学方法在实施过程中会有意无意间刻意强调自己方法独具的优势。比如“和谐教育”会着力体现教与学气氛的轻松融洽,“生本课堂”会努力凸显学生在学习中的地位和价值,“情意教学”会把学生对文中情、句中意的体会当做自己重要的教学目标去追寻。为什么会这样呢?因為在这些概念本身就界定了教学发展的目标。而“元·圆”课堂则不同,它研究的是路径,是从千万条可以选择的路径之中选择出最便捷的那条,所以,在“元·圆”课堂中,情景的创设、情意的体会、气氛的热烈与融洽也许都会随着文体的不同、教学需求的不同成为教学的路径。我们的理念是不拒绝任何一种有利于学生发展的理念渗透,不错过任何一处学习方法成就的精彩。

2.开放性

“元·圆”课堂中“圆”的概念和数学中封闭的圆不同,它主要是指引教师找到学科教学的立足点,合理确定教学内容,在教学中追求学习过程的发展和生长,追求舒适、圆润、流畅和温馨。而要达到这一境界,教师教学行为的开放就显得十分重要。开放教的姿态,规避掉艰涩的讲解、粗糙的指导;开放教的空间,把学科教学纳入课程的教学之中;开放学的方法,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问与研;开放学的过程,让师生之间的对话流淌着温暖和关心,充盈着指导和帮助。没有这些开放,就没有“元·圆”课堂中我们所追寻的发展与生长,所以,开放性是“元·圆”课堂十分重要的特点。

3.生长性

在数学上,以圆心为定点,以半径为定长,绕圆心旋转一周就形成一个圆。很明显,数学圆的形成要经历一个从无到有、从半圆到圆的过程。教学所呈现的圆同样需要经历这样一个过程。[4]教学开始前,学生面对的是新的学习内容,对他们来说,本次学习中会遭遇什么,会达到一个怎样的结果都是未知的;对教师来说,自己所选择的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教学中会出现怎样的问题,该如何解决问题,也同样是未知的。也就是说,双方都站在未知的起点上开始经历一节课的行走过程。随后,教学环节的延展带动了学习内容的变化,学习内容的变化又引领着学生的思考向深处和四周扩展,这些深入和扩展同时带动了学生学科知识和能力的获得,学科思维力的发展,以及对学科、对社会认知的提升等等。直到完成一节课的学习任务之后,师生重又站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虽然不能清晰地看到一个实物的圆,但是却能清晰感受到课堂学习达成圆满所走过的历程,感受到学生围绕圆心成长发展所形成的轨迹。这样一个变化过程,充分体现了“元·圆”课堂所具有的生长性。

4.适度性

关于课堂的开放性,杨九俊先生曾经做过精彩的表述:课堂要向四面八方打开,打开体制之门,打开资源之门,打开定规之门,打开结构之门,打开预设之门,打开评价之门,打开思维之门,打开心灵之门,让课堂呈现生机盎然的景象。[5]这精彩的论述在让我豁然开朗的同时,又启迪了我的思考:资源之门要打开到什么程度才合适?学习之鞭要触到哪里才最合理?所以,“元·圆”课堂一定要体现一种学习和研究的适度性。这一适度主要表现在教学半径长短的确定之上。学科知识、能力、素养、思维等构成半径的这些要素应该怎样组合,以怎样的长度组合,才最适合学生年段特点,最适合学科特点?“元·圆”课堂中教学半径的存在时刻提醒着教师教学中要把握的度,保证学生在本节课中得到最大的收获。

二、“元·圆”课堂的目标预构

(一)促进教师的深入思考

毋庸置疑,一个优秀的教师一定是一个会思考的教师。但是,不能不说,当下教师群体中存在的最大的问题就是不思考、浅思考,这一问题是阻碍教师进步的重要因素,同样也是制约教学品质达成的重要问题。在浅思考教师的课堂上,知识的教学是碎片状的,是各自独立存在的,既不是相互关联很紧密的点,也不能构成一个整体,更不能形成一个网络。而且,浅思考教师对教学内容的确定和把握不甚明晰,这就会使得教学中存在太多的不确定和无价值的东西,进而影响到教学品质的达成。[6]

“元·圆”课堂首先要解决的就是教师浅思考甚至不思考的问题。在它的教学流程中,必须有多角度全方位的学前检测,必须精选本节课对于学生发展最重要的教学内容,必须选择和重点教学内容契合度很高的补充学习资料。这三个必须就决定了教师教学前必须做深刻的思考,对教学做认真的筹谋和规划,做认真的甄别与挑选。

(二)提高学生学习的成就感

什么是成就感?字典的解释是——愿望和现实达到平衡的一种心理感受。成就感指的是一个人做完一件事情或者做一件事情时,为自己所做的事情感到愉快或成功的感觉。黑格尔在《美学》的绪论中举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例子:“一个小男孩把石头抛在河水里,以惊奇的神色去看水里出现的圆圈,觉得这是一个作品,在这个作品中他看出他的活动结果。”“他看出他的活动结果”就是一种“成就感”。所以,在“元·圆”课堂中,我们竭力让孩子们看到自己的活动结果。比如说,检测以后及时的反馈和表扬,学习中及时的鼓励,尤其是要求教师以“问对”的方法实施教学:“问”在学生——针对自己的不解和困惑,提出自己的问题;“问”在教师——在学生的问题中,在对问题进行帮助解答的过程中,诱导地问,推进地问,启发地问,深入地问,总结地问,……在学生的问题中开启学习的过程,在教师的问题中推进学习的过程,在“问”与“对”、“对”后“问”的反复中带领学生由未知到已知,由模糊到清晰。而这样一个变化的过程就是学生感受到学习收获的过程,看到自己行为结果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即使只是一个由石头激起的圆圈圈也足以引起孩子们的兴奋,更何况是知识的获得,能力的提高呢?

而且,“元·圆”课堂还特别关注提问要分层次。要求教师对班级学生的层次了然于胸,把每一个问题都抛给适合的学生来回答。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学习中得到肯定,得到学习的满足和心理的满足。这种满足又促使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体验,认识到自己的潜能,从而增强自信心。

(三)兼顾学习的过程和结果

所谓学习过程指的是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所学习的知识不断增长和变化——从一个点到一条线,从一条线再到一个由相关知识连接起来的网,然后,网中间的空隙在学习中被填充,变成了一个面。点、线、网、面的变化过程很直观地呈現了一个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一个良好的学习过程直接支撑着学习结果的达成。但是,在很多老师的课堂上,你总会发现过程与结果两者之中一方的缺失——要么追求精彩的教学过程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效果,要么苛求教学结果的如愿而忽略教学环节之间的连贯性、教学的艺术性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一句话,很多课堂上,教师常常就过程想过程,就结果想结果,不能使两者在教学中共生共长。[7]

而“元·圆”课堂所选择的教学路径就是致力于解决这个问题的。首先,我们要求教学过程的简洁。要求教学流程的设计尽量做到“不蔓不枝”“亭亭净植”,没有琐碎问题、没有牵绊缠绕的教学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思维。其次,要求教学过程核心感明确。教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核心环节在哪里,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数。学生的目光紧紧聚焦核心所在,学习就能够更好地深入。第三,教学的转化感要明晰。我们常说,“学”“用”结合才是最有效的教学。这里面就存在着十分重要的转化:学习是从外部获取,是吸纳,是外部的知识文化经验对于自身的充实;而运用是抒发,是表达,是经过思维加工以后用自己的语言体系表达自己的体验、思想和认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习完成由点到面的转化。于是,过程和结果也自然就融合在一起了。

在这样的教学品质引领之下,我们建构了“元·圆”课堂的基本教学范式:“学前检测—涵泳文本—延展学习—运用重建—学后检测”。这一教学范式以核心素养为圆心,以知识、能力和情操的学习、训练和培育为半径,以问对为主要教学路径展开,追求立足“元点”的“圆满”教学结果,进而探索出课堂由“元”到“圆”的科学路径。

三、“元·圆”课堂的实施策略

(一)铺设真实的课堂教学路径

真实是教学之根。“元·圆”所选择的教学路径首先是真实的。这真实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在真实的起点上开始铺设路径

“元·圆”课堂最突出的特色之一就是教学前对学生当下所拥有的知识、能力、认知的检测,包括对字词掌握的检测、对学习内容了解的检测、对重难点认知的检测等。这一学前检测让教师对学生的学习基础有了准确把握,督促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状况反思已预设好的教学流程,并在对学生与自己的双重反思中重构教学路径。在这样的重构中,也许会有多方面的改变,比如教学内容的调整、教学方法的选择、指导路径的甄别等等。也许这临时的改变不那么精细与圆满,但是,再也没有比立足于学生真实的学习状态建构起来的教学路径最适合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的了。“元·圆”课堂不刻意追求教学设计的精彩,却刻意探索学生在真实的学习路径中的真实成长。

2.让路径体现教学过程的真实

“元·圆”课堂追求真实的教学效果,这一观念又体现在我们对于教学过程真实的追求上。真实的教学过程应该是真实呈现教师与学生教与学的状况,并依据彼此的真实开展教学活动、达到教学目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身份是服务——引领、引导和帮助。其实,真实的教学过程就是学生享受服务的过程。课堂应该是学生发展的天地,是真实自然的师生互动过程,是以动态生成的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为了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我们确定了呈现教学过程真实的重要手段——对话。要求以问对的形式展开教学,在问对中把师生裹挟在一起,把思想交融在一起,把师生与教材融合在一起,促进相互独立的三方在独立中相互渗透,而且是温柔地渗透,不知不觉地渗透,在彼此渗透中完成课程的有效学习。

3.在路径中呈现真实的情感

真实的教学必须是由师生的真实情感支撑起来的学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首先要求教师认识到自身真实对于学生成长的价值,认识到教学过程是一个以真启真的过程,教师以真实的情感面对学生,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以真正的理解宽容学生,启发学生在学习中呈现自己真实的学习状况和思考结果,暴露自己真实的思想,真实反映自己学习的愿望。学生学习中呈现的真实有利于教师关注学生的真实成长,竭尽全力满足学生内心的真实需求。学习中彼此真实情感、真实状态的呈现,有利于师生彼此的认可、包容和激发,有利于调动学生对教师的信任、认同和期待,也就是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元·圆”课堂一直强调在教学中建构这样的真实,为了达到这一目的,我们对教学过程进行监测的时候,特别凸显了“真指导”“真问对”“真评价”“真发展”指标,以评价促进教师教学行为的进一步优化。

(二)铺设有效的课堂教学路径

有效的课堂教学路径指的是有着良好教学效果和较高教学效率的路径。在这样的路径中,教师能够在有效的时间内带领学生精准地落实教学目标,最大限度地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有效教学的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所以,从学生学习的角度去思考,促进有效学习的教学路径我们又可以确定为指向让学生愿意积极学习、能够有方法学习的路径。

1.构建师生共同参与的场域

“元·圆”课堂的核心宗旨就是建设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场。在这一场域里,教师是一个点灯人,用有情趣的意境、有空间的问题来点燃学生思考的欲望;教师是一个合作者,与学生合作发现问题,合作商讨过程,合作解决方案,合作评价,合作反思,在合作中促进双方共同的成长;教师还是一个美丽图景的描绘者,学生在学习中总是要遇到困难的,遇到困难时思维阻塞或懈怠都是很正常的事情,这时候,教师描绘的美丽图景就显得十分重要,它诱惑着学生在学习中砥砺前行。在这一场域中,师与生的身份不再各自凸显,教与学的边界不再清晰,学习就成了一个师生共同参与的活动,师生之间彼此的点燃与支撑是有效教学路径选择的非常重要的支点。

2.让学生有背景地学习

当学生带着与所学内容关联密切的背景走进学习的时候,教学的效度和效率就能得到大幅度的提升。“元·圆”课堂要求教师重视预习,并且把预习和建构学生良好的有价值的学习背景联系在一起,提高教师的重视程度。我们要求教师认真设计预习的内容,强调教师布置预习必须是在认真备课的基础上,同时着力强调教师自己对预习内容作深刻的了解,以确定所布置的预习作业是和教材联系最密切的,是完成当下学习最需要的。有效学习需要帮助学生建立起三种背景:知识背景——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的前身有一个系统的回顾,这在数学学习中尤为重要;文化背景——一篇文章的写作背景、作家经历、文章所描写的风土人情、环境特色等等都可以构成学习的文化背景;生活背景——如果在学习之前,学生有机会去体验一下与所学内容相类似的生活,哪怕只是看一看,或者只是道听途说,对学习兴趣的提升,对学习内容认识的深化都是极有好处的。

3.让学生有创造地学习

学习是一种创造性的活动,这是被每一个教育者都认可的事情,却并没有被大家广泛运用到自己的教学中。创造的魅力是把学习的东西输送出来、表达出来,把别人的变成自己的,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很多时候体现在创造的过程中和结果上。“元·圆”课堂鼓励学生创造学习的形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听学、读学、说学、写学……只要是最有利于提升学习品质的,我们都赞同;“元·圆”课堂鼓励创造学习的流程——先學后教、以读代教、教后学写、教写结合……我们不拒绝任何一种对学生学习有帮助的教学流程的介入;“元·圆”课堂鼓励学生创造性使用不同的学习方法——朗读法、描述法、表演法、图画辅助理解法、讲解法……学生当下能很好驾驭的方法在我们看来就是最好的学习方法;“元·圆”课堂允许学生创造性呈现学习的结果——把一篇文章变身为一首诗、把一道题改变成一个精彩的故事、把一个故事变成了一幅连环画……不同的呈现形式折射着孩子们不同的兴趣和爱好,诠释着孩子们心中不同的向往和追求。

(三)铺设特色的课堂教学路径

“元·圆”课堂自构建之时起,我们就确立了“让教学站在不选择学生的高度,让小的收获支撑起大的成长,在师生价值内省中促进教与学品质的提升”的教学定位,这样的定位让“元·圆”课堂的教学路径有了自身的存在与发展特色。

1.建构“圆”教学流程,促进师生教与学的内省

“前测”和“后测”是“元·圆”课堂的两个重要教学环节。前测的价值是呈现一节课教学的真实起点,后测的作用是检验一节课教学的效果,在前测与后测的比较中帮助教师看到学生的成长,分析教学的优劣,查找教学的问题。也就是说,让教师教学的改进与深化变成有源之水,有本之木。当然,前测和后测同样也让学生认识到了自己一节课学习的优劣,不仅为优秀学生找到了学习的成就感,也让普通学生知道了自己的问题在哪里。教师与学生就在这样一个“圆”形的教学流程中得到了被自身认可的成长与发展。

2.蕴含指向学科综合素养的发展线,保证学习品质的优化

“元·圆”课堂教学范式的第二大特点就是在范式中蕴涵着一条指向学科综合素养的发展线。语文和英语学科的表现形式是写作,数学学科的表现形式是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一条线的直观存在,保证了教师教学目标的明确性和教学流程的简洁性,更保证了学生在有效的学习时间里获得最高的学习效率和最好的学习效果。

让每一个环节的教学都明确指向明晰的教学目的,这是我们“元·圆”课堂一直的追求。

为了保证“元·圆”课堂的路径选择能真正实现教学品质的优化,我们在研究中加强对教与学的评价,研制了课堂教学评价表,从教学设计、课堂实施、参与状态、学习效果和教学检测五个方面对课堂教学进行测评;开展问对教研,使课堂教学评价更具体、更直观、更清晰,针对性更强,更立足于教与学的事实;拓展评价途径,借助同伴合作、网络交流、专家介入等形式对课堂进行全方位的考量,以达到切实保障学习质量的目的。

参考文献:

[1][2]张华,顾之川,肖家芸.教学品质三人谈[J].语文学习,2010(06):60-63.

[3][4]武凤霞.立足教学“元”点,创生语文课堂的“圆”境界——小学语文“元·圆”课堂教学范式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C刊,2016(6):37-38.

[5]杨九俊.让课堂向四面八方打开[J].教育发展研究,2014(8):1-5.

[6]武凤霞.适度调整思维重心[N].中国教师报,2015-05-06(06).

[7]武凤霞.过程与结果能兼顾吗[N].中国教师报,2015-05-13(06).

责任编辑:杨孝如

“Foundation-Flexibility” Classroom and Teaching Quality Improvement

WU Feng-xia

(Wuxi Nanhu Primary School, Wuxi 214024, China)

Abstract: The true significance of teaching is to help children transform external cultural knowledge into their own spiritual wealth, further promoting their harmonious development physically and mentally. The value of “foundation-flexibility” classroom instruction is to explore a true, effective and special teaching approach, which is based on disciplines, pursues the efficiency, and lets students develop their life and emotions in the process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eventually furthering the advancement of teaching quality.

Key words: “foundation-flexibility” classroom; teaching quality; path; reform

猜你喜欢

教学路径教学改革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妇产科临床护理教学路径的建立与应用研究
人文精神关怀下的德国音乐学教育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写字大课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教学路径研究